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门篇】辨析:这是思维导图吗?

 幸福美女 2022-10-14 发布于江苏

导语:带你一起提升“见林又见树”的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这是思维导图吗?”或“这是一张什么图?”不止一人拿着思维图来问我。

   每次遇到这样好学的朋友、同行,总是一个回答“是”。

   接着补充,思维导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是广义上的思维导图;狭义的思维导图形态是东尼.博赞提出“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图,其英文名为:mindmap,和孙易新提出来的思维导图〝法〞(mindmapping)。

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很多教科书和辅导书籍中会见到各种各样帮助理解的图表,有:结构图、概念图、八大图示、鱼骨图、思维导图等不同图示。它们是由不同的学者提出,使用在不同场景。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八年级英语教材中,

七年级生物教材、语文作文书中

事实上,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它们的区别,有时看到图示都把它们当成思维导图。虽然它们都能促进思考、帮助解决问题,但它们的理论依据、使用方法、应用场景都有区别。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部分书籍参阅链接—— 推荐:几本带你入门的思维导图书籍

从孙易新《零基础思维导图法》一书获知,思维导图法与思维导图的创新之处有4个。

 1.定义。思维导图法是方法,思维导图是工具;思维导图法主要运用的工具是思维导图,也采用概念图、树形图、鱼骨图、九宫格等可视化组织结构的工具。

2.放射性结构。思维导图法的结构从内容特征上分为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结构形态上定义为树状结构和网状脉络,树状结构的内容关系“分类结构”或“因果关系”,网状脉络的结构为“重复性”或“关联性”。

3.关键词。对关键词的词性选择原则作了明确说明。

4.强调“法”而不是图。思考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的已呈现的图。

生活、学习、工作中,为了表达关系,还有其它图示

【我的理解】

思维导图的字面意思,思就是思考;维就是多维度、多方面;导就是导出,导出的方式可以是说、写、画;图就是图画。因此,思维导图可以这样理解:对要思考的内容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思考,然后把思考的过程以图画形式画出来,呈现一张清晰而全面的思考全景图。

对于思维导图与思维导图法之间的区别,打个比方,当人们要完成吃饭这一件事时,需要用到一些工具,可以是筷子、叉子、勺子、手抓等,这其中的一种工具筷子”就相当于众多思考工具中的一种叫“思维导图”的工具,而使用“筷子”这种大众所接受的工具完成“吃饭”这一事件的方法,就是思维导图法

既然知道要用“筷子”来吃饭,当第一次用筷子前,是否要了解筷子的特点、使用方法、使用场合。既要了解“什么材质的筷子?筷子的长短粗细?”等筷子本身的特征;更要了解“筷子的拿法?筷子的使用情况?”等筷子的实际使用及效果;还需要了解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同一工具时的不同情况,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般都先学用勺子,后学用筷子。成人用餐时,在大部分情况,筷子是最主要的使用工具,但还是需要汤勺的配合,有时遇有大块肉类食物,还需要配合刀具,才能顺利完成“吃饭”这一事件。既然对使用筷子这一工具也需要了解和熟知,同样的道理,对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也需要了解和熟知,然后反复实践操作,才能象用筷子吃饭一样操作熟练、自然。

思维导图正因为被很多人接受并广泛应用,就象中国人大众吃饭喜欢用筷子,西方人吃饭喜欢用刀叉,仔细比较东西吃饭使用工具的区别,原因在于他们的饭食不一样,所以使用的工具也就不一样了。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了有效解决问题,不同场景所用的工具也不一样。至于选择何种工具去解决问题,那需要使用工具的人对工具有所了解,对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达成目标的完成。

因此,在众多已运用思维导图工具获益后,对它还不甚了解的我们,须先了解它的特点、使用方法等,然后在生活、学习等不同场景去反复实践运用,体会它的作用,最终确定为自己在某种场景中必用的一个工具,如筷子一样。

--------------关联我,请扫码备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