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学习笔记分享(第一期)

 hhqxbn8ho6yv5i 2022-10-16 发布于四川

第一节:横竖撇捺--一世大人

横画:

1.长横:

①起笔:右下切笔入纸,立笔调锋,运笔向右行走;

②行笔:行笔时,感受毛笔弹性,通过按笔轻重来表达粗细变化;

③收笔:笔尖提到笔画上边缘,右下轻切,立笔回锋。

一:尖入,略微右上倾斜,中间部分稍有变细。

图片

2.竖:

①起笔:顺锋尖入;或切笔入纸,轻而准确地到位;

②行笔:由轻到重过渡;

③收笔:与长横收笔动作相同。(可体现出方圆不同的形态)

世:三个竖画形态各异,长横画略厚,注意空间的留白。

图片

撇捺:

1.撇:

①起笔:平入,斜切然后立笔调锋;

②行笔:中锋向下行笔,有轻重变化;

③收笔:向左轻提笔尖,右下轻带,向上回锋。

图片

2.捺:

①起笔:切笔斜入后立笔调锋,蓄势向下;

②行笔和收笔:由粗到细向下书写,行至末端边走边提,在笔画中心

出尖, 挺拔有力。

大:横画由细变粗,撇画由粗变细,反捺在撇画上起笔。

人:撇捺落笔要果断,收笔要送到位。

【第 2 节】点提折---其之以日山

1. 点:

左侧:

①起笔:由上方横画来锋,从上向下入笔,笔势轻巧灵动;

②行笔:行笔多方向和轻重的变化,转中带折,由重到轻慢慢提笔,

笔意与下一点承接;

右侧:笔意与上一点承接,左下来锋,转为右下再变换为左下出锋

③收笔:左下出锋,出锋角度平缓,由重至轻,速度稍快。

其:左放右收,上合下开,第一横画与两竖较重,两竖间距紧凑。

图片

2. 点:①起笔:几乎平行的从左向右侧锋入笔,力度轻而缓;

②行笔:运动轨迹从左向右折向从右向左,两个方向轨迹极其相同,

故多重合;

③收笔:接上个弹笔动作,由重变细,速度适中,轻松明快左下出锋。

之:平捺和第一个横撇最重,运动多左右摆动进而产生折笔,要有像

被按压的弹簧,具有弹跳之感。

图片

3 提:

①起笔:接竖画铺锋,左下发力变化笔锋,使毛笔具有弹力;

②行笔:右上行笔,借毛笔弹力轻提;

③收笔:右上自然出锋,微向上再轻提,接点画。

以:左右两侧距离极远,左低右高,粗细大致相同,右上昂扬

图片

4 横折:

①起笔:入笔的笔锋藏于竖画中,整体敦厚沉着,入笔略铺毫;

②行笔:由横向转至竖向行笔,竖向行笔由重变轻,中部轻提。

③收笔:收笔时,笔毫在笔画中,稍顿轻提圆收

日:整体比较厚实沉着,竖与横折重 ,两侧竖笔内擫,收的紧密

图片

4 竖折:

①起笔:笔毫自左上切入笔,入笔时毛笔较为直立,力度较小;

②行笔:右上入笔变换为左下行笔,笔锋铺开,由轻到重,再顿笔轻

提转向右上行笔。

③收笔:回拢笔锋,自下向左上快速提出。

山:外框上窄下宽往里收,底部左低右高,中间竖画直立挺拔,并没

有较大倾倒的势态,字内空间左疏右密

图片

【第 3 节】钩画汇总(一)---未亭己内有

1.竖钩:

①起笔:左方来锋,由轻至重,笔势轻松,入笔铺毫;

②行笔:由右行笔转向垂直向下,笔锋位于笔画左侧,竖笔末端,顿

笔转换笔锋,左上出锋;

③收笔:接竖画末端顿笔蓄力,转换为左上方向,靠弹力,顺势出锋。

收笔由粗到细

未:笔画粗细大致均匀,字也比较直立没有大的倾斜,整体上松下紧。

图片

2.竖钩:

①起笔:从横画中映带而来,左上方入锋轻松舒缓用笔;

②行笔:运笔轨迹为从左上向右下运动再转至左下角;

③收笔:同入笔一般,轻松舒缓的向左下角出锋

亭:字形略有向左侧倾倒之势,多条横线倾斜且平行,中间两竖画无

倾斜,但微微靠向右侧

图片

3 竖弯钩:

①起笔:由左斜上方尖锋入笔,果断迅速;

