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常说的一些东西,必须等到经历才会真的有所体会

 盲观 2022-10-14 发布于安徽

我们常说的一些东西,必须等到经历才会真的有所体会

2022-10-14

前段时间,眼睛出了毛病,疲劳过渡,需要休息,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本书《相约星期二》,我们常说的一些东西,必须等到经历的时候才会真的有所体会!

《相约星期二》说的是一位将死的老教授和一位年轻的学生,通过十四次每周二的交谈,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人生课。我是被这个介绍所吸引的,但看的时候感觉并不强烈,并没有什么特别,有的仅仅只是一个个的简单复述罢了,毕竟说的都是我们所知道,甚至常说的那些事情。什么婚姻啊,原谅啊,人生啊等等,我都清楚。

在我眼疾需要休息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很奇怪,我开始怀疑我的耳朵,因为每一次他听到了一些话语,我总感觉听错了,我老想再看一遍。不仅仅是听书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听音乐也是,甚至听人说话也是。

但我眼睛好的时候,卧听音乐是不看的。

那时我很好奇,我到底是在听书还是在看书,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眼睛的重要性,而且这个重要性是在被无限放大的,平常生活中那些并不需要眼睛的场景,好像现在都需要眼睛了。

所以那时,我想到了那本书。

就像是我以前说的,现在社会明明进步了许多,明明有很多途径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但是却常常感觉现在人的知识并不如之前,并不是体量不如,而是整体感觉。其实就是质量的下降,那句话说的,读书也能读出天象境。而实际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根本就是熟能生巧之后的融会贯通。以前的书籍和知识虽然很少,但只要有人去做了,就会比较专,而现在都是片面而已,并没有深入。就像是我常说的那句话,可以全名教育,但不可以全民大学教育,要不然会毁了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的含金量,里面会更多的掺杂利益和名誉。

所以,当一切都很好的时候,我们无形之中把该注意的该深入的给平均化了,哪怕是我们的五官都是如此。不仅仅是我们看英文电影需要看字幕,看国产电视也需要,当然这也和很多演员的台词不过关有关,但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个存在会在无形之中慢慢的消磨我们的感官,导致一切平均化。

但是我们经历过那么多的时候,我们知道平均化很好,但不可实施,至少是不能现在平均,而是因为解决了温饱,解决了需求等之后在寻求平均。那么这个时候的平均是锦上添花,至少不会是一个矛盾爆发点。应该在溢出来之后平均,而不是在不够的时候平均,《水世界》等各种电影其实也再说明这个问题。

所以当我眼睛有问题的时候,我感觉我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上的疼痛,还有心理上的落差。

原来我会经历如此!

或许我们常说的,一些眼睛耳朵有问题的人,其他的感官就会特别好,这个特别好用的不对,这个只是对比的一种形式,或许它只是回到了正常,但比我们这些不正常的,当然好的太多了……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