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但对日军而言,却是一场种下苦果的胜利

 兰博2000 2022-10-16 发布于湖南

1944年4月至12月,已经嗅到失败气息的日军发动了最后的疯狂,在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发起大规模进攻,史称豫湘桂战役(日本方面称之为“一号作战”)。

豫湘桂战役使国民党当局丢掉146座城市、丧失了将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功打通了中国大陆交通线,并摧毁了大部分的中国机场,基本达到了战役目的。但从战略层面看,所有的目标都落空了。对日本大本营而言,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胜利。

这么说,自然不是替国民党当局开脱,更非失败者的一种“精神胜利法”。国民党当局在侵华日军日薄西山的情况下依然一败涂地,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使美国人丧失了对蒋介石的信任,对国民党军的能力产生了严重怀疑,导致中国战后利益受损。蒋介石感叹道:“国土丧失之广,战地同胞流离痛苦之深,国家所受的耻辱之重,实为抗战中最堪悲痛一页。”

但事情都是两面的,日军固然取得了胜利,但豫湘桂战役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一场“失败的胜利”。侵华日军集中最后战力的孤注一掷,换来的却是战略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反而加速了自己的败亡。

文章图片1

日军为何要发动“一号作战”呢?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局部战场,“一号作战”正是在这样的关联性中发生的。

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海洋交通线岌岌可危,在东南亚各地的日军补给几近中断。而在中国大陆地区,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日军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打通,平汉线等铁路并未完全掌握在日军手里,这就使得在中国大陆的日军无法对南方战场进行战略和战役层面的支援,中国大陆日占区的补给也无法运输出去支援其他战场。

“一号作战”计划以打通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至越南、泰国的大陆交通线为作战目标。为此,日军动用了51万兵力,远远超过武汉会战时的35万兵力,并再次进行国内动员。

如前所述,日本最终实现了作战目标。但是日军为夺取胜利,却付出了当时日本国内已经无法承受的代价。

文章图片2

首先,日本的战争潜力受到损害

战役发起前,在华日军主力“中国派遣军”合计兵力有25个师团,但老牌精锐师团已经不多,大多是为了适应治安战而新组建的乙种师团、丙种师团,建制不全,重火力兵器不足,如果用于发动大规模正面作战,显然是不够用的。

为了提高其战斗力,日军积极将参战部队扩充为甲种师团,并增加重型火炮等技术装备,以提高其作战水平,这一充实大大提高了日军参战部队的战斗力。但这迫使日军从本土大量征集适龄人员参战,其中很多人员来自其工业特别是军事制造业。

这种不惜损害军工生产的拼死动员,导致技术工人大量流失,减少了其本土劳动力,使日本本土的生产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从这个角度上说,日军在中国战场尽管较为成功地发动了这一战役,达到了一定的战术目的,但从战略上说,实际破坏了自己的战争潜力。

文章图片3

其次,把兵力向豫湘桂战场集中,造成其他地区兵力捉襟见肘

为了能够达到战役目的,改变中国战场机动兵力不足的问题,日本大本营还对“一号作战”的参战部队进行调整。

关东军大量部队被抽调南下,投入华北、华中战场,以填补“中国派遣军”南下的空白,这对关东军而言也是灾难性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的精锐部队便被不断调出,这次又向中国战场调兵,关东军进一步被削弱,而且由于中国顽强而持续的抵抗,使一号作战中“借”来的日军部队有借无还,基本被钉死在湖南、两广等战场。

当战争末期,关东军面对苏军攻势时,其战斗力已经不堪一击,关东军表面上膨胀到70万人,但很多都是临时扩充的“开拓团”中的老人和孩子,这时的关东军早已不是当初骄傲的“陆军之花”。这一恶果,在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时已经种下。

日军大本营原计划1944年度从中国抽调10个师团加入太平洋战线,在“一号作战”的影响之下,这一计划被迫取消。加之削弱了关东军,使太平洋战场的日军更得不到增援,据守各个孤岛上的日军日益陷入兵力枯竭的窘境,最后被兵力越打越多、火力越打越强的美军逐个歼灭,这也直接改变了日本在整场战争中的最后走势。

文章图片4

再者,日军后方空虚,无法遏制美军和中共力量

日本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却因战线延长和兵力分散,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战役后不久,日军便不得不撤出部分占领地区,日本的实际胜利果实远不如纸面上那样好看。

日军虽然摧毁了美军设在中国华南的一些机场,以阻止美国空军借助中国的基地轰炸日本,可是在“一号作战”期间,美军攻克了塞班岛,在中国的B-29轰炸机全部转场塞班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一天也没停止。

最令日本人想不到的是,经过八个月苦战,日军在取得胜利之后,反而造成在整个中国战场兵力严重空虚,兵力进一步分散,机动力量进一步减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活动创造了更大空间。

在豫湘桂战役之初,国民党军队刚开始溃败时,中共中央就发出指示,要求在河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7月至10月,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建立和扩大豫东、豫中、豫西等抗日根据地,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加强了华中与华北、陕北战略区的联系。

整个战役期间,日军一路南下,后方越来越空虚,八路军和新四军一路向敌后挺进建立根据地。而顾祝同的第三战区,此役后被彻底隔离在东南地区,孤悬敌后,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全部退缩到大西南地区。等到八个月之后,日本突然投降时,国民党军队各部尚未从豫湘桂的惨败中恢复过来。

可以说,豫湘桂之战在抗战的最后时刻,改变了中国国内的战略力量对比。

文章图片5

为了实施“一号作战”,已经在整体战局上呈现颓势的日军可以说殚精竭虑,在发动作战时进行了充分的战术动员,这种动员带有强烈的悲壮色彩,强调是为了拯救南方战场的日军,是为了帮助本土摆脱遭到战略轰炸的命运,这一度使日军官兵迸发了超越其极限的战斗力。

但日军在作战中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原本就不足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战略态势更为不利,从而加速了日军的最后失败。

这场战役的胜利,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

文章图片6

豫湘桂战役进行的同时,中国军队已经在缅北和滇西向日军发起了反攻作战,并且成功地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

如果说豫湘桂战役的失败确实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谴责,那么缅北、滇西战役的胜利却给国民党军队争来了脸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