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2—耕读传家祖荫长

 启书有益 2022-10-14 发布于四川



启书有益,给你好看(关注嘛,总是对的)

复习前事,请猛烈点击以下链接: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前言)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1—诞自双桂庞家山

按照习俗,作为一个大的家族,都会修建有祠堂,用以纪念祖先、集会议事、彰显地位、宣扬主权。

清代末期的南充县任姓家族,一共有两个祠堂,均在县城内。其一在大北街,是老祠;其二在土门寺,为新祠。两祠堂拥有同一本《族谱》,上面清晰记载说:在元朝末期,有任法圭、任法宝两兄弟,带着妙圭、妙宝两妯娌,为躲避陈陈友谅之乱,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迁居到四川。明朝正德年间的进士任瀚,就是他们的后代。任姓家族开先在南充都尉坝,逐渐迁移散居到各场镇。每年冬至节气,家族按时祭祀祖先,所有人聚集在祠堂,在家谱上填写出生和死亡人员名单,弄清楚对应的伦辈、血系等。

至于双桂场庞家山的任姓家族,则绝对不会是在元代末期就已经迁入进来的。这里的任姓家族,有自己的伦谱排序,前十四辈的内容是福明之彰子伦君,和学先有年登成

按照字辈排序,任乃强属于字辈,从下上数,到始迁祖任福荫,实际上只有九代。按照平均每三十年一代人进行计算,只能是明末清初时迁入四川。

据说,任乃强家族始迁祖任福荫的坟墓在任家沟,距离庞家山有十多里。他们家族的第二代老祖,名叫任自明,前来本地插占。在明末清初,四川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当时政策规定,外省过来的移民,只要在视野范围内,插上树枝占地,并报官府交税,就可以拥有对应区域的土地。任自明在插占的时候,山上只有庞姓家族,在伐檀沟一代居住生活,所以,此地名叫庞家山。也就是说,庞家是先在此地,任、范、张姓,则都是后来才有的。

任氏家族的第二代老祖任自明没有儿子,抱养了张氏家族的张之鸾,更换姓氏,是为任姓家族的第三代老祖,任之鸾。鉴于这个缘由,当地的任、张两姓家族,一直都视彼此为同宗。任之鸾的儿子,单名一个彰字。

任彰生儿子,名叫任子志,很能读书,后来进入体制内当了官。乾隆初期,担任县府的吏房典史。当年清朝平定四川之后,在县府设置了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办事机构。每房设置有有吏目(中层干部)、差皂(一般工作人员)。吏目又被叫做典史,俗称老典。任子志和县官的关系十分亲近,有权有势,一方乡人对他都是十分敬畏。他去世之后,安葬在时泰山尾的两沟会口上方,修建有联栋房式大墓,有五碑和联额,文字镌刻十分精致。任乃强年少时,经常在这座坟墓周边放牛,对此十分熟悉。任姓大瓦房,分别有新大堂屋、旧大堂屋,各成院落,石阶、石墀(台阶上面的空地)都很精致。周边百里以内,找不到能够和它相比的院子,可见是豪霸一方。

任子志的儿子任大伦,长大同样当上了典史。有了钱财之后,也是投资房产,修建宅院,毗联旧院,规模更大。去世之后,安葬在漆树湾侧的大坟嘴,同样修建了联栋形制骈五碑的坟墓。其文字雕饰,何家嘴大坟很是接近。当时,在双桂场有民谣:夏知府,孙知县,总督大人庞家山。意思是说,孙姓的人当任保正(古代农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每五十户设一大保,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户设都保,都保的领导叫都保正,还有一个副保正。那时候家庭人口较多,平均一户五人,五百户人家大约两千五百人,保正大体上相当于乡长职位),手头有实权,但凡事都要请示夏姓的大保正。但是,不管是孙姓和夏姓,遇到事情,都要听任姓的安排。

任大伦生育有好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叫任君信,就是任乃强的曾祖。据说,爱好广泛,喜欢音乐、赌博(听戏、打牌),没有正当职业,基本上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先后娶有两个女人。第一个女人罗氏,是清代行人司(古代官署,正九品,主管传旨、册封等事)进士罗为赓的侄女,生儿子任金和,但她因难产死去。后来娶了陈氏,没有生育子嗣。

