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故事:狐死首丘

 国学岛主 2022-10-14

成语释义

意思是古代传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叫屈原。屈原出身楚国贵族。起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后因遭人忌妒与陷害,又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在被放逐后的困苦生活中,他写写下许多反映人民愿望与现实矛盾的诗篇,如《离骚》、 《九歌》、《九章》等。

其中《九章·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所谓“哀郢(yǐng)”,即哀悼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此诗采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

尤其诗的最后两句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

“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意思是说鸟儿飞出去以后,仍然要回到它生长和栖息的老家;狐狸要死在外面的时候,一定先摆正头的方向,使其朝着洞穴所在的故丘。这是形容离国离家的人对祖国和家乡怀念不忘的心情。成语“狐死首丘”就是由此而来,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造句举例

落叶归根,狐死首丘,我怎能不思念故乡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