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安万寿,天佑中华——慈寿寺塔

 贫娇堂行道 2022-10-16 发布于北京
大中国 音乐: 华语群星 - 百年爱国金曲珍藏版 来自QQ音乐

之所以提笔写自己身边的这座古塔,因为他的名字,永安万寿塔,我想用永安万寿祝福我很爱的中华,眼下是非常时期,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中华,加油!

Image

Image

永安万寿塔建于明万历四年,也叫慈寿寺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慈寿寺玲珑公园内。古迹是最好的历史与时间的诉说者,昆玉河水流淌了几百年,慈寿寺早已难觅踪迹,究其缘由是清光绪年间一场大火把诺大一个寺院烧了个精光,只剩下孤零零的永安万寿塔。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时间走远了,古塔也恍惚于对身世的追忆吧?

Image

古塔兴建的背景与皇家是有关系的,慈寿寺是明神宗圣母慈圣皇太后下令建造的,慈圣皇太后是万历皇帝的母亲,她出身卑微,其父是个泥水匠,十五岁被送进裕王府做奴婢,为当时的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朱载垕生下长子朱翊钧,朱翊钧即是后来的万历皇帝,裕王承继王位,李氏成为隆庆帝后,母以子贵的她理所当然被封为贵妃。可惜隆庆帝只在位六年,隆庆帝驾崩后,李氏作为28岁的年轻寡妇陪伴年仅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据明史书记载,这位李贵妃性情严谨,为人敦厚,做事仔细,参政不乱政,秉国不贪权,是历史上母仪天下式的模范太后。史书记载她对年幼的万历皇帝非常严厉,书读不好要小皇帝下跪,做错事不但跪还要自我检讨。每天五更,李太后要亲自到皇帝寝宫呼叫:皇帝起床!让左右太监生生把他拉起来,俩人夹裹着皇帝洗脸更衣,拉上辇车就上朝去,绝不懈怠。

李贵妃深知后宫的本分,她将教育年幼的皇帝,管理国家大任全权委托张居正,可见其识人见识并非一般后妃女流可企及。明史载:“后性严明,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她的仁厚还表现在她与隆庆帝的正室皇后——陈太后的关系上,史书上记载她于万历“十二年同仁圣太后谒山陵”,并无过多,作为隆庆帝的宠妃,李太后不仅生育了太子朱翊钧,另外还生有一子四女共计六个儿女,在后妃中算是儿女满堂,但她始终对无儿无女被隆庆帝冷落的陈皇后以礼相待,从未骄逸。由此看来,李太后也是有一定政治头脑的。

Image

Image

明万历四年,为给逝去的丈夫明穆宗祈求冥界福祉,为给后世儿孙祈祷福运,李氏亲自策划大举兴建慈寿寺,两年后建成。慈寿寺建成之后,立碑记史,《敕建慈寿寺碑文》由张居正撰写,碑文前部分讲述了慈寿寺的建寺缘起,主要内容是对万历皇帝及皇太后大肆歌功颂德,并详细描绘了寺院的殿堂规制:

“外为山门天王殿,左右列钟鼓楼,内为永安万寿塔,中为延寿宝殿,后为宁安阁,旁为伽蓝、祖师、大士、地藏四殿,绕以画廊百楹,禅室方丈十有三所,又赐园一区,庄田三十顷”等。

如今步入玲珑公园内,慈寿寺塔高耸入云,外形仿辽代天宁寺古塔,为平面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石结构。塔身上布满“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浮雕故事,可见李太后笃信佛教,慈寿寺以及古塔的营建应该是耗资巨大的。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恢弘壮丽的慈寿寺香火一直延续到清代,有记载乾隆年间曾对慈寿寺进行过整修,但在清光绪年间的政治变革中,慈寿寺成了牺牲品,一场大火将寺内建筑全部烧毁,只剩下砖石结构的玲珑宝塔历经沧桑的走过近500年风雨矗立到如今。塔身上的浮雕已经很残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慈寿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而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书写着明朝的风云变幻,清朝的盛衰荣辱,送走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并且,它有一个很好的名字,“永安万寿”,时间飞逝,朝代更替,我就用这很吉祥名字的寓意,祝福我最爱的多难兴邦的中华。

加油,中华!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