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浦笔记:小镇秋意正浓

 昵称16177767 2022-10-15 发布于北京
值小镇秋色多姿,秋意正浓的时节,我静静地坐在书房,着手这篇叫《小镇秋意正浓》的文章。我首先想到的是跟饮食有关的食物------比如:豆丹。准确地说,是入土豆丹。入土豆丹,有一种大地的味道,有一种泥土的芬芳。
写到入土豆丹,我的脑海里便情不自禁的,涌现出一个暖人的场景:四十多年前,也就是清秋的十月,还是小小少年的我,不止一次的,和矮小的母亲,去小农场豆地(今旧址郊外北门口板浦高中教师家属楼)刨入土豆丹。入土豆丹,营养丰富,口味独特,为小镇人家所珍爱。小镇人美名曰“仙丹”、“绿色食品”。记得,那时来小农场,刨入土豆丹的人,多如牛毛。入土豆丹,肚子里无杂物,干净,回家清洗后,经过一番加工,配以小青菜、红辣椒丝红烧,烧好出锅的豆丹,香香的,辣辣的,堪称佳味,食后齿颊留香,经久不散。土豆丹,有药效作用,对胃寒疾病颇有疗效,是小镇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
春去冬来,暑去秋至,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那个刨入土豆丹少年的我,不经意间,竟变成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不知道为什么?许多年前,与母亲刨入土豆丹,那熟悉的一幅图景,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现今入土豆丹,很少,少的可伶,但不代表没有。
读过一首诗句,印象深刻,柿树满庭红果秋。柿子这种食物,也值得说一说,晒一晒,小镇人家庭院里,那一株又一株的柿树,挂满红艳艳的、黄澄澄的果实,真是鲜艳夺目,赏心悦目,舒心养眼······庭院里,柿树上红红的柿子,触手可得,从树上摘下一个,轻轻地吮上一口,那甘甜的汁液,流进五脏六腑,嘴角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我也常常,渴望自己能拥有一方庭院,不一定奢华,却朴素安逸。闲暇时,种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斜倚墙头,筛风弄月。当然柿子树,必不可少。待柿子成熟时,坐在庭院中的石几上,或品尝柿子,或泡一壶清心静欲的香茗,或捧半卷诗书,或饮上几杯镜花老酒,或赏鸟观鱼,或望天空云卷云舒,或听一听巷陌中犬吠,悠然忘尘,快活自在,世间风雅,不过如此。试想,能有个庭院,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何为庭院?《玉篇》中:“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坦也。”
我老家小镇板浦这个地方,每当柿子上市时,街头巷尾就会出现卖柿子的小贩,贩子挑筐大声叫卖,其吆喝为:“柿子咧,来买呀!”这吆喝声,浑厚、婉转、悠扬,秋风中传出很远。柿子好吃,柿饼亦更佳。柿子去皮捻扁,晒干入瓮,生出霜来即柿饼。妻子特别迷恋柿子,遇见小贩,雷打不动,总是要买上几斤。我则偏爱柿饼,柿饼即可当主食,亦可当零食。
浓浓的秋意,令文人骚客心有所动。几天前,文友韦超(笔名秦风,网名永凡超)想到我所居住的小镇寻觅秋意,顺便瞧一瞧,这里的风土人情,游览游览一番,仰慕已久的李汝珍故居、汪家大院、秋园龟腰桥······再领略一下小镇舌尖上的美食文化,不巧,偏偏疫情反复,故韦超老师未能成行。
小镇秋意正浓。我沉浸在小镇浓浓的秋意中。小镇浓浓的秋意,大美,已经完全融入我的生命中,我对内涵厚重的小镇萌生敬意。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板浦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