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神”书,会发光

 图志轩 2022-10-14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在黑暗中会发光?这本书确实够神的!

《无神话,不艺术!》是我们最新推出的艺术书。刚刚拿到这本的书的时候,还对编辑大肆炫耀的夜光效果半信半疑,于是找了间屋子,关灯之后,一下子就被惊艳到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与它的内容完美匹配——神话的艺术

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我们并不陌生,盘古、女娲以及各路神仙的故事亦能倒背如流,那些故事普适而隽永。你有没有想过,中国的古老神话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神话有无相通之处?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神话不仅解释了世界的诞生、人类的起源,在其中还蕴含着人类的爱恨与善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神话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艺术的一大母题。留存于世的艺术作品,也成了神话的重要载体。

艺术史学者克里斯托弗·戴尔通过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来阐释神话故事。在这本书中,你将与古希腊、罗马、玛雅文化、埃及、印度、中国等文化中的神话故事相遇。

那些闪闪发光的故事,承载了人类数千年的想象。

文章图片3本文摘选自《无神话,不艺术!作者[英]克里斯托弗·戴尔 译者邬晨云

神话是生命的基础,随着其蕴意在无意识中不断重现,生命在这一永恒而虔诚的模式中川流不息。

——托马斯·曼

讲故事的欲望深深扎根于人类心中。而这种欲望一旦与我们了解周遭环境和万物起源之内在需求相结合,结果便是神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是神话的焦点。相反,神话真正的魅力在于那一个个形象鲜明而奇幻的神,正是他们创造了世界,开辟山峦、排布星盘、充盈大海。完成了景观布局后,他们让人类和各种动物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赋予人类以文明的馈赠,并为我们的世界制定基本的自然法则。


文章图片4

13世纪埃及开罗手抄本插画(可能出自波斯人),描绘月亮和木星在射手座相遇。星辰与神话联系紧密,这些奇怪的人物与黄道十二宫有关。

我们对神话的兴趣从未间断,由此也可以看出,神话故事是普适而隽永的。忒修斯大战牛头怪弥诺陶洛斯,吉尔伽美什的英勇事迹,以及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叙述的事件,令一代代人沉浸其中,心驰神往。雷神索尔在好莱坞电影中拥有一席之地,而亚瑟王传奇更是渗透到整个电影行业。
究其背后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神话中饱含人类情感:爱与恨,英勇与蠢笨,恶与善。
D.H.劳伦斯将神话描述为:“一次叙述全部人类经历的尝试,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血液和灵魂中,以至难以进行精神层面的解释和描述。”
正如劳伦斯所指出的,神话并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娱乐,它比单纯的叙事更迫切、更重要:神话包含着人类原初的元素。神话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宇宙起源,对宇宙如何产生做出解释。正如《圣经·旧约》以“起初”(In the beginning)开篇,大多数神话都设想了一个世界尚不存在的时代——一片混沌,秩序尚未建立。
神话试图对善恶、太阳(可见的)运动、季节变换、性别差异等基本概念进行解释,有些地方的神话还解释了山川河流的成因。《吉尔伽美什史诗》作为现存最古老的神话文本之一,就提到了蛇为什么蜕皮、留在户外的肉为何变腐等神秘难解的话题。

文章图片5

19世纪英国画家罗塞蒂《潘多拉》。潘多拉的神话揭示了人类如何成为带着一身缺点的人。

所有的神话,其核心无不有一处超自然的领域,那里守护着无比重要的知识,比如关于我们如何以及为何出现在这世上的真相。人类鲜少有机会踏足这个领域,因为这里是诸神之地。这些神明便是神话世界的主角,他们开创天地寰宇,还常常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人。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提出,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无疑完全体现了人类的行为,他们会争执,会妒忌,小心眼,也有风流韵事。
文章图片6
然而我们要知道,希腊诸神与其他神祇一样,也具备重要的宗教功能,虽然这一功能在今人看来难以求证且遥远。神话与宗教之间的界限相当微妙,却不容忽视。
美国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曾写道:“神话就是我们所谓的别人的宗教。”马克·吐温形容《圣经》是“各种寓言和传说,纯粹是一部神话集”。
19世纪,苏格兰圣经学者威廉·罗伯森·史密斯试图对古代宗教和现代宗教进行区分,认为现代宗教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而古代宗教则建立在仪式的基础上。其实信仰与仪式的关系相当复杂。可以说,“宗教”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信仰某个权威,甚至是神认定的一些特定故事和事件。围绕着故事的核心生发出仪式,仪式能够让故事保持鲜活,从而在信徒的心中强化信仰。

文章图片7

左:公元前5世纪阿提卡红绘风格陶杯图案,表现波塞冬之子、英雄忒修斯跨越了人与神之间的鸿沟,前往安菲特里忒(最右)的水下宫殿;右:阿兹特克神话中的死亡之神修洛特尔他负责引导亡魂去往冥界

