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总是喜欢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而对于男人来说,风景是在心里的。 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这句台词像一个楔子,提领出饮食男女的故事,以及背后意味深长的内涵。 这部电影,根据英国小说巨匠福斯特的同名著作改编拍摄,被誉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 故事很简单: 在一次旅行中,富家小姐露西遇见了青年乔治,彼此很对味,情有所动,却因为现实原因没有发展下去。 当两人再度重逢,露西勇敢解除了既定婚约,去追求真爱。 遇见一个人,就像推开一扇窗。 透过这扇窗,让人期待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有些风景,目之所及。 而有些风景,需要用心体会;人心,亦然。 一次奇特的交往 旅行让我们摆脱日常,去品读诗和远方的风景。 有些旅行,是命运的安排,让我们与有缘人相遇,留下难忘的回忆。 电影中,露西和表姐结伴去佛罗伦萨旅行,她们渴望住在一间看得见窗外风景的房间,然而事与愿违。 在陌生的酒店,与陌生的旅人共进晚餐时,露西流露出对房间的不满。 同坐一桌的一对父子表示,他们的房间可以看见风景,愿意跟她换。 就这样,大家闺秀露西认识了乔治,一个来自工薪阶层的男孩,一枚喜欢读拜伦诗集、对世界有所困惑的文艺青年。 第二天,露西独自去游览著名的圣十字教堂。 在这里,她与乔治父子再次偶遇。 身体健壮的乔治莫名的给她一种只有夜幕才能解除的悲哀感。 这种感觉,很稀罕,也很微妙,但她没有多想。 露西继续独自到处游览,经过广场上起起落落的鸽群,欣赏教堂里五彩缤纷的玻璃窗。 随后,她目睹一场年轻人之间的流血事件,受惊吓而晕倒,幸好乔治及时赶到,将她抱到台阶上照看。 她觉得从未有过的失态被他瞧见,请求他不要将自己的尴尬说出去,因为不想被别人说长道短。 在乔治看来,救下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随后一起欣赏河畔风光,这段难忘而美好的经历,也让他由童年进入青春年华。 不期然而然的奇遇,让他俩拥有了共同的秘密,也因此越发靠近。 在之后的郊游中,大老爷们喝着咖啡,聊着男人感兴趣的话题,表姐和女友交换着各自听闻的情感八卦。 露西无意加入他们,便起身离开,去找乔治。 她穿过开满紫罗兰的山坡,看到乔治一个人,站在金色的麦田中间,周围麦浪起伏,对面山峦连绵,孤独又美好。 关于此番美妙场景,原著中写道:
乔治觉察到她的到来,转过身,快步走上前。 没有招呼,没有对白,直接上前吻住她。 而露西,来不及开口,来不及抗拒,甚至来不及感受这一热吻。 这一吻,与其说突如其来,不如说若有所期。 对味的人,就算冒犯,也不禁心生喜欢。 因为,看似乖巧的露西,实则有一股反抗精神。 她渴望平静无澜的生活中,能够出现一些不平凡的内容。 如果没有后来的重逢,她和乔治,不过是一场小插曲,一次奇特的交往。 一桩门当户对的婚约 旅行回去后,露西接受了西索的求婚。 她是来自英国贵族的淑女,年轻貌美,举止端庄。 他是生活在上流社会的绅士,家世显赫,文质彬彬。 她擅弹琴,他懂音乐,料想将来必定琴瑟和谐,婚姻美满。 在众人眼里,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婚约既定,皆大欢喜,露西自己也十分欢悦,觉得自己找到了生命中最合适的那个人。 然而有些契合,就像窗外的风景,目之所及,流于表面。 一旦深入了解,很快就发现,人也不对,事也不对,外在和内涵之间的差距实在南辕北辙。 有一天,露西带西索去到森林深处的湖边,跟他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她说,这个小小的湖泊,被命名为神秘湖。 弟弟弗雷迪经常来这里游泳,而她小时候也会背着大人偷偷跳进去洗澡。 对此,西索的反应有点不以为然,甚至并不赞同。 气氛显得寡淡,似乎有点话不投机。 在无人打扰的角落,西索试探着问露西,是否可以吻她。 这问询,其实已经显得多余。 获得同意后,那种过分的小心翼翼、畏畏缩缩的神态,犹犹豫豫的尝试、让他俩的第一次接吻还没开始便终止,也将露西置于尴尬境地。 而西索自己呢? 