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我眼中襄阳北编组站的“蝶变”

 WTB2255 2022-10-15 发布于湖北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古城襄阳,处处散发着丰收的喜悦。漫步在有十里编组站之称的襄阳北车站,货车川流不息,数万的各类车辆有序解编,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壮观的图画。“隆隆隆…”的机车轰鸣声,“吱吱吱…”的车辆溜放声,穿透着每一个平凡的日落日升,看着熟悉的场景,蓦然回首,我熟悉的编组站又已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

2012年,我来到车站党办从事宣传报道工作,镜头下、文字里,感受着编组站发生的点点滴滴变化。在我眼中,这十年是襄阳北车站砥砺奋进的十年;是襄阳北车站扬帆起航的十年;更是襄阳北车站化茧成蝶的十年。

襄阳北车站位于襄渝、焦柳、汉丹、浩吉4条铁路干线交会处,运力辐射华东苏浙、华北京津、华中豫湘、西南川渝及西北陕甘等省份,每天有超过60万吨的各类物资在此集结、中转、外运,是全国铁路网的重要枢纽和支点,作业量位居全国前三。

车站前身为单向纵列式三级四场路网性特等编组站。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铁路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襄渝、汉丹及焦柳等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开通以后,车站作业量大幅增加,解编能力严重饱和。截至2012年底,图定货物列车对数激增了75.9%,日均办理车超设计能力28.2%,车站面临极大的运输压力。

作为全国路网的瓶颈区段,为解决点线矛盾,补强能力短板,更好地服务全路运输畅通,2013年1月,在“上必须、重配套”的原则指导下,武汉局集团公司对车站进行扩能改造。2016年6月,新建Ⅴ场成功启用。襄阳北车站由单向三级四场升级为双向三级七场特等编组站,成为全国铁路为数不多的路网中枢,解编能力得到提高。

然而,在双向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改造后相关配套设施没有配齐,车站编组能力仍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为此,2018年、2019年,武汉局集团公司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对襄阳北车站两次进行能力补强工程,进一步提升沪汉蓉货运通道能力,促进长江经济带运输互联互通。扩能改造后,车站日均办理车由原来的1.8万辆激增至2019年底的2.2万辆,增幅达36.2%。

“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绿色骨干优势。而煤炭作为国民经济助推器,运量大、距离远,尤其适合铁路运输。为缓解北煤南运通道的运输压力,提升襄阳北编组站的解编能力,2020年6月1日开始,9月28日截至,武汉局集团公司实施了浩吉铁路引入襄阳北枢纽工程,对既有郜营站进行升级改造,新建郜营至襄北间联络线,从而完善浩吉铁路引入襄阳北枢纽通道。郜营站日均接入列车提高10%以上,为华中地区能源供应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厚积薄发,行稳致远。时间轴跨入2022年,按照打造枢纽节点的工作思路和敞口交接工作方法,经过积淀,车站办理车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在两月内8次打破历史纪录,其中9月4日更是达到33838辆,完成了历史的跨越。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人民铁路为人民,为了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保证路网高效畅通,襄北站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坚持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力,披荆斩棘勇向前,十年间车站由单向三级四场升级为双向三级七场特等编组站,成为了路网中枢;十年间车站日均办理车从1.72万辆提升至目前的2.75万辆,增幅达59.8%,作业量排名由全国前十跃居至前三;十年间车站捧回了火车头奖杯、全路安全生产标准化直属站、全路文明单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等诸多荣誉。

这就是十年,我眼中襄阳北编组站的“蝶变”。

(湖北日报通讯员 曹黎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