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乡愁 :筛 子

 文乡枞阳 2022-10-15 发布于安徽


国庆假期,我们与GJ表爷(父亲的表弟)相约在义津镇上小聚。临行前向父母报备下行程,顺便问问母亲可有什么要买的。母亲想了想,让我回老家给她买个筛子回来,我满口应承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不禁想起“五一”节去表爷家办事时,表爷表娘盛情地在饭店招待我们。等餐的空档,哥哥他们在饭店聊天打牌,我和老公在饭店旁边沿街转悠转悠。走着走着,来到一间半掩着门的无名篾匠店,那股氤氲的竹香瞬间抵达我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我轻轻推开虚掩着的门,跳入眼帘都是儿时最常见的腰箩(菜篮子)、筛子、笊篱、鸡罩、竹篮等农户的日常用品,还有一堆长短宽窄不一的竹片、竹条、竹丝。一名六十多岁的篾匠师傅坐在一个小矮凳上,沉浸在自己活计中,没有觉察到我们的到来,一把篾刀在他的手指间飞舞着,一片片竹片瞬间化作一缕缕竹丝,恰似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师傅,店里就您一个人啊?现在买竹制品的人还多吗?”我轻声地问询着。
老者闻声抬起了头,上下打量着我和老公,笑着说:“走亲戚的吧。”
“您怎么知道?”我惊讶地问道。
“来我这里买东西的都是些庄稼人或者是受别人委托代买东西的,人未到,询问声先到,哪有你们这轻手轻脚地进来的。”  
“是的,我们是来走亲戚的,在等吃饭呢,就转到您这儿来了,觉得很神奇,没见过篾匠师傅怎么凭借一把篾刀,把一堆竹子就能变成这些宝贝。”
也许是我的话勾起了老人曾经骄傲的过往,他对我们说,对于篾匠手艺人来说,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破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种各样的篾。一筒青竹,对剖再对剖,剖成竹片,再将竹皮竹心分离开,分成青竹片和黄竹片,剖出来的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剖出来最薄的篾片,是透亮透亮的,那才是篾匠见功底的活。根据所编的篾器需要,篾片还要再分成篾丝。丝越细越匀,编出来的篾器就越精美。以前啊,我是大家抢着请回家编竹席、晒匾、簸箕、筲箕,不仅管住管饭,若遇到好的人家晚上还管酒呢。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也只有老人和孩子,田地都流转给种粮大户了,这些东西也很少用得上了。现在篾器的需求量虽然很少,但也没有完全消失。我做这个手艺做了几十年了,反正我这个年纪也干不了什么活,屋也是家里的,就做一点是一点……老人脸上写满了无奈的失落。

听着老人的介绍,看着他那娴熟的手法,我不禁思绪万千。也许在老人心中,这份手艺已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坚守、一种信仰;更希望传统的篾匠手艺能够传承下去。也许正如母亲心中家乡的筛子一样,已成了她那一代人记忆中的“乡愁”。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