分享

看个清北高材生的神速解题节目,聊聊古时候最厉害的大学

 杏雨轩 2022-10-13 发布于广东

不知我们的读者里有喜欢综艺节目《密室大逃脱》的不?说起来,这个系列节目中,我最喜欢的不是它的“明星版”,而是它的“大神版”。

原因很简单,邀请的嘉宾都是有实力的高能学霸——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别人家的小孩”。
比如“三清博士”,火树老师,本身是一位是清华的博士,曾经的高考理科状元,是妥妥的学霸、高材生。他还参与了几个国内核电项目的研发,对我国的核电事业贡献较大,因研究核物理而为国家能源发展做出了贡献。再比如郭文韬,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2012年青海省高考的理科状元……就连大神版蜜逃小队里的“艺术生”,都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

迷失大逃脱 大神版 第4季

左图:节目海报。右图:第12期的神速解题镜头之一,观众争相在弹幕中感叹解题速度快得过分。(图可单独点击放大看)

虽然我自己在学业方面“平平无奇”,但就是爱看一点学霸们拼脑力的节目,哈哈,云体验“最强大脑”们的解题速度,那真是杠杠滴!
说到学霸了,那自然要谈一谈培养学霸的学校,如今我们都熟知的是知名大学们,那么古代呢?中国古代最厉害的高等学府,你知道是哪儿吗?
不绕弯子直接说吧,是太学!

01

严格点说,“太学”这个名字,始于西周。夏、商、周三代,中原王朝中央直属的最高等级学府,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这个机构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到了西周,按照《大戴礼记·保傅(戴德,汉朝)所载:“帝入太学,承师问道”,可见“太学”这个名称已经出现了。不过,这些在当时,都是皇家贵族为培养接班人而设的学堂。
太学作为面向全国学子的官办学府,最早被建设起来,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秦朝和西汉早期,私人办学盛行,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西汉政府采纳了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就此形成了官办太学、面向全民招生的传统,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到唐宋时太学以及其他的相关机构增设、发展,总称为国子监。元明清继承了国子监制度。清末曾在此基础上开设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大学的前身。
太学作为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它在办学育才、繁荣学术、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科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读书人都以能考入太学为目标与荣耀。因此我们可找到不少的送友人去“试太学”的诗,例如南宋李昴英(1200年-1257年,字俊明,号文溪,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番禺开国男爵。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的《送叶耆卿试太学》:

背城赢一战,璧水是儒林。

词赋八叉手,功名寸铁心。

程兼驰数驿,学苦惜分阴。

清献起庚戌,长风送捷音。

再如姚勉(1216年-1262年,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南宋文人。南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一度被弃于山野雪地,故成年后自号“雪坡”)的《送友人陈上舍兄弟试太学》:

东风飒飒吹行李,荣送双龙璧池水。

璧池浪阔高化龙,直透银河三万里。

君家兄弟真雁行,季方学行如元方。

中眉不是弓刀软,个般人物宜胶庠。

只今胶庠多俊杰,正是功名到时节。

陈家原有两状元,释褐传胪未应别。

顾余亦问京华春,苍蝇愿附骥尾尘。

干将先去抉云雨,太阿行亦龙延平。

🍂

这些诗所表达的,都是对于朋友的祝福、对应考得中的期盼。
实话说,私以为古代考入太学或国子监,可比现在考清北难多了,特别是寒门子弟。所以,在太学中学习的除了家大业大的皇亲国戚,便是留名青史的“学霸”“学神”,而能在太学授课的,更加学识非凡。

02

太学的老师,曾经被称呼为“博士”,他们不仅负责太学生的教学,还要在朝廷需要时为朝政论题提供学术依据。李频(818年-876年,字德新,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的《和太学赵鸿博士归蔡中》曾有句云:


得禄从高第,还乡见后生。

田园休问主,词赋已垂名。

扫壁前题出,开窗旧景清。

遥知贤太守,致席日邀迎。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应当就是一名叫赵鸿的太学“博士”。李频在诗中极力称赞这位友人的功成名就,以诗句为他回归家乡送行。
说起来,在这众多的老师中,我最喜欢的一位当属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朝诗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全唐诗》存其诗19首)
贺知章这个人年少时,勤奋好学,10多岁便可写诗赋文。武则天主政时期,证圣元年,恢复科考,贺知章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当年的状元郎。也成为浙江地方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状元,那年的贺知章36岁。
要知道,当时可是有“五十少进士”的谚语,意思就是说,在唐朝时50岁以前考中进士的人不多,所以50岁考中的就算年轻的进士了。而36岁的知章,不仅考中了进士,还被钦点为状元。这样的才华,在唐朝众多诗人中都算凤毛麟角了。
对于“贺老师”,许多人大约没有太多印象?也许记忆仅停留在《回乡偶书》以及《咏柳》这两首诗里?在我看来,“贺老师”本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潇洒、又鲜活有趣的人。
我曾读过他的《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诗中记述了诗人与一位袁先生的一次邂逅。贺知章因为喜好林泉之美,而偶入袁氏别墅,宾主闲聊间,无酒不欢的贺知章,当然不免向主人索酒啦。只是,喝着小酒的贺知章,仍不忘调侃一下主人:你不用担心我没钱买酒,我的口袋里自是有钱的。哈哈,我想象他自表“我真带钱了”的画面,就觉得他十分风趣。
你看,老师都已经这样厉害了,那能在太学当上“校长”的,可不得是更加万里挑一的人才?
确实!古中国太学的“校长”,便由博士担任,这个职位在西汉时称“仆射”,东汉开始改称“祭酒”。曾担任过类似职位的,有战国时的荀子,任齐国的稷下学宫的“祭酒”。唐朝的韩愈、明朝的崔铣,皆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西汉太学,大约可算东方最早的国立中央大学?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之重不必赘述。最近云体验了“最强大脑”们的解题速度的我,偶尔也会偷偷想,毕竟汉代太学不考理科、只学文科嘛,要是我去考,不知可有机会摸到它的入学门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