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聊】怎样做好家委会?

 成长教育漫谈 2022-10-14 发布于山东

朋友在新学期竞选上了孩子班级的家委会主任,因为知道我曾经做过好多年的家委会主任,所以选上了之后问我她该如何做、做什么才能把他们的家委会做好。

这里我把我们交流的内容整理一下,不过要说明的是,我写的内容并不是“好家委会”的标准,我只是认为做到做好这些事情才有可能成为好的家委会,而最重要的是这样才符合其本身存在的意义。

一、关于“家校沟通的桥梁”

有人说家委会是家校沟通的桥梁,也有人称其是“纽带”,意思都一样,在这件事情上其实家委会更多要发挥的作用是一个“缓冲作用”。

家校矛盾在当下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但这些矛盾中大部分的矛盾其实并不是多么尖锐、不可调和的,之所以能产生,往往跟考虑不周、表述不清、理解出现偏差等有关系。

同样的事件、问题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认知,不说一个学校,可能一个班级就会存在很多种不同的意见。

这种情况下如果家委会能够把问题汇总,然后集中跟学校进行沟通,其效率无疑远远高于一个个去反应——而现实中往往大多数有意见、有想法的人是不会反应的,但却会埋下消极甚至厌恶的种子。

同样地,学校有相关的通知、安排也可能需要家委会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跟进,帮助相关事情更好地推进。

那么这个“桥梁”要不要倾向性呢?

这是很容易出现矛盾的地方——过于维护学校会失去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反之则可能把孩子的班级变成“问题班级”。

家委会(全体成员)应该对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们既不是学校的人也不是家长的人,而是以维护好孩子们权益为核心来做好服务工作的。

在一些牵扯到所有孩子共同利益的事情上,家委会一定要全力维护好孩子们的权益,例如各种校园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饮食卫生等等)、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等必须坚定地站在孩子们的一方考虑问题。

无论是来自学校还是来自家长不合理的甚至是违规的要求都要拒绝并解释清楚。

有理有据才能理直气壮,不用担心因此得罪谁,也许因为某件事情会导致有人心存芥蒂,但不必太过在意,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所有人相信这是一个真心为了孩子们而走到一起的组织。

二、关于“收费”

能看到的网络上关于家委会的负面新闻,十个当中起码得有九个是跟钱有关系的

有的当然属于躺枪、背锅,但有些肯定属于自己没脑子(或者是太有脑子了)才做出来的傻事儿。

比如网上报道有班级家委会收班费,一个人收了2000,全班收了8万多班费,这不是有病吗?有什么大事儿需要家委会用这么多钱去运作?

再比如集资买礼物、宴请老师这种事情,在当下做这种事情害人害己,自己有这个想法自己去做就行了,拉着全班去做就非常过分了。

我当了好多年的家委会一分班费没收过,当兵不影响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组织了很多活动——每次活动之前跟家长们讲清楚,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然后再针对具体的花费进行收费。

当然,先收班费也可以,这样毕竟能节省很多时间,但要注意一是不要收太多,二是每次花费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在群里进行公示。

有些比较特殊的且又很常见的收费要充分尊重家长的个人意愿,例如“教辅费”。

你要知道的是很多看上去很计较教辅费的人他们本质上计较的并不是花费多少

有些人在意的其实是有没有人从中谋取个人不当利益,有人是在意的是这样的违规行为(这100%是违反减负规定的)本身,有的人则是在意此举给孩子们增加额外负担等。

所以家委会收费的时候一要讲清楚为什么要买,二要尊重家长们的个人意愿,不要搞威逼利诱那一套,道理说清楚了,自愿就行。

包括一些活动上的花费也是如此,不要为了面子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就绑架所有家长必须参与,例如高额的“班服”以可能只用一次的“演出服”等。

不要觉得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都“不差钱”就觉得没多少钱也就无所谓了,很多班级表现出来的“不差钱”其实是基于前期大家早已经达成了很多的共识、信任和理解,我们不要忽略前面的这些工作而只关注后面这些表现。

三、关于“活动”

搞活动是当下很多家委会几乎每个学期都要做的事情,高年级可能会侧重社会实践活动,低年级则更丰富一些。

活动不一定要多么高大上,但一定要有意义。

比如我们以前每学期都会给孩子们组织义卖、募捐活动,有时是义卖报纸,有时是义卖还自己的东西。

活动前期要联系、组织好,活动过程要注意安全维护好秩序并用影像记录过程(组织全体家长参与),活动结束后要有结果,例如做个电子相册、公众号以及给孩子们颁发相关证书等等。

