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初期著名画家韩滉《五牛图》等四幅世界名画作品赏析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10-16 发布于湖北
2021-09-05 09:08·听月工作室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这里介绍韩滉绘画作品。

韩滉(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他是唐代中期太子少师、宰相韩休的儿子,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韩滉绘画远师南朝陆探微。善画人物,尤喜画农村风俗和牛、马、羊、驴等。其画牛之精妙乃为中国绘画史千载传誉之佳话:古人说韩滉画牛“落笔绝人”;对于其牛畜画,陆游谓之有生难见之“尤物”,赵孟頫称其为“稀世名笔”、金农叹为“神物”;又有清代画家钱维成将韩滉与韩干并称为“牛马专家”。《五牛图》是韩滉在牛畜画方面巨大成就的最有力的证明。韩滉作为“画牛专家”史有定论,且除《五牛图》外韩滉画迹不传于世,《五牛图》及其后人题跋自然就成为韩滉研究的极为重要的依据。

韩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擅长画人物、牛、马、羊、驴等题材。其画牛技法有如神助,精妙绝伦,所画之牛生动传神,呼之欲出,代表作有《五牛图》。

韩滉曾有《田家风俗图》《田家移居图》《尧民击壤图》《村社醉散图》《村童戏蚁图》《丰稔图》《盘车图》《渔父图》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和习俗,画牛能曲尽其妙,表现出牛漫步、疾驰、鸣叫、顾视等各种情态以及村童牧放的生活情趣。本文赏析作品有《五牛图》《田园风俗画》《丰稔图》《文苑图》等,著录于《宣和画谱》。

唐代中期韩滉《五牛图》赏析

传世作品《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所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五只肥壮的黄牛分别作昂首、独立、嘶鸣、回首、擦痒之状。这幅《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此画用笔厚拙粗辣,神气生动,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珍品作品。

《五牛图》用笔粗犷而精准,上色厚重而洒脱,精确地描绘出了耕牛朴实健壮的形象,既展示了韩滉精妙的造型技巧,也体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更可贵的是,画中除了右边的一丛灌木外,没有背景衬托,完全把牛作为描绘对象,如不是对牛的结构有十足把握,是不敢这样创作的,这也充分体现出韩滉画牛技法之高超。

韩滉《五牛图》之一

韩滉《五牛图》之二

韩滉《五牛图》之三

韩滉《五牛图》之四

韩滉《五牛图》之五

他用来勾勒耕牛轮廓的线条虽简洁,但画出的筋骨与转折非常到位,牛鼻口处的绒毛描绘得精细入微。在鼓励农耕的唐代,以牛入画有着特殊的含义,是一种吉祥如意的绘画题材。“点睛”是牵动全局的神来之笔,画家使五只牛的眼眸炯炯有神,表情各异。观者仿佛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而且有情感,各具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的五牛,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唐朝时期韩滉《田园风俗画》赏析

《田园风俗画》在韩滉绘画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且成就显著,开创了田园风俗画的先声。与初盛唐画家热衷于富丽典雅、雍容华贵的人物画和鞍马画不同,韩滉将绘画题材转向农家生活的拓展,舍鞍马而求诸于牛羊,舍贵族宴乐声色而求诸于田家风俗景物,表现出其“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意识和深切的济世情怀。

考之画史,韩滉绘画题材极为广泛——牛羊、人物、风俗、杂画,无所不能。但正如夏文彦所言,韩滉虽“画人物牛马极工”但“尤好图田家风俗”。

唐朝时期韩滉《丰稔图》赏析

韩滉深入农村生活,其田园风俗绘画大都作于安史之乱前后的战乱时期,真实地反映了战乱年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体现了他对广大苦难民众的深深爱意和同情。由此可以看到韩滉倡导农耕积粟、劝世重本返朴的的思想和关心民瘼、“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意识。

唐朝时期韩滉《文苑图》赏析

韩滉的许多作品,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失传,文苑图是现存的代表作品之一。古人把许多文人荟萃的地方叫做“文苑图”,韩滉创作的这幅文苑图,是表现四个文人在创作诗文时的情景。画面的古松生长着苍绿的松针,树根和叠石的下面长着细嫩的青草,在这宁静的环境里,四个人正在一起创作诗文,据詹景凤“东图玄览”说:这是描写唐代诗人刘长卿等人在做诗。画面中央站着的一个穿白袍的人,两手笼在袖中,身体俯靠在弯曲的松干上,目光平视前方,神情凝定,在沈静地思索着。他的对面一人,身体靠在用石叠成的小案上,左手就石舒纸,拿着笔的右手支着下颏,仰着头,好像沉思已久,还没得到相当的辞句,正在哪里努力寻求。石案前一小童研墨。

宋 赵佶《韩滉文苑图》绢本设色赏析之一

左边矮矮的叠石支起一块大碧石,上面放着一件编制用具,有两个人并坐在石上共同展开一个卷子。左边第一个人年岁较大,一手拿着文卷的一端,一个手指点上面的文字,目视前方,好像是在谈论这篇文章,表情愉悦。坐在他旁边的一人,一手持卷,仰头回顾后方,他本来也是对着这篇手卷的,可能是想观察后面的一些景物来做为他诗文中写景的材料,也可能是发觉了身后的鸟声,不禁后首欣赏。

松树颇具姿态,玩去的树干洽可凭依,有一枝倒垂下来,针叶茂密,另一方是枯枝平伸出去,挂着枯蔓。石案、石座虽不大,而重叠麟驹显得特别玲珑古雅,衬以石根的茸茸细草,使人想见这个晴和的春日园中是非常幽美而富有诗意的,创造了主题所需要的环境。

四个人面目清秀,衣冠楚楚,以铁线曲蚓法勾衣着,提按起笔,运笔微带战颤,如流水行云,功力深厚。两人衣着仅勾线而无染,另两人则略加烘染、敷彩,而松树、石桌凳则勾、皴精细,墨色渲染,略施淡彩。与唐代人物画的明艳典丽相比较,确也融入了五代绘画水墨清净的新格调,但无可置疑,这种格调乃是唐代始兴的水墨山水画的衍绎,显得精致而雅秀,用以表现当时文人的生活情景非常适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