任君信有严重的肺病,晚年眼睛变瞎,行动受限,需要人牵扶。任金和也有严重的肺病,身体羸弱,无法做事。

但是,传说这位陈氏,却是十分能干,她有一双大脚(古人有缠小脚的恶习),可以下田耕种,性格十分好强,不辞辛劳,养育丈夫和前妻的儿子任金和,并帮助他成功迎娶到罗为赓的孙女为妻,依仗罗家的门户声势支持自己日益衰落的门户,很有效果。

但是,虽然这位迎娶过来的罗氏十分慈祥,且孝敬长辈,但在助力家族的兴旺方面,却显得弱势。她连生九胎,都是女儿,过了三十岁,一直为没有儿子而忧虑。

任乃强的从祖(其祖父任金和的亲兄弟)任元和,曾经担任过县吏,依仗着自己祖父的威信和势力,在乡间横行霸道。当时,有异姓乱宗的禁忌,若非必须,绝对不能过继外姓的子嗣元和有三个儿子,而他的弟弟任新和没有儿子,打算从大哥那过继一个儿子来,延续香火。哪晓得任元和不但不同意,而且还奚落说:你成了绝户,你的财产最终还是我儿子的,抱继过去有啥意义?同时,他还欺负任君信、任金和两女单传,九女无子。经常辱骂陈氏:你就是一个绝户!财产最终是别人的,你一天那么辛苦持家有啥意义?他的这种思想支撑了他的言行,只要是被看中的田产器物,都是不由分说强占去陈氏十分窝火,但又毫无办法。

任君信死于咸丰末(约在1860年前后),其妻子陈氏拿出大量钱财,寻求善于看风水的先生,找到大松垭(南充南区一立场)的李老先生,只提出一个要求:钱不是问题,就希望能够有孙子。这李老先生也不含糊,把周边山中适宜安葬的土地全部看完看尽,终于获得一处绝佳地穴,位于任大伦坟墓的左下侧,给了一串十分吉祥的批语,其中八字是连举三子,孙曾奕繁。顺利安葬之后,罗氏果然连续生了三个儿子。这样的结果,任元和无言以对

陈氏、罗氏经常给子孙后代讲到这个故事。那个时代,只要说到看风水,都会提到大松垭的李老先生,同时还要用这座坟墓来举例子。以至于这座坟墓,一年到头,有很多人过来现场参观学习。

任乃强的祖父任金和,在任乃强的二伯父上学之后逝世,葬在大山下的寺湾头。他的祖母罗氏,则在任乃强出生之后逝世,夫妻合葬一处。他们的坟墓和任君信的坟墓一致,都是大圆坟,没有树碑。

任金和与罗氏虽然生下了三个儿子,但已经家道中落。但他对李老先生批语的另外一句三子皆有科名坚信不疑。于是,想方设法,竭尽全力,送三个儿子读书。

任乃强的大伯父任学德,学名步棠,字子怀,性格憨厚,但反应比较迟钝。他的二伯父任学美,学名步琼,字玉阶,比较聪明,首先考上了秀才。当时是科举制度,县府考中试者为庠生,也叫做秀才,省府考试中者为举人,叫做中举。在任学美获得补廪(官府给秀才发放的工资、补贴)后,任学德也考中了秀才。

任乃强的父亲任学积,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三。虽然也是和两位哥哥一样,被送到学校读书,但他有个习惯,只要一读书,必然打瞌睡。他的精神和注意力,主要是在上。老师对他感觉十分头大。这时,任家已经家道中落,没有人管理庄稼田产。任学积就在父亲的要求和监督下,辍学回家学习耕地种植。却没想到,他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不管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只要看上一遍就能操作。

当时,民间家家户户都自己种植棉花、织成棉布,用以做成衣服。但白色的布匹,做成衣服不太好看,得有颜色。于是,有的家庭就种植蓼蓝一种植物把叶子摘取下来,卖给染工家,将其石池中,一段时间后,靛青色就能被分离。加入石灰催化,颜色的水就能和实现分离把获得的水放进染缸,有老百姓带着自己的布匹过来漂染,就能获得报酬。当时农村的这种工业产业,是为染房

