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毅被叛徒骗进圈套命悬一线,因不懂方言听错两字,逃过一劫

 数字人生6688 2022-10-16 发布于山东

1936年12月,革命叛徒在大余城设下天罗地网,等待陈毅落入陷阱后将他送与国民党。

几天之后,陈毅化作一名教书先生悄然而至,叛徒的妻子告诉陈毅说:“你来晚了点,他已经去团部了。”

听到这话,陈毅点头向妇女表示感谢,转头便向着约定到的地方前进。

在团部设下天牢地网的叛徒,左等右等怎么也等不到陈毅到来,还以为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殊不知此时此刻的陈毅,正在大余城内的一家糖铺寻他。

陈毅真的发现了叛徒的身份吗?他又为什么会出现在大余城内的糖铺?

福将陈毅

上个世纪初,神州大陆纷争不断,无数革命志士也层出不穷。

只不过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敌人、一场又一场的硬仗,对于革命志士们来说,想要搞好革命,除了过硬的军事素养和身体素质以外,运气也同样是非常重要。

其中聂荣臻元帅堪称我军第一福将,整整13年的战争都没在他身上留下一点伤痕。而另一位福将陈毅,也同样好运连连。

1901年出生于四川的陈毅,年轻时便对革命有所热情。

在成都工业学院毕业之后,他又赶上了赴法留学的热潮,在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陈毅因参加爱国运动被遣送回国,之后便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期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此后的几年间,陈毅尽职尽责做好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并在1927年南昌起义后,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

年纪轻轻便能得到组织的重用,这是陈毅实力的证明。而关于陈毅的运气,还得从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后说起。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因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而失败,几乎是陷入了绝境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英明的指挥红军部队开始长征,让红军又有了一丝生还的可能。

踏上长征路就意味着要放弃土地革命的成果,这对于组织来说也同样难以接受。

为了尽可能保存土地革命的成果,中央决定留下部分兵力在苏区活动。

可是在选择苏区负责人的过程中,组织却陷入了犹豫。

当时蒋介石在对苏区进行全力的进攻,就算红军主力全部留下也很难抵挡,所以保存土地革命成果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提出了一个人选,他便是陈毅。

当时的陈毅胯骨中弹,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但中央并不是因为他行动不便所以让他当“弃子”,而是因为中央深信陈毅的能力,他能够将苏区这一盘死棋下活。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毅果然下活了一盘死棋。

在苏区牵扯了敌人大量的兵力。虽然最终还是由于实力悬殊而撤离苏区,但也为大部队创造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在撤离的过程中,陈毅好几次遇到国民党军队的追击,甚至在到梅岭一带的时候,陈毅身边已经只剩下三十多名游击队员。

虽然战士们绞尽脑汁与敌人在山林中周旋,但却始终无法拉开与敌人的距离。

最终陈毅决定大家分散行动,分别装成普通老百姓来逃出生天。

但问题是其他战士们都是本地人,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但陈毅作为一个四川人压根不清楚那一带的地形。

如果随意找人问路,那又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

就在这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陈毅突然被一个面黄肌瘦的乞丐拉住。

陈毅一眼认出这个乞丐,是曾经闽西代英县县委书记曾纪财,曾纪财听说陈毅逃到了梅岭一带,所以便来到梅岭寻找他

在曾纪财的帮助之下,陈毅先是与当地地下党员取得联系,之后又成功穿过国民党的层层包围,有惊无险地逃到了油山。

不得不说陈毅这一次运气是真好,不仅碰巧遇到了前来寻找他的曾纪财,更是为组织发现了曾纪财这样一个即使受到不公正待遇,也依然对革命充满热忱的革命志士。

但虽然陈毅躲过了梅岭的一劫,接下来却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挑战。

油山遭困

在曾纪财的帮助下,陈毅逃出生天,并与组织取得了联系,但局势对他仍旧不利。

国民党为了彻底“清剿”陈毅等人,足足派出了三万人将油山团团包围。

同时为了防止陈毅等人逃走,他们还在所有路口、村寨以及渡口设立了哨卡,将油山围得水泄不通,就是一只蚊子想要飞出去都得问问国民党的想法。

除此之外,国民党担心当地老百姓会帮助红军,不仅定期对老百姓进行检查,同时还限制了老百姓的日用品,完全是一副要将陈毅逼到死地的打算。

而陈毅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知不能硬着头皮突围,但同时也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陈毅数次组织游击队趁夜出击,主要目标是敌人守备疏松的据点和补给队,靠着以战养战的方式存活下来。

而当地老百姓哪怕是被国民党做了诸多限制,也依然心系红军,总会有人组织购买粮食送给红军,让红军哪怕是在山里也勉强能够过活。

只不过随着国民党“清剿”力度的逐渐加大,游击队还是陷入了艰苦的生活之中。

不分昼夜战士们都要防备国民党的追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转移的过程中。

同时为了保证伙食,战士们每天除了转移之外,几乎都在挖野笋、挖野菜,摘各种各样的水果,有时候就连马蜂巢都是战士们重要的蛋白质补给。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本身伤口还没痊愈的陈毅过得更加困难。

