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老蒋的外交政策(德苏英法)

 张洪清 2022-10-1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一、

首先对于抗日战争时间的界定已经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算)。

就在这一年,德国开始大规模对国民政府进行军事援助。一方面德国本身的军队数目被限制到10万人,大量的军工企业为了避免破产只能内销转出口,战火纷飞的民国在德国眼里简直是印钞机。

九一八事变后,老蒋开始了秘密的扩军备战,1932年的918老蒋在汉口视察工作,当时租界里的日本人在放炮庆祝此事,老蒋听到之后真是气的发疯,他在日记里写道发誓要在10年后收回东北。蒋本人在保定军校念过书、后又留学日本,他对清军里的德国装备不可能没有印象(李鸿章钟情德国克虏伯的大炮),后来在日本他又目睹了日本军队(普鲁士军队的翻版)。

德国的武器和战争艺术在老蒋年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对德军的羡慕是溢于言表的,老蒋当政的第二年(1928)就请来了德军顾问(首任顾问是个上校,因为德国吃不准战胜国的态度,所以就派了个上校,此人在蒋桂战争中阵亡,不过德国很快派了一个代理过来,试过之后老蒋觉得德国货就是好,所以后面的三位德国顾问级别很高:有两个上将还有一个大将,该大将名为塞克特,他做过德国陆军的总参谋长和总司令,被称为德国国防军之父)。

五位总顾问开启了中德军事合作的黄金十年,在德国的帮助下,国民党建立了中国鸦片战争以来最现代化的陆军。

德国顾问团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武器;他们还亲临中国战场出谋划策甚至亲自指挥,中原大战、第五次反围剿(蒋采用了德国顾问的意见,而红军采用了另外一位德国顾问李德的意见)、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央军拥有德械装备的军队已经达30万人,改自德国步枪的中正式步枪也是抗战时期的主力枪种之一,陆军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从头盔到战术都已德国化(电影八佰所属的88师就是其中之一,这三个师在淞沪基本上打光了)。

此时的日本已经与德国结成了同盟,在日本的压力下,德国方面于1938年将顾问团全部撤出了中国(德方还承认了“伪满洲国”,这让老蒋很愤怒,但是蒋忍了,只觉得不能这么快翻脸,要等待时机)。

十年的合作结束了。

在经历过陶德曼调停之后,德国一直没有放弃调停中日两国(将日本主力从中国大陆解放出来,如果能拉住老蒋那就更完美了)。

甚至在1942年德方还多次与国民党方面谈判(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老蒋终于甩开膀子向德日宣战,中德两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谈判的地点在瑞士,德国开出的条件是可以让盟友日本停战、中德缔结军事条约等。

不过绕弯子绕了几个月,德国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国民党出击印度,助德日在印度洋会师。

此时美国已经参战,老蒋觉得再与德国保持联系就太扯淡了,于是掐断了这条线。

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迅速调整了外交政策,他派出了外交老手颜惠庆领衔的代表团到达苏联。

1932年,中苏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1929年张学良企图以武力收回中东路的主权,结果被打的满地找牙,中苏两国由此断了邦交)。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苏联立刻与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其实这是在表明苏联站在中国这一边(斯大林希望中国拖住日本)。

三、

英法对中国的侵略算上时间那是很久了,老蒋尤其痛恨英国(开罗会议上老蒋和丘吉尔互相看不上)。

为了保住其在远东的权益,英国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一再纵容。

1938年,英国承认日本在占领区的海关税收权。

1939年,英国封锁香港的陆地边界,由此禁止了每月数万吨的军火流入大陆。

1940年,日本为攫取中国存放于天津英租界交通银行的白银,封锁天津英租界,日方加紧压迫,英国遂与日妥协。

1940年,英国在日本的压力下封锁滇缅公路,法国也封锁了中越公路。

往事种种一起涌上了心头,既然是穿一条裤子的就不应该干这种缺德事,不仅仅是老蒋不满,党国大员更是愤怒,有那么一段时间,国民党内的“联德”风气大盛。

在法国投降的次月,国民党内部召开了会议进行了讨论。

主管财政的孔祥熙、太子党的领袖孙科(孙中山的独子)、桂系的小诸葛白崇禧全部主张与德国加强联络,孙科的谈话很有代表性:

“我国外交政策日趋困境,似不能再以不变应万变之方法应付危局,因法既屈服,英又将失败,美为保持西半球,亦无余力他顾,势必退出太平洋,放弃远东。我之外交路线,昔为英、美、法、苏,现在英、美、法方面,均已无能为力。苏虽友好,尚不密切。”
今后外交,应以利害关系一变而为亲苏联德,再进而谋取与意友好之工作,务必彻底进行。
 这里更多的是对英法的气愤,气话成分居多,换作是你,你也要发火。

老蒋在1941年1月13日回忆说:“当此之时,我中央外交方针,几乎全体主张联德,而孙哲生、白健生等为尤烈。”

不过气话归气话,老蒋依然坚持原定方针不变,为了最终的胜利,蒋依然坚持和英法站在同一战壕,要是当时意气用事,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不利于德日夹击苏联,而且中国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庞大,如果能取得中国的支持那将是巨大的助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