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孙过庭书法中的“情性”,单一个“弹锋”,就堪称大家

 没有烦恼的人 2022-10-14 发布于广东

在历代书法中,以魏晋书法成就为最高。而唐代孙过庭则在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将二王书法的精髓发挥到极致。特别是他在《书谱》中反复论述的“情性”,认为书法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更是开创了书法史上的一代新风。本文通过孙过庭的《书谱》原作,试分析他书法中的“情性”是如何通过“弹锋”用笔体现出来的,为何让后人叹为观止?

图片

孙过庭《书谱》局部01

一、何为书法中的“情性”?孙过庭是如何通过“弹锋”用笔体现出来的?

所谓书法中的“情性”,就是指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用笔用墨随着内心情感的波动而不断的调整变化,最终通过锋端的微妙变化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遍览孙过庭《书谱》原作,可以发现,孙过庭主要是通过“弹锋”用笔来体现自己的情感和书法理念的。

孙过庭的书法中的“弹锋”变化非常丰富,妙趣横生。

所谓的“弹锋”,是指在笔画的末端,接着书写下一笔的时候,笔毫借助本身的弹力,顺势牵丝引带到下一笔的起笔。

这种变化非常微妙的“弹锋”用笔,孙过庭发挥到了极致。他在《书谱》中很多字就是这样的。其用笔奥妙在于行笔快到结束的时候,急刹车,把笔毫立起来,顺势下蹲,调整好笔锋,同时借助笔毫本身的的弹力,快速的书写下一笔,往往会出现笔断意连或牵丝引带的微妙效果。

图片

孙过庭《书谱》局部02

二、孙过庭的“弹锋”用笔主要源于何种笔法?

孙过庭的“弹锋”技巧主要源于“中锋行笔”,与他高超的中锋控笔能力有关。

所谓的“中锋行笔”,即指在行笔的过程中笔锋保持在笔道中间,可以产生出非常圆润厚实的视觉效果,充满生机活力。

许多控笔能力不是很强的人士,他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导致偏锋行笔,其笔道扁薄浮滑,没有内涵。这样的行笔,往往在笔画末端就会出现非常难看的圭角,如果再使用“弹锋”书写下一笔,很难出现毫发毕现的牵丝引带的视觉效果。

孙过庭由于控笔能力极强,他可以随时随地的调整笔毫,让偏离轨道的笔锋,回到笔画中间。在笔画的末端都一直保持很强劲的中锋行笔,在他准备书写下一笔的时候,就非常轻松快速的使用笔毫本身的弹力,顺势书写下一笔。

图片

孙过庭《书谱》局部03

三、结语。

孙过庭的“弹锋”用笔是表达其情性利器,“弹锋”用笔的核心大法,就是要保持中锋行笔,只有提高中锋行笔的能力,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弹锋”来表达自己的情性。如果中锋行笔能力不行,强行使用“弹锋”来表达情性,那么就会出现满纸的圭角,给人看了极其不舒服。因此,为了要把自己的情感通过书法线条来表现和传达,平时除了多练习中锋行笔之外,还要多读古人的书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写出变化丰富,高质量的、饱满厚实的笔墨线条,从而“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各位师友您认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