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第二部(完颜亮篇24)

 东吴春秋 2022-10-14 发布于江苏

纥石烈良弼原名纥石烈娄室,天辅三年(公元1119年)出生于辉发河边的纥石烈部落的一个贫苦家族。

而在良弼出生的那年,金国的大学者完颜希尹在阿骨打的支持下完成了创造女真文字的伟大壮举,为了在金国实施女真文字的义务教育,阿骨打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派适龄儿童学习女真文字,良弼也成为了第一批女真文字义务教育的受益者。

在学习女真文字的过程中,良弼结识了自己一生之中的一位挚友,名叫纳合椿年,而良弼和纳合椿年也成为了这批儿童中的佼佼者。

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年仅十岁的良弼和他的同学们一起获得了大学者完颜希尹的接见,当时的希尹除了学识渊博外,还担任着金国元帅右监军的高位,相当于是金国的高级官员。

但年仅十岁的良弼在面见希尹的过程中,毫无惧色,对希尹的提问对答如流,使的一向爱惜人才的希尹对这位少年大为赞赏,希尹对良弼的评价只有一句话,“此子他日必为国之令器”,预测良弼日后必将成为金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希尹的预测是否正确,那只有用时间来证明了,但自从受到希尹的夸奖后,良弼的仕途似乎顺利了许多。

十四岁那年,他便已经当上了北京的教授,手底下还有二百多名学生,这在当时的金国教育界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甚至金国的文学界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言,称“前有谷神、后有娄室”,把良弼看成了希尹最合适的接班人。

十七岁时,良弼正式踏入了政治仕途,担任补尚书省令史,在此期间良弼由于工作原因接触到了大量的史书典籍, 使得自己的文史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

天德初年,完颜亮登基初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贤纳士,经时任参知政事的好友纳合椿年的推荐,良弼被任命为刑部尚书,正式进入了金国的高级统治阶层,并被朝廷赐名为良弼。

而完颜亮为了考验这位新进员工的能力,决定将农业改革中“收地运动”这项比较艰巨的工作交给良弼来执行,目的就是为了考验良弼的办事能力。

良弼并没有辜负完颜亮的期望,非常圆满地解决了这个看似相当棘手的问题,使得完颜亮开始对这位正直的年青人刮目相看,完颜亮对良弼的评价是“言行端正,无所阿谄”。

十多年后,纥石烈良弼终于如希尹所预测的那样成为了金国的一代贤相,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他的好友纳合椿年。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以后还会谈到这位金国的贤臣。

在实施了涉及农业方面的两项重要改革措施后,完颜亮还不忘记在皇宫之中搞一次作秀表演,目的是为了向金国的群臣百姓们表达自己重视农业生产的一种姿态。

天德三年(公元1152年)三月,完颜亮的儿子完颜光英过生日,作为皇后的徒单氏赠送了一幅画给儿子,而完颜亮特地将此画在朝堂之上展示给群臣们观赏。

不过这幅画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而只是一幅非常普通的田家稼穑图,也就是农田中农民耕种的画,完颜亮将此画展示给群臣们观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他完颜亮是非常知道民间农民的辛苦,同时也告诫深宫之中的儿子,要知道民间百姓们的饥苦。

我们不论完颜亮展示这幅田家稼穑图的真正用意何在,不管是做做秀也罢,还是真心关心农民生活也好,但至少体现了完颜亮非常重视提高金国的农业水平、并且很注重将国家的财力投入到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高姿态。

在大力发展金国农业的同时,完颜亮也不忘记对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毕竟要提高金国的财政税收,商业方面的收入也是一块非常诱人的大蛋糕。

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完颜亮开始在全国各地设置“转运使”,专门负责搜缴各地财物、充实国库。

在吴乞买和完颜亶执政期间,金国的国家财政主要由五京分散管理,在燕京设三司,云中设转运司,中京设度支,上京设盐铁,东京设户部,以独立的经济机构管理全国的财政经济。

完颜亮为了对国家财政进行有效的加强管理,在中央设立了勾当官,主管全国提控交纳,管勾勘覆,经管交钞(纸币)及香、茶、盐和照磨文帐等事,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从经济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完颜亮在对商业经济改革方面的最大成绩却并不在此,为了更好地繁荣金国的商业经济,加强金国同南宋等邻国的贸易往来,完颜亮决定对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革。

说起金国的货币制度,其实严格的来说金国并不存在自己独立的货币制度,在金国建国近四十多年的历史中,金国政府和百姓之间更多的是使用原先辽国和北宋的旧铜钱进行正常的交易。

刘豫的齐国曾经发明过自己的货币,被称之为“阜昌元宝”和“阜昌重宝”,曾经也被金国政府和民间大量使用,但随着齐国的灭亡,这两种货币也就逐渐谈出了金国人的视线。

作为一个雄踞东亚地区的头号军事强国,金国必须要创造出自己的货币,这不但是完颜亮的强烈愿望,也是整个金国的强烈愿望!

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户部尚书蔡松年在完颜亮的支持下,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大胆而又新颖的货币改革创意,停止在金国范围内使用原先辽国和北宋的铜钱,而是改用纸币作为贸易的流通物,这种纸币在当时的金国被称为交钞。

在中国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纸币的时期是北宋初年,地点在四川。由于四川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许多商人不方便携带大量的铜钱财物,因此便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但此时的交子更多是一种商人之间存款或取款的凭据,根本不具备流通货币的功能。

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开始大量发行交子作为流通工具,但最后交子流通的范围仅限于四川地区,其余地区交子的流通几乎宣告全面失败,所以最终交子在北宋年间的发展也陷于停顿。

虽然北宋政府在发行纸币方面的努力遭受了沉重打击,但却给金国发展纸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身为原北宋降臣的蔡松年自然对北宋发行纸币的历史非常清楚,为了更好的帮助完颜亮实施商业经济改革,蔡松年非常及时的提出了这个大胆的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