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小农经济意识之缘起》

 天驰老先生 2022-10-14 发布于辽宁

         中国是文明古国,更是受人尊敬的礼仪之邦、文化大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上下五千年不倒。到了近代,闭关锁国导致了一系列悲剧发生。有些人批判中国人保守的小农意识是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我却以为不然。

         中国人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连“吃”和“穿”都不讲究了,还会讲究什么呢?“吃”,是食物进入身体内以提供能量、维持生存的活动,这也是生存必需的根本行为,其重要性仅次于呼吸。无论任何动物,自打出生,一定懂得进食,这是刻印在基因中的密码。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不可能脱离自然,就应该更重视食物的问题。我们中国古人对用餐方面是很讲究的,现在的国宴也许都不如那时候传统的菜品糕点。对食物的尊重不仅表现在“尽其材”,还表现在“尽其用”。将食材烹饪成最美味可口固然重要,不浪费也很重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古人是讲究“惜福”的。中国人认为:人一生的福报都有定数,受苦消苦,享福消福。想获得更多福报,不仅要修做善事,更要珍惜节省福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勤俭节约方面下的工夫,转化成了物质上更具弹性的使用。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发扬光大。

         中国占尽天时地利,独享膏腴富饶。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涵养生息。在空间上,华夏大地疆域平坦肥沃。在传承上,有神农氏开发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尝百草定下五谷杂粮。种种因素影响,奠定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西方为什么没有自给自足的传统呢?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而古希腊城邦是小国寡民状态,没有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样足够强大的凝聚向心力。人口和土地的缺失,就是劳动力和生产条件的缺失,这也就导致了西方没有自给自足的优势,只能通过商品经济交换来获得充足的资源。但也恰恰是这一原因,西方人具备着中国人没有的进取闯荡精神,物质劣势转化成了思维优势。

         中国人是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这也是宏观实用的自然科学。古语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万物依“道”推而行之,这个“道”是一切事物规律的总结,不可须臾离也。中国古人的智慧很高。伏羲根据自然现象画出八卦,虽然是神话传说不知道真假,但八个卦象其中的深奥内涵哲理以及在科学领域的帮助研究都是不容小觑的。在农业上,古代农民有一项重大发明,顺天应时、沿用至今,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二十四节气”。为了发展农业,我们古人涉猎到了天文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他们将这些系统的研究都隐藏在浅显易懂的谚语里,如“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西风干”、“水缸穿裙山戴帽,燕子低飞蛇过道”……看似下里巴人,实则阳春白雪。也正是这种精神,中国人更懂得如何与所在的环境和平相处,井水不犯河水。相比之下,西方人更主张人定胜天,喜欢突破规律寻找自由,殊不知突破规律会遭受规律的惩罚,被束缚得更紧。工业革命,看似是人类坚船利炮战胜自然的一次成功战役,却没看到它背后的隐患,没看到它受到的灾难。以身体健康、生存环境、后世幸福为代价,“求得金山银山,抛弃绿水青山”。动物是永远不可能战胜自然的,包括人类。自然只能适应和利用,绝不可能推翻和战胜。任何妄图控制自然的生命,终将遭受自然的惩罚。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学派——农家。这是底层劳动人民智慧与政治思维殊途同归的结晶产物。农家分两党:一是治国农家,二是经济农家。治国农家思想总纲在于,注重整体宏观把控事物发展规律,再从部分入手寻找关联。其智慧完全来源于实践——从耕种纺织中、从樵采漂染中、从驱蝗捕鼠中,感悟兴国安邦之策。经济农家认为,必须要以“农本商末”为基本国策。农民付出多而收获少,商贾付出少而收获多。商人不从事生产,贱买贵卖,从中渔利。同时,商人又要吃饭穿衣,消耗农人生产的粮食布帛。社会存在这种反差对比,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形成“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病态生产方式,影响物质资料发展。治国农家一直被后世借鉴学习,而经济农家说法却也不无道理。

         中国文化讲求一种阴阳法则、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存在于中国人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从整个世界着眼看待,这个观念也是充满智慧的。古代交通闭塞,大洲之间互无来往,中国人就在自己的领界境域内形成了一套赖以生存的循环系统,供给国人生生不息。这也是我们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意识形态的形成。中国历史学说有一套规律“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闭关锁国的笼门被炮火轰开,中国人的格局出现了海外环境的概念。经过一连串的动荡,终于与整个世界保持住了平衡。曾经我们之所以出现小农经济,就是因为我们要保持着华夏大地内部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保证人民调养生息。

         小农经济包涵“男耕”和“女织”两个方面,而小农经济是最平稳的科技发展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耕业和纺织业是经济基础的根本,先有了它的奠定,才能引申出各种各样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就是“饱”和“暖”,这也正是小农经济要解决的重点核心问题。相比之下,战争虽然能够大幅度迅速提升社会科技实力,但付出的代价损失恐怕也是无法估量计算。这种大起大落“过山车”式的发展形态,国人不齿。这种以嗔恚怨恨愤怒作为初心而提升的水平,更是被国人鄙夷。

         我们现在学习的什么数学、物理等学科,都是西方科学,殊不知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科学,而这种科学来自于农业生产实践,是真正实用的智慧。估测海岛高度、步数丈量田地面积、计算鸡兔同笼、勾股定理、韩信点兵、都来寺数碗算僧、依密度知谷仓质量、“圆出于矩”的割圆之术……如是种种,皆是生活点滴浓缩而成,实用服务于生产实践。相比之下,西方科学逐渐与生产实践脱节,研究超光速、超音速等人类无法企及的科技。西方科学初心也是为了生产,却逐渐抽象,与生活渐行渐远,成为空中楼阁,试图控制自然,这就与中国文化背道而驰。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天”和“地”就是我们文化起源的纲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动一静,一阳一阴,轮回扭转,生生不息。荆楚文化似天,以道家为代表,飘逸潇洒;齐鲁文化似地,以儒家为代表,脚踏实干。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道家虽鼎立一足,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总是儒家。我们蹬脚踩的是土地,伸手却触碰不到天空。所以我们对天空恭敬而保持着距离,对土地却充满着依恋和亲切。土地是根,土地是魂,土地代表的是我们千千万万中国人。

         近些年来,受西方文明冲击,我们国学文化遭到很大影响。纵观世界,任何哪一个文化,都是自己地方区域水土精神所孕育出的思想。我们都听说过:被毒蛇咬到,在七步之内肯定能找到解毒的草药。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一个北方人,生在北方、活在北方,却每天吃南方食品、穿南方服饰、作南方行为,身体一定不会健康。因为当地区拥有习惯性的食品、服饰、行为,都是千百年孕育沉淀下来的精华,无需寻找原因,只需照做即可,自然合乎天文地理。似如此这般,东方水土,照搬硬套西方的文明理论,又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所以,西方文化的学习,必须与自己的文化相结合,融会贯通,方能适为己用。

         这就是我现阶段对小农经济意识缘起的看法理解。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合乎因果规律,真实不虚。理解了其中原委,或可以对现阶段有一个飞跃性的帮助。








西元2020年8月19日研究性学习

同组员:刘桐,张博然,贾云卓,姜玥,田雨薇,赵冬,王瑄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