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在某个活动的过程中有收获才会更有利于后面活动的组织。

有些活动坚决不能搞,例如有安全隐患的、花费太高的。这类活动家长们可以自行决定,家委会不要出面组织。

光有好心还不够。

例如我见过有班级为了提高班级孩子学习积极性而搞了个“奖学金”的奖励机制(家长们掏钱奖励成绩好、进步大的孩子)。

出发点是好的,但选择的方式是很糟糕的。

四、关于“好处”

家委会成员的孩子会被老师额外“照顾”会被很多人不能接受,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不要怀疑。

事实上即便是家委会成员的孩子被老师额外照顾一下是很正常也很合理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通常情况下家委会成员跟老师接触的会更多一些。

家长和老师接触多了能聊啥,总不会总谈工作而不谈孩子吧?

而跟老师沟通这件事情是任何家长都可以做到的。

沟通的本身其实无形之中就会造成老师额外的关注,而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可以测试一下。

比如你平常极少跟孩子的老师沟通,那么今天你就跟孩子的老师主动沟通一下近期的表现,你注意听注意记录一下老师所说的事情,你会发现老师可能会说很多的问题或者也说不出来多少问题。

然后配合老师去做一些调整并后面继续在跟老师沟通,然后你就会发现越往后沟通的时候你们再沟通的事情就越是具体。

为什么?

因为你的沟通本身其实就已经在暗示、提醒老师多注意一下你家的孩子。

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一样的,不是因为某个人是老师他才这样,在工作中不也是如此吗?

所以不要在意这些评价,或者为了这些事情而刻意“避嫌”。

但如果自己孩子确实能力不行想要走走后门,这事儿你也要想好了,这样做真的对孩子好吗?看得见的获得是那份名不副实的荣誉,但失去的东西会更多。

五、关于“合作”

我们都应该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自己把孩子教育得再好,如果孩子的班级氛围很差那也一定会受到很多不好的影响。

孩子们的诸多表现其实有很多是反映了其家庭教育或者说在家的一些表现。

家委会没有权利、责任当然,很可能也没有能力去教别的家长如何教好孩子,但是家委会却可以创造一些条件、机会帮助家长、孩子们一起进步。

例如通过一些资源邀请某些教育专家(不一定多牛但是一定接地气)给家长们进行分享,例如组织一些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例如就一些学习问题在群里进行讨论交流……

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文化氛围建设其实也跟我们很多的社交一样,往往一次场面热烈地交流,起因可能仅仅只是因为个别人的“抛砖引玉”。

我常说过去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是“单兵作战”,而现在的孩子背后站着各种各样的资源,放在个体上,父母以及父母提供的资源就是孩子的背后资源,而放在一个班级里,所有家长都是孩子们的共同资源。

鼓励调动起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即便自己觉得无话可说,却很愿意通过别人的言语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

某科目班级学习上有困难了,家委会可以出面邀请老师帮忙提供一些支持,例如最简单的除了发点经验、资料之外,可以额外每天布置道题,而这道题不仅仅只是孩子们做,家长们完全也可以一起做一起交流。

升学信息、择校信息、各种拓展性的活动(非广告)等也可以形成积极分享的文化。

现实中我们会看到有很多家长在非自己孩子的班级群里各种积极分享,但在自己孩子班的群里却可能一言不发,我们不能说这些宝藏家长是吝啬于分享,更多的其实是班级群里并没有这样的一个氛围。

如果家委会能有条件让孩子班级上老师、家长们形成合作的关系,大家一起为孩子的学业、教育出谋划策,这样的班级氛围谁不喜欢?

六、其他

以上说的这些事情都是从家委会本身出发的,但现实中家委会能不能做好跟学校、老师的支持力度有很大的关系。

我孩子小学的时候学校是极其重视家委会工作的,一些检查、监督学校管理工作都会主动交给家委会组织安排家长们参与,有问题不怕暴露,发现了赶紧解决就是了。

家长如果担心学校提前会有安排也没关系,时间可以自己提,家长可以从早上一直在学校待到放学,听课、检查以及平常食堂、检查校园安全等等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校秩序就都可以安排。

这种学校不会干出让家委会背锅的事情,反而还会创造很多跟其他学校家委会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提升自己学校家委会的能力。

把家委会工作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事儿也确实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做好的。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做得很糟糕,但我们不要觉得有那么多没做好的就认为这个组织没必要、没意义,我们应该是去看看那些做得好的,看看那些孩子、家长们额外收获了多少,然后想想如果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也能收获哪些东西,不好吗?

最后我要说的是:很多人吐槽说家委会“权力大”,但其实所有家委会所谓的“权利”都来自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是“家委会”这三个字赋予的。

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