②行笔:如笔后左下方行笔后转至右下方,再平行运笔,最后向上出

锋。期间运笔时,在转至右下方时发生了笔锋的转换;

③收笔:靠笔毫力量向上拉出收拢笔锋。

已:看似平正,实则夸张,上方收的很紧,和下方的对比很强烈,比

例大致关系为 1:2。

图片

4 横折钩:

①起笔:左下方从竖画内部来锋;

②行笔:由轻至重再稳定力量向右上行笔,轻提换锋向外带弧度,笔

画变粗,圆转的向左上出锋。

③收笔:轻松圆转左上带出。

内:下边缘线左高右低,上边缘线左低右高,“人”的部分处在中间

位置。

图片

4 横折钩:

①起笔:左上方入笔快速铺开;

②行笔:入笔后左上方行笔,铺开笔锋,原地轻提笔锋,转向下方行

笔,右下顿笔,圆转笔锋左上出锋。

③收笔:顿住毛笔,轻提聚拢笔锋出尖。

有:撇短横长,撇画微微露头,月部分非常瘦长,内部两横密集厚重

靠上。

图片

案例字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 4 节】钩画汇总(二)---此九老哉引

1. 竖弯钩:

①起笔:左上方来锋,由轻至重,笔势明快干脆;

②行笔:入锋之后,向下方行笔,速度较快,至下方转向右侧,毛笔

铺锋笔画上方水平踢出;

③收笔:接竖画,左下方发力,提笔加快,完成出锋。

此:注意好笔画间的轻重关系,竖折笔画细,倾斜角度大。第二个竖

画倾斜并且居中,后面三竖间距大致均匀,但中间竖画细。

图片

2. 横折钩:

①起笔:右上方来锋,带有弧度,用笔轻松柔和;

②行笔:左下起笔向右上行笔至转折处,转折时轻提,右下顿笔,折向左下角迅速圆转至右下角,然后水平方向行笔。最后驻笔出锋,;

③收笔:左上快速挑出笔锋。

九:字形体势倾斜向右上扬起,下部边缘线左低右高。整个字取横向

的势态,上方撇画微微露头。

图片

3 竖弯钩:

①起笔:笔锋由上向下落笔,藏于撇画内部;

②行笔:竖画轻提向下然后转向左侧逐渐加重,末端停顿向上出锋;

③收笔:出锋方向朝上,书写时要注意右侧边缘,不可回笔出锋。

老:整体比较正,略有向右上昂扬的感觉,下方较上方而言,非常向

右,整个字的动态在长撇和竖弯钩处

图片

4 斜钩:

①起笔:左上方起笔,速度不快不慢,较为沉着;②行笔:右下方行笔,非常直立的向上出锋。起笔和出锋前的顿笔较

重,这两个点都是通过顿笔来调整笔锋蓄势。

③收笔:长斜线书写速度快,至收笔猛然间向右方停顿,带动笔锋向

上跳出出锋。

哉:左侧正非常直立,但是向上跃起之态也非常足,下方较小,所以

跃起的态势引而未发,忽的长斜钩一跃下,整个字的开张之态非常足

图片

4 横折弯钩:

①起笔:起笔接上方撇画的折笔,逆锋起笔;

②行笔:靠逆锋的弹力向上行笔,由重至轻,转向左下方,运笔由轻

至重,钩画未出,整体非常含蓄。

③收笔:顿住毛笔,笔画内部原路提笔,未出锋。

引:左右开合很大,上收下方,左侧直立,右侧倾斜,左长右短,轻

重大致相同。

图片

案例字

图片

【第 5 节】笔画汇总---永年、长乐、自足

图片

1. 永:

①点:左侧入锋,由轻到重,向右下方行笔,笔画内部含蓄收笔;

②横折钩:水平左侧入锋,向右下起笔,再水平方向行笔,重压折笔

向下,略有逆时针内擫之感,由重至轻。末端顿笔再向左上提出;

③横折撇:上方入锋,逆时针向右下方起笔。起笔压笔发力,侧锋向

上,然后轻提顿笔,手腕手指带出撇画,由重到轻出锋。

撇:左上入锋,顿住笔,快速向左下弹挑出锋。

捺:从横折撇笔画内部入笔,由重到轻,向右下行笔再微微变动一下

行笔方向,从上方出锋。

永:整体直立,撇捺伸展,整个字呈圆团状,中宫收紧。

图片

2. 年:①撇:左上方来锋,转向左下方,带有弧度,快速出锋;

