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宰相的22种称谓,你知道几个?

 长弓有心 2022-10-15 发布于广东



 
中国历史上宰相称谓最多的朝代是唐朝,称谓多达22种。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几个。
 
在这22种称谓中,只有三省的长官,也就是尚书省的尚书令(或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省的中书令和门下省的侍中才是正式的宰相名称,既有品秩,又有定员,说白了就是国家的正式编制,是正宰相,真宰相。

而其他的官职称谓大都是差遣类的。皇帝临时指派某些官员,冠以参议朝政的名号,履行宰相之责。比如唐朝宰相称谓使用时间比较长的同中书门下三品(643年-758年,使用116年)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然品秩只有三级,但却有宰执之权,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唐朝宰相称谓可以说是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 最后逐渐集中到一种称谓上,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也是唐朝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称谓,长达226年之久。

唐朝同一官号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称谓。比如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称谓,由于中书省曾改名西台、凤阁、紫微省,而门下也改名东台、鸾台、黄门省,所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曾称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紫微黄门平章事等。

大名鼎鼎的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就曾担任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一职,而这个官职就是事实上的宰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