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喝清水才算是喝水

 雨萌小站 2022-10-15 发布于辽宁

Oct.

15.2022

现代人对水的需求变得复杂了,来源的繁盛程度也已经超出了生理上对水的定义。随着越来越多的奶茶店、糖水铺、饮料超市不断繁衍诞生,我们喝水的本质也从以往的满足生存需求变为了提升幸福指数,似乎水里的糖分越多,制造水的过程越繁琐,我们便越幸福。

记忆里我爱上喝水是从那年暑假的大碗茶开始的,那时觉得水不再是水了,而是盛水的器皿、水里的茶沫、入口的温热。总之自那以后我发现自己很能喝水,尤其是当一股水流经过咽喉通往食道的路上,那种满足感被温度唤醒之际,对喝水的欲望也尤其强烈。

认识的人里,爱喝纯水的人很少,好像这个时代脱离了某种天然的纯净,人们不再受外界的约束,因而好胜心和对生活的追求都通过口腹之欲表达得淋漓尽致了。在这样一群人里,喜欢喝茶的人独占一队,我就认识一位姐姐,以茶续命,以至于每每谈及到她就会想到满屋茶香。

一次我们同路远行,午餐时在一家素食店里点了小面,吃过后本想速速返程,可她却带我们去到店家的私居,说叙旧只是借口,蹭茶喝才是本意。果然那位旧友正独自烹茶,桌前茶具已被把玩得成色通透,可见也是个爱茶如命的人。她见了茶色浓郁更是喜笑颜开,一盏入喉便像充满了蓄电池,精神头又充盈了上来。回去的路上,她说自己的确是馋茶了,饭后不喝些茶就感觉没精神,那时我便诧异,原来人不一定要喝水的,喝茶、喝酒、喝饮料、吃水果都算是补充水分。

刚搬家那段时间,茶室的利用率很高,我也喝茶,可总是提心吊胆的,怕喝了头痛,怕睡不着觉。人们对自我的认知偏差或许大半来自于熟悉地的保护,在自我认为舒适的环境里是很难去反思习惯的正确与否的,因此有时候需要通过观察其他人的生活才能警醒自己,去发现生活的局限性。

很久没喝茶了,想到也许是因为如今精神的紧绷程度已经达到了茶叶的萃取度,这样一来即便是每日只喝清水也能滋味醇厚吧。

在看惯了奶茶店门前排队的外卖小哥后,我想喝水对于眼下的人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小事了,而是一种消费观,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因为我们并不会每天都去海边看落日,每天都从明媚的清晨中醒来,或者每天都沐浴黄昏欣赏窗外的美景,可是我们却要每天喝水,每天决定喝什么样的水。

刚刚上班的那两年,我买了各种好看的杯子,还有冲水的塑封小饮料,它们的味道和功效各有千秋,除湿、养颜、补气、润肺……这些配料表里的食材就像汇成我们生命的田野,大麦、水稻、玉米、青稞泛滥地从那里走来。因而那时的办公桌上,茶杯是我脱离了资本的压榨,体验生活纯粹的秘密通道,每每握住杯柄将芬芳的味道凑近口鼻时,这栋楼便可短暂地隐去,连同工业区的废气也会一同遁形。

时间回到只属于清水的眼下,我想很多经历都会随时间的发酵而成为水的调味,因而渐渐的我不再喜欢水里的味道了,尽管是清水只要一饮而尽也会品咂到淡淡的滋味,而“淡淡的”也逐渐成为了我新的追求。

不久前在给孩子冲奶粉的时候,我一度纠结于奶粉和水的比例,虽然奶粉罐上清楚地给出了数据,但我想着宝宝平时不爱喝水,奶粉稀释一点也许不会上火。可后来我又对这种做法持怀疑态度了,因为仔细想来被稀释的奶水已经既不算奶也不算水了,就像生活的苦难和幸福不能混淆在一起囫囵吞下一样,我突然觉得只有喝清水才能被视为喝水,其他的饮品尽管也能补充水分,但流经身体的时候给各个器官内脏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像被稀释的奶粉少了半勺就少了半勺的滋味,宝宝喝得出来,我们的身体也能觉察到。

因此为了这份“淡淡的”追求,我决定此后要更认真地喝清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