他扶了扶滑落的眼镜,带上礼帽,支起礼杖,步态稳重,始终是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 就这样,露西与西索返回时闲聊起旅途中遇见的人,忽然想起乔治,想起那天在麦田,乔治跑过来拥吻她,那么霸道,那么不由分说。 这场景从脑海一闪而过,因为她自认为爱着眼前循规蹈矩的富家公子。 她不能坦诚面对自己的真心。 富丽堂皇的客厅里,满堂宾客,露西演奏着贝多芬,西索脸上挂满沾沾自喜的表情。 众人散去,互道晚安,他轻轻吻一下她的唇,如同蜻蜓点水,又好似出于礼仪。 露西从风景优美的院里走来,站在窗口的西索不禁赞赏——你真像蒙娜丽莎,对一切微笑。 他幻想自己的孩子像露西一样,童年生活在农村,养成淳朴纯真的心灵,长大一点送他们到意大利学习世故,再送他们去伦敦见世面。 如果按照计划,露西正式成为西索的妻子,住着装饰精美的别墅,弹奏喜欢的贝多芬,喝着静静的下午茶,不时约上好友,在自家草坪上打网球,怡然自得。 这,就是她想要的吗? 优渥的物质条件,就能确保婚姻美满吗? 养尊处优的生活,就能让人感到快乐吗? 爱不是占有, 而是拥抱的时候也给你自由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足够理解,就看不清心中所爱。 只有弹奏钢琴时,露西才明白自己向往的是什么。 她的向往,就像顾城的诗句:“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 机缘巧合,乔治再次出现在露西的生活中,在她与西索订婚之后。 在从小接受的淑女教育下,露西压抑着内心的热情与躁动,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更不敢正视内心的真实想法: 自己早就爱上了可靠、善良、热情、心肠好又懂得女人的乔治,一直以来,对他念念不忘。 未婚夫西索,为人正派,做派儒雅,实际上,他压根是个装腔作势、不懂女人心的老古板。 这一点,乔治抓住最后的机会向露西正式表白时道破。 作为冷静的旁观者,他直言不讳地说道:
这番不合时宜的话,让露西感到愤怒,然后极力否定。 事实上,西索的确是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书呆子—— 有次打网球,乔治先离开一步,费雷迪让西索打两局。 西索说道:“费雷迪你今天说得好,'有些人就只知道读书’,我承认,我就是这种人。”他骄傲地说完,目光重新回到书卷。 气氛一时很扫兴。 露西望着未婚夫,忽然感到陌生。 借此小事,她开始审视自己内心和对西索的感情,发现自己并不爱他。 而西索也并非真的爱自己,只不过把她当做拥有的、可炫耀的财富而已。 他不仅自我封闭,还试图将露西也封闭起来。 是嫁给尊贵的身份,还是懂得自己的人? 是要一桩看似门当户对的婚姻,还是一种真正情投意合的生活? 当露西直面内心渴望,该如何选择,就不再有所疑虑。 因此,她提出退婚。 因为她要做自己。 突然的改变让西索非常难过,倒也没有为难露西。 因为,他是一位绅士。 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甚至为露西感到惋惜。 只有她和乔治明白一点,这一点,是作品要表达的意思: 爱,不是占有,而是拥抱的时候也愿给你自由。 爱,是懂得你,还能让你做自己。 终其一生,寻寻觅觅,我们想找到棋逢对手的伴侣。 我们也会遵照各种世俗标准择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门当户对。 可如果细想深究,就会明白,门当户对只表明家庭条件不相上下,不代表灵魂共鸣。唯有情投意合,才能确保精神同频。 就像电影中的露西和西索,虽然生活在同一阶层,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而她和乔治,一个眼神的交流,便已传达万千,一段坦诚的解读,就能直抵人心。 这种真实、开放、入心入肺的爱,就像王小波写给妻子的情话: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作者 | 江徐,80后女子,煮字疗饥,借笔画心。 主播 | 闻悦,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闻悦来了。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