或许,宗教和神话之间的区别可以描述为:今日之宗教,明日之神话。毕竟,古希腊人崇拜并献祭神祇,而围绕神祇衍生的一系列故事都包含着对社会运作至关重要的道德信息。人类之所以虔诚地相信某些神话故事而摒弃另一些,正是因为我们是“人”。所有关于神话的书都会讨论当下现存的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更不用说北美印第安人的各种信仰,乃至世界各地(如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至今广为流传的种种民间传说。
我们要明白,在神话语境下讨论信仰,并不意味着信仰不真实,从很多层面上来讲,它们反映的是更博大的主题——与人性相关的重要主题,普遍存在的自我牺牲、处女生子、圣徒、龙与恶魔等故事便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忽视了现存宗教这一重要因素,那我们对神话的认识必然是片面的。

文章图片8

公元前6世纪晚期至前4世纪的埃及护身符“荷鲁斯之眼”,体现了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塑造神。

与许多神话研究类著作不同,这本书对世界上主要的神话传统进行了全面探讨,其中包括古希腊罗马、北欧、近东、远东、北美洲、中南美洲、非洲神话,以及凯尔特神话、印第安神话,乃至佛教故事等。
有时,这种简化的分类会掩盖许多(可能互相冲突的)线索:中国、日本、韩国虽同属东方神话体系,但很多关键部分是不同的;“非洲”一词之下,亦包含了数百种截然不同的传统。类似的,虽然罗马神话是模仿希腊神话编写而成的,但我们并不能简单地用朱庇特(宙斯在罗马神话中的名字)替代宙斯,或者用狄安娜替代阿耳忒弥斯。
文章图片9
神话指向的是我们最根本的体验,因此,不同的神话传统往往殊途同归。神话也会随着征战和贸易向世界各地传播。例如,有人认为凯尔特神话发源自广义上的印欧文化,关于此已有不少专著;同时,在被罗马人征服前,凯尔特人几乎不为自己的神明造像。考虑到这些关联,本书选择按主题与关键词编排,而非按文化和神话发展的时间顺序讲述,探讨在全球范围内反复出现的图像——从不同神话中关于世界起源、人类诞生、自然现象的解读,到各类事物的象征意义,乃至传奇故事、英雄史诗……
不同的神话传统中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无疑让一些学者认为,在文化或者心理层面,神话的起源是共通的。早在19世纪,学者们就开始关注那些具有共性的元素,尽管他们的结论往往是为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制的。举例来说,古巴比伦史诗《埃努玛·埃立什》(又称《咏世界创造》)的首个英文译本被加了一个副标题“迦勒底人的创世记故事”,因为其中也有一段关于大洪水的故事。

15世纪意大利星图,夜空中包含了许多神话故事的线索。

因此,原型(archetype)——反复出现的主题和通用的故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J.G.弗雷泽的《金枝》最早出版于1890年,是该研究领域公认的具有突破意义的巨著。这套书甫一上架就引发现象级关注,但很快便在学界失宠,学者纷纷对弗雷泽的方法持保留态度。但是,他对全球千百种神话和信仰的深入分析,为后辈学者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人类学和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有趣的是,这套书在初版时曾引发争议,因其把基督耶稣与诸多更为“原始”的宗教并置讨论,从而把基督教“降级”为神话。)精神分析学家卡尔·荣格也曾把神话视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并加以研究。
在比较神话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著作是约瑟夫·坎贝尔完成于1949年的《千面英雄》。在这部影响深远的著作中,坎贝尔指出,所有的英雄神话都师出同源,他称其为“单一神话”(monomyth,或曰“英雄的旅程”),这奠定了每一位英雄基本的历险模式。如今,这一研究方式已然过时,但不可否认,神话中具有某些共同的比喻和修辞。
其中有些很容易理解,如在阿兹特克文化、基督教和南非桑族文化中,鲜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可以用我们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着血来解释。但我们如何解释挪亚大洪水、丢卡利翁遭遇的洪水与吉尔伽美什遇到的大洪水之间的相似性?在这几场洪水中,都有一个或数个神明认为人类有罪,或对人类感到不满,决定消灭他们。

文章图片11

古埃及月神托特化身狒狒,教导人类写字。

而面对彩虹这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古时候人们需要做出解释,却又无法给出简单的解释。全世界的人似乎都对金子着迷。处女生子的故事也很常见,双胞胎常常天赋异禀。手足之争的故事反复出现……或许,这些都在向我们昭示:神话不过是升华为英雄事迹的日常生活。说到底,谁不曾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翻过脸呢?
我们也不应忽视神话的政治性和实用性。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直至19世纪才编撰完成,其目的在于提振芬兰的民族意识。如今,生活在尼日利亚的约鲁巴人依然援引“轶谈”(itan)——包含神话、宗教信仰、歌曲和历史等内容——来解决冲突。这时,神话变得非常真实。有些人认为,《旧约》中挪亚方舟的故事纯属神话,而有些则认为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
然而,跟宗教一样,神话界也几乎没有完全的正统。例如,希腊神话中有不止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随着每一次复述而变化,构成了一个连续重塑的过程。同样,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也生发出很多版本,不同的城市崇拜的神明也各不相同。在中国和日本,神话和历史之间的边界始终模糊——事实上,两国早期的史学家并不刻意区分神话和历史。虽然史书记载了真实存在的帝王,但其名下的很多功勋事迹却不太可能真实发生。