山林中天气潮湿,陈毅的伤口非但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是逐渐开始腐烂。

为了保留性命,陈毅甚至好几次把自己绑在树上,让战士们帮忙挤脓血。

而每一次处理好伤口之后,陈毅总会一把擦去头上豆大的汗珠,装作没事人一样与战士们开会。

这是因为陈毅知道,自己对于这些红军战士来说,不仅是首长,更是希望,是革命的希望,也是生还的希望,如果他自己都怨天尤人,那这些战士又怎么能坚持下去呢。

也正是因为陈毅这样顽强的精神,战士们逐渐被他所感染,让他们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去。

而且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三年。

西安事变

一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期间,陈毅等人迎来了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

虽然由于蒋介石被软禁,北方的国民党停止了对共产党的进攻,但南方针对陈毅等人的攻击却更加猛烈。

哪怕西安事变结束,和中央长时间失去联系的陈毅在报纸上看到了国共合作的消息,情况也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蒋介石一方面说着停止内战,一方面又让南方加强对陈毅等人的进攻,这让陈毅愈发难以下达命令。

为了与中央取得联系,陈毅好几次派出通信并试图联系到中央。一直到1936年年底,陈毅才终于获得了“中央”送来的消息。

当时大余县内的地下党员送来一封机密信,是我党特工陈海所写的。

陈海告诉陈毅说中央的代表已经来到大余县,需要陈毅下山进行联络。

陈毅获得这样的消息,立马将机密信展示给战士们,给战士们插了一针强心剂。

但是他的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因为他从这封信上闻到了阴谋的气息。

身旁的项英将军也同样有所顾忌,他在私底下找到陈毅说:“陈老总,我感觉这信有问题。”

陈老总点了点头:“中央如果真的来了人,为什么不直接上山与我们联系,反而要通过城里的地下党呢?”

但紧接着,陈毅又摇了摇头:“但现在情况紧急,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性,咱们也得试上一试。”

“陈老总,要不然让我去吧。”

“不行,还是得我去。这个陈海我以前见过,心里还算有点底,山上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说罢,陈毅毅然决然地走下了油山,准备与这个中央派来的“代表”见上一面。

叛徒

说起这个送来机密信的陈海,陈毅早前也与他有过几面之缘。

作为在大余城一带工作,还成功打入了敌人内部的地下党,陈毅曾多次带来重要的情报。

就连陈毅看到的那张刊登了“国共合作”消息的报纸,都是这个陈海送来的。

陈海此前是红六军团的一员,在反“围剿”战争中与队伍走散,这才来到大余县当上了地下党,总体来说还是值得相信的。

不过陈毅已然做了两手打算,首先是错开约定好的时间,如此能让陈毅更好地看清局势,防止敌人的埋伏。

其次陈毅不选择去接头的地点,而是选择直接去陈海的家中。

于是等到约定时间过了五天以后,陈毅精心打扮成一名教书先生,趁着夜色偷偷溜进了大余城。

一进大余城陈毅便感到了一丝异样,平时满城的警备人员到了此时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用外地口音吆喝的商贩。

陈毅意识到自己这一次的行动可能已经暴露,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怎么也要和陈海见上一面。

在区委书记黄赞龙的指引之下,陈毅走进了陈海的家里,并见到了一个身穿旗袍的年轻妇女正在做饭。

这让陈毅感到有些惊讶,问向身旁的黄赞龙说:“陈海最近混得很好吗,怎么能娶这么一个阔太太?”

黄赞龙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摇了摇头:“我们也不知道,平时我们交换情报也不会来他家。”

正在这时候,那身姿卓越的妇女发现了陈毅二人,操着一口江西口音问道:“你们是陈海的朋友?”

地道的四川人陈毅没听懂这句话,所以也没回答。

妇女叹了口气,故作嗔怪地说道:“这家伙去团部了,在团部呆了四五天了!”

听到这话,陈毅和黄赞龙对了个眼色,转身便离开了陈海家。

刚一出门,陈毅便问道:“这陈海去糖铺做什么?”

黄赞龙回答道:“咱们城内的地下交通站,就是一家糖铺。”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陈毅和黄赞龙说的话有些驴头不对马嘴。

原来这两个人都听不懂湘西方言,所以陈海妻子说的那句“团部”,被他们二人听成了糖铺。

巧合的是,大余城的地下交通站就是一家糖铺,所以两人也没有任何怀疑便到了糖铺之中。

已经糖铺的大门,黄赞龙还没说话,立马就拉着陈毅走出了大门。

“陈老总不对劲儿,今天糖铺里一个眼熟的人都没有!”

一听这话,陈毅立马意识到他们陷入了包围,当即和黄赞龙一同混进老百姓中,走出了大余城。

几天之后,曾经是红军一员的陈海带着数万敌军开始搜山,彻底证明了他叛徒的身份。

原来几天之前,他在团部设下了天罗地网等到陈毅的到来。

不过陈毅和黄赞龙却靠着听不懂湘西方言的巧合,最终逃过了这一劫。

在躲过了这一劫以后,陈毅等人迎来了最为艰苦的一段时间。

事后陈毅还在回忆录中写道:“1937年1月开始,三年里最为紧张的时期来了。”

一直到七七事变发生以后,陈毅等人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才正式结束。

陈老总和游击战士们被围困的三年究竟有多么艰苦,是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无法轻易想象的。只是他们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与国家的未来,硬生生扛过了这些艰难险阻,实在令人敬佩。

如果没有战士们前赴后继的牺牲,又怎么会有如今新中国的繁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