任学积的父亲任金和认为儿子擅长搞手艺,就请了工匠开凿石池,并聘请工人过来打靛开染房。任学积学习操作后他的熟练程度竟然明显超过工人师傅许多,父母对此十分满意。

但是,他的性格十分倔强,并不完全服从父母的约束管教,左邻右舍都叫他是恶子任金和性格也是十分刚烈发现儿子不听话,就是一顿鞭打。次数多了,矛盾越来越深,任学积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儿子外逃不归时间过长,他的母亲十分想念,到处托人寻找。有人说,发现任学积在重庆合川一带拉船。这时候,任学积的二哥任学美已经是秀才,亲自去找人。他滑竿到合川听见隔壁房间有人在叫任学积,前往一看,果然就是。才知道自己的三弟跑出来,在外面帮人抬轿子,加入了轿行(承揽官商雇舆帮会组织)就带了回来。

任学积的父亲任金和看见儿子回来,十分火冒,又想一顿痛打。任金和也不示弱:你敢动手,我马上又走!为了安抚情绪,任学积的母亲专门请来亲朋好友一顿招待,请大家帮忙劝说。然后,任学积就专心开染房。不久后,张罗娶妻罗氏。第二年,生了大儿子。再之后,间隔一年两年,生了大女儿、二儿子、三儿子……有妻子儿女后,任学积就再也不提外出的事情了。

任乃强的大伯任学德和二伯任学美都是举人身份,乡友之间为了表示恭维,称呼其大老爷”“二老爷,顺带,也叫任乃强的父亲任学积为三老爷但老大的女人十分瞧不起老三这样“蹭热度”,嘲讽说:“便宜他充三老爷!”这话被任乃强的母亲听见了,回家之后,对丈夫一顿启发:“你难道就这样没有志气吗?”任学积想了半天,回答说:“要想取得功名,也不是啥难事。”第二天,就到武术学校拜师学艺,刻苦练习各种武艺。第二年,参加科举的武术考试,果然考中了武秀才。此时,他刚好三十岁。

任乃强的父亲任学积考取了武秀才的功名后,开始发挥他那行侠仗义的气质,加入了哥老会”(地方帮派),为人帮人报仇,在犯法的边缘反复试探,两个有文化的哥哥根本制约不住。结果惹出大事情来,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在成都被捕入狱。

第二年,任乃强的母亲就已经忧病不起。再过一年(1906)去世只有三十多岁当时任乃强只有十一岁,正进入县立高小)。任乃强二十岁大哥开始承担家庭重担,奔走于成都与家乡之间,营救父亲。这样一来,田园开始逐渐荒废。家庭越来越贫困至于达到了衣不蔽体的地步直到其父亲入狱三年后(1907终于被放出来。任学积发现物是人非、家境凄凉,就决定改行易辙,专心专意从事耕种。

任乃强的父亲前前后后到过七十多个县城,每到一处,就十分留意当地的农、工、商等行业,分析总结其优势和缺陷,管理自己的土地庄稼,也经常创新。他的田土,庄稼长得与众不同,人们从田边经过,都会表扬一句:“这是任学积的田啊!啧啧啧!”因为缺少肥料,他自创煮酒之法,经过千辛万苦、多次失败,终于成功

他所创新的方法是田坎酢烤酒之家称为酢房烤酒一锅为一酢。田坎酢,就是在田间空地挖灶置锅蒸馏酒的操作方法。其特点是与旧有传统酿酒方法不同,在选地、器具、配料、酿法上均独有创新,能达到出酒多,质好,省料,省工,且所出之酒糟令猪十分爱吃

他总结自己的生产之道:从事酿酒行业目的不是在于酒而是在于养猪。养猪产生的效益也比较有限,目的其实是粪肥。粪肥的价值本身不高用粪肥种植庄稼,那才是真正的效益。

从此开始,家庭逐渐小康。这时候,任乃强已经从学校毕业返回南充,全家上下的劳动兴致高,加上任乃强和二哥已经开始领工资,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就开始买田地修房屋置办不动产。到1924任乃强的父亲任学积去世时任乃强家的财力,已经跟上了伯、二伯两家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