文章图片12

19世纪德国学者威廉·瓦格纳《仙宫与诸神》插图。这幅北欧神话中想象的宇宙图景,是结合多种说法绘制而成的,神话鲜有所谓的正统一说。

诞生几个世纪后,基督教开始从异教神话中寻找自己宗教的符号。北欧神话中就孕育了基督教元素——最起码,它为基督教的地狱提供了一个英文名字[地狱(hell)一词源自北欧神话中冥界女神赫尔(Hel)]。虽然我们试图清晰明了地界定神话传统,但事实却是,它们至少在过去是不断发展并互相融合的。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日本风神的形象总是背着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风,而同样的形象也出现在希腊神话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形象是随着亚历山大东征传播到远东地区的。看来,有想象力的好点子会在人的脑海中萦绕良久,绵延不息。
流传下来的神话有多有寡,这也为我们理解神话艺术增加了难度。比如,关于古典神话,我们拥有大量的文字资料和艺术材料;而反观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则只有零散的文本。尽管大量古埃及文物经历数千年历史沧桑留存下来,但是我们对于古埃及神话却知之甚少,其中很多认知来自之后的希腊和罗马神话。凯尔特神话或许是最为“神秘”的,几乎没有任何文本或铭文留存下来,后人需要透过爱尔兰和威尔士神话,才能一窥昔日这种泛欧文化之面貌。

文章图片13

人们对于凯尔特神话的了解大多来自古代器物,比如这件公元前1世纪铁器时代的冈德斯特拉普坩埚。

非洲神话同样“面目不清”,几乎完全依靠口耳相传。我们对于北欧神话的了解——那些关于索尔、奥丁、“尘世巨蟒”耶梦加得和英灵殿的故事——几乎全部来自《诗体埃达》(又称《老埃达》,写于9—13世纪)和13世纪冰岛作家斯诺里·斯图鲁松根据口述编撰而成的《散文埃达》(又称《新埃达》)。
神话在今天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新神话是否还有一席之地?还是我们的社会已过度地为科学主导?两千年后的考古学家或许会断言: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最重要的神话之一是《星球大战》,其中的角色被做成一个个的小雕像而得以永生,巨细靡遗地讲述他们功绩的书不计其数。而且,考古学家还会在全球各地找到这些故事的踪迹。他们甚至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星球大战》的叙事分为经典和非经典两类。
这种显而易见的无聊遐想,其实掩盖了很重要的一点。导演乔治·卢卡斯曾明确表示,《星球大战》的重要灵感来源是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
事实上,《星球大战》中的很多原型都曾出现在这本书里:从出生就分离的双胞胎、救赎、自我牺牲、求索、善与恶的对抗、隐藏的城市、秘密——当然,还有一大群隔一段时间就上场,并被男女主人公们出手斩杀的怪兽。同时,真相也一步一步被揭开——随着主人公卢克·天行者接受自己的宿命,他最终杀死自己的父亲,实现了预言。

文章图片14

中国西藏手抄本插画《六道轮回图》。佛教中的“死亡之神”阎罗王掌管生死轮回,轮盘中的“六道”分别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和畜生道。

《无神话,不艺术!》,梳理了八十二个神话关键词。开篇考察神的世界——所有神话之基础——探索其起源,栖居其中的各种神灵,以及神界与人类世界的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对神话至关重要,因为正是神性为神话注入了神秘和不可预见性,从而让神话充满吸引力)。第二章谈论如何用神话来解释世界地理和结构。“人”是第三、四章的核心,涉及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神话故事。第五章聚焦神话中的动物。第六章讲述神话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物体和物质(你会惊喜地发现,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具有如此多元的意义)。第七、八章则将深入挖掘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的一些重要旅程。
本书选取了艺术史中的四百余件神话题材作品,有些作品与其描绘的神话处于相同的时代,比如古希腊陶瓶、美索不达米亚雕像、中世纪手抄本、中国绢本画等,有些则要晚得多。这非常符合神话的特点。

文章图片15

左:印度手抄本插图,神猴哈努曼为垂死的主人搬来一座大山;右:缅甸画中的毗湿奴,他的坐骑是迦楼罗(金翅鸟)。

随便看一眼数量众多的神话类作品,我们就应该知道,神话作为艺术的一大母题,一直“活着”。中世纪手抄本所描绘的神话场景,令人百看不厌,散发着鼓舞人心的恒久力量。故事被不断地重述和重塑,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20

👈滑动查看👉

文章图片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