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唐代·三彩马

 胡繎文博笔记 2022-10-14 发布于陕西

三彩马唐代现藏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这是两匹没有任何配饰的三彩马——相比那些装饰出花儿来的,“当卢、络头、攀胸、杏叶、鞍鞯、障泥……”一应俱全的三彩马,这两匹马光溜溜的,连鞍鞯障泥都没有。博物馆中见到的唐代三彩马乃至唐代陶马俑中,都非常少见。但也是非常典型的唐马造型,并且釉彩颜色、流釉的样子,都非常漂亮。

再简单介绍一下“三彩”。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烧制三彩时,先塑胎入炉用约1200度的温度烧制,烧成后再取出上釉,然后再回炉用800度左右的低温二次烧制。釉料含铅,融点降低,于是会有釉料流淌,交融浸润的现象,烧制出的颜色绚丽且丰富。三彩最早于1905年在洛阳被发现,当地人以三彩器常见三种颜色“黄色、绿色、褐色”将其命名为“唐三彩”,后来此名称被学术界采用。唐三彩是明器,随葬用品,但后来有少量出土物被认为是日常生活用器。

上海博物馆中所有的唐三彩均标记为“彩色釉陶”,是中更加学术、客观、不含修辞的名称。上博的展品标签上没看到一次“三彩”。上博,就是与众不同的,个性。

唐马也很有特色。唐人爱马,对,都是爱马士和爱马仕女。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品介绍中有描述,唐代官方养马最高峰时期达到七十万匹,是历代之最。民间养马也蔚然成分,尤其是达官显贵家庭,会给马装饰大量精美德配饰——所以这样尺寸的三彩马没有配饰,就显得很特别。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唐代马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颈部宽阔而粗壮,秦俑、汉俑、魏晋南北朝时的俑,以及后世元明清时的马俑,当然也健壮,但都没有这么明显的宽阔的脖子。另外就高达、修长。后来有网友提到一个马的品种,“安达卢西亚马”,我特意搜了,真的是,非常像!

再看这两匹马,尺寸不小,应该有六七十厘米高。马脸要格外窄而长些,相比起其他唐马俑。双耳竖立,呈三角形,显出机敏警觉。一匹通体棕色釉,另一匹白色釉加棕色斑纹。颔首屈颈——查到的“安达卢西亚马”,照片里大多数也是保持这个造型。身体直立。身材高大健硕,肌肉发达,四肢健壮而修长,马屁股浑圆。颈部“宽阔而粗壮”。就是非常漂亮的唐马。

而,釉料流淌的样子,又显出三彩俑特有的精彩之处。非常精美,非常漂亮,啧啧,是唐马珍品。

也可能是西安今年格外热些,把娃热化了,四脖子汗流。

图片均由博主摄于大唐西市博物馆

如感兴趣可亲自去博物馆,一饱眼福

(大宝贝天天见,第一百四十一天)

…………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在看点个再走吧
欢迎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