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冬季节,如何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空谷幽兰80 2022-10-14 发布于广东

近日,我国多地受到寒潮侵袭,开启“速冻”模式!好不容易躲过了高温酷暑,又迎来严寒秋冬,心脑血管直呼太!难!了!

而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肥胖和吸烟等高危人群在秋冬时节更为“难”过。

图片

秋冬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意外?这些知识一定要早知道↓↓↓

心脑血管疾病与气温变化
有大关系

研究报道,气温每降低10℃,收缩压上升6 mmHg。另有研究显示,卒中在冬季发病率最高,春季发病率开始下降,夏季最低,秋季又开始上升。

  • 寒冷常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的概率。
  • 入秋时节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较大,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血压来回波动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容易造成心绞痛或卒中等问题。
  • 在秋冬季,人们往往更容易摄入高热量食物。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甘油三酯水平等,也会增加患者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
  • 天气寒冷的时候,许多人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活动,再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这些都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原发病基础上,冷空气刺激下血管骤然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滞度增加,极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高危人群更应加强防范,打好心脑血管保卫战!

秋冬谨记4个切忌

起床切忌又急又快

临床观察发现,清晨是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和卒中等疾病的高发时刻。

如果一睡醒就匆匆起床穿衣服,身体从长时间的休息状态,突然改变体位进入到活动状态,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迅速激活。尤其是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易发生体位性高血压。再者人体一晚上处于静止状态,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概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秋冬季睡眠醒来时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唤醒”动作,待“醒透”后再起床,避免心绞痛、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作。

起床后切忌立刻开窗户

起床后开窗通风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但秋冬季节温差明显,起床后马上出门或开窗容易引起血管迅速收缩,诱发致命的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醒来适应室内温度,待身体活动开了,再开窗换气。

切忌用力排便

研究显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膈肌强烈收缩,血压下降可能引起脑出血,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此外,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如果蹲厕时间过久,排便结束后快速站起,容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从而头晕、眼花、摔倒,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此时站起来应该缓慢。

切忌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听起来很健康,但秋冬季接触冷水、冰水,很易诱发心绞痛等。


建议:在洗或晾晒衣物时都要避免直接接触冰凉的衣物,带上橡胶手套。

遵循“1-2-0”原则

生活中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遵循“1-2-0”原则:



1”是早晚多喝1杯水

凌晨时刻,血液流动比较慢,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特别是中老年人不想夜间起床而控制少喝水或不喝水,造成夜间血液黏稠度升高,很容易发生意外。晨起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晚上睡觉时,血流速度减慢,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形成血栓性疾病。饮用适量温开水可以稀释血液,预防缺血性卒中。但睡前饮水不要喝茶或其他饮料。



“2”是天冷外出带上两件套

这两件套指的是帽子和围巾。秋冬季气温过低时,血管会收缩,引起血液循环不畅,疾病发生概率高。气温较低出门时尽量戴帽子、围巾。



“0”是适当多吃圆形的果蔬

有研究表明,多吃白色果蔬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所谓白色果蔬,是指果肉部分为白色的食物,包括苹果、梨等圆形白色果肉的水果。建议每天吃一个苹果等的白色水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结

秋冬时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需要格外小心。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还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同时,需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预防,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有卒中病史的人群,在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明显的季节,需要时应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避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