②横:撇画内部起笔,右下落笔,水平方向由轻至重行笔,下边缘水

平,上边缘倾斜,顿挫收笔。

横:右上来锋逆时针行笔转至右下方时起笔。行笔方向为右上,整体

较轻,收笔重

点:点画整体比较竖,从横画内部来锋,转向右下角,整体用笔笔锋

略有绞锋之感,向右下角顿笔后,向左下角挑出笔锋。

横:右上角入锋向右下角顿笔,轻微向上顶起,干脆的向右上角铺锋

行笔,速度较快,至笔画末端向下顿笔,旋转笔锋,从下向左上出锋。

竖:接右下方来锋,藏锋起笔,向下行笔,略有倾斜。

年:整体上略有上窄下宽之感,整体上轻重大致相同,竖画倾斜,所

以整字略有倾斜之感。

图片

3.长:

①横:左上角轻松入笔,稍有停驻,较为快速的向右上角行笔,整体

由轻至重

②竖:非常灵动锋利的切笔,在起笔处打开笔锋,略有弧度的向左下

方倾斜,提按变化是重轻重,速度上是慢快慢;③横:两条横画大致相同,都是尖锋入笔,由轻到重,收笔略有不同

④长横:灵动锋利的入笔,起笔稍重铺开笔锋,快速向右上角行笔,

笔势迅疾,收笔也极迅捷,侧锋顿重向左下角弹跳出锋,笔意与横画

部分重合。

⑤竖钩:上方入笔,起笔向右下发力,快速向下行笔,注意左侧线条

的平直,竖画下方右下角停顿,然后向右上角提出。

⑥撇:起笔接钩画的左下方的笔锋,从下向上旋转笔锋,向左回荡手

腕。

⑦捺:起笔接上个撇画,笔锋藏于笔画内部,向右下行笔,弧度为顺

时针,提按变化是由重到轻再到重。收笔时靠手腕回拢向左上角带出。

图片

4.乐:

①绞丝部分:两处的用笔大致相同,都是进行多次的反转用笔,整体

都是顺时针用笔,往来映带很足,注意转折处力点体现;

②横:行笔中多段方向变化,飘逸灵动,收笔时较重,向右侧映带出

锋,接竖笔。

③竖:藏锋起笔,略带弧度,微微向左侧倾斜。④点:两个点互相呼应。左侧部分从右侧来锋,进行逆时针回环,整

体用笔轻松,临近出锋时,稍加顿笔动作,快速提出。右边点画左侧

入锋折笔向左侧出锋。

乐:整体略有倾斜,上方相右倾斜,多弧线,姿态感强。

图片

4 自:

①撇与竖:撇与竖相连,撇画由左上方入笔,向右下加重,铺锋向左

侧撇出,至收笔处立笔,换锋面完成向下的书写,竖画整体稍带弧度,

由轻至重;

②横折竖:横的入笔从竖画中来,由轻至重,未到转折处便开始圆转

笔锋转至向下行笔,竖画略带弧度,逆时针运笔。

③三段横画大致相同。前两个向右上倾斜,都是逆锋侧推,最后一笔

平推,由轻到重。

自:整体由于弧线的使用,整体姿态感很强,整体处理的非常干净明

亮,三横间距相同,粗细要把握好。

图片

6 足:

①口部:整体左低右高右侧压缩紧凑;

②下半部分:整体上属于大的开合,从上方口开始,放的越来越开,,

书写时多个折笔,多用顺时针的运笔势态,转折处不可太细。

足:如同压缩而成的弹簧,整体向上的跳跃感很强,弹性很足,提按

对比不是很明显。

图片

【第 6 节】上下结构---合春昔室

图片

1. 合:

①结构:撇低捺高,撇重捺轻,字形较扁

横和口的位置偏左

②用笔:撇重捺轻,横折粗细变化明显,圆转为主

③重点:上方开合极大,下方口部书写要轻松

图片

2. 春:

①结构:注意三横画方向变化,整体书写不要过长,撇捺舒展

日向内收缩较小

②用笔:三横轻,撇捺重,日字外紧内松

③重点:注意整体的倾斜,和三横的左放右收

图片

3. 昔:

①结构:上下之间稍有错位,上部分完全盖住日,上方倾斜度

较大,下方倾斜度较小上方略有靠左,下方微微靠右。

②用笔:整体轻松灵动,用锋面不是很大,用笔多中锋

③重点:上下部分的距离关系,和左右两边的轻微的错位感。

图片

4. 室:

①结构:上宽下窄。至字形特别瘦,但也有上宽下窄

注意轻重的变化,宝盖的横画和至的竖画比较细

②用笔:整体用笔提按幅度很大,快慢的节奏变化很强烈,书

写时锋面转换比较明确,所以相对书写简单些

③重点:上下的距离比较大,略微倾斜,主体对正

图片

会:

①结构:上盖下,撇捺非常伸展,撇长捺短,撇低捺高,主体

大小大致相同,略有倾斜,撇重捺轻。

②用笔:速度较为缓慢,书写的连贯性和作品后半部分相比,

连贯性要弱,更接近于楷书

图片

尝:

①结构:上宽下窄,中轴线上,从上向下是由密到疏。

②用笔:节奏感很强,块面关系和锋面的转换很明确,注意好

整字摆动的姿态和横细竖粗的感觉。

图片

图片

【第 7 节】上下结构---足是惠妄

图片

1.足:

①结构:上小下大,左收右放,整体向左上跃起

②用笔:整体用笔紧凑结实,干脆利落果断

③重点:整体的倾斜开张度,厚重笔画的书写

图片

2. 是:

①结构:上部分日形窄长,下部分中竖与日左竖对齐。

上紧下松,整体字形成三角形。

②用笔:中锋圆转较多,注意翻笔回绕。

③重点:日的宽窄,下半部分的开张和左紧右松特点

图片

3. 惠:

①结构:字的重心较靠左,整体向右上倾斜

注意上半部分笔画之间的距离

下部分心字底三点右上倾斜,距离均匀

②用笔:笔画的长短差距很大,节奏感很强,上半部分多折笔,

下半部分多圆转

③重点:上下部分的距离和倾斜。

图片

4. 妄:

①结构:整体右上倾斜,上轻下重。倾斜度比较大,注意书写

笔画方向细节变化

②用笔:整体用笔上轻下重,右上方用笔。

③重点:注意多条横线的长短、间距、以及整字的下边缘线

扩充案例:

图片

集:

①结构:上部空间密集,下部舒朗。主体偏右,注意横画斜度

较大

②用笔:横细竖粗,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纵向笔画方向灵活

多变。

图片

岁:

①结构:上收下放,横画之间间距不一致,下半部分有半包围

之势且左收右放。

②用笔:用笔方圆结合,干脆爽利,注意线条提按对比。

图片

图片

【第 8 节】左右结构---抱终嗟视

图片

1.抱:

①结构:上下轮廓皆左低右高,左右有向背关系且间距较大,

提手旁较重。右侧重心上提,竖弯钩出锋果断。

②用笔:整体感觉偏向于楷书,笔笔分明,起行收动作交代明

确,行笔速度较缓。

③重点:左右间距,左右两边的错位感,包部的长度。

图片

2. 终:

①结构:左窄右宽,上部左低右高,下部左高右低。

左右之间内白较大,绞丝旁由窄变宽。

冬斜势较大,向左倾倒。

②用笔:整体线条瘦挺,用笔灵动。

③重点:冬部的左放右收的关系,冬取纵势。绞丝旁提画和冬

字撇画趋于平行。

图片

3. 嗟:

①结构:左小右大,对比强烈。口字铺毫,上宽下窄,内部空

间极窄。差部,左放右收,右侧收笔约在一条直线,撇画把右

面工字包住。

②用笔:口多方折,右部方折和圆转一起使用,方中带圆,用

笔变化丰富,疏密有致。

③重点:口字在左上部,整体字形偏长,方圆用笔和力点要变

现清楚。

图片

4. 视:

①结构:左高右低,左小右大,左重右轻,左侧略微右倒,右

侧略微左倒。整体书写注意结构紧凑,左右部分镶嵌

紧密。②用笔:轻重分明,用笔的正斜倾侧提按幅度很大。

③重点:左右两侧的镶嵌,疏密和笔画粗细的对比。

扩充案例:

图片

峻:

①结构:字形偏长。左小右大,上半部分笔画都是收拢之势,

下半部分笔画是开张之势。山部在整体左上侧。

②用笔:笔锋干净爽利,提中有按。书写速度适中,牵丝连带

较多,转折处多用方折。

重点:整体清瘦俊朗,撇捺舒展,空间较开阔。

图片

将:

①结构:整体较厚重,左侧竖钩重且用方笔,右侧点画重且用

圆笔。左右两个竖钩不平行,右面竖钩向左侧倾斜。

②用笔:中侧锋转换丰富,用笔方圆结合,提按幅度大。

重点:方笔要切干脆果断,圆转流畅自然。

图片

图片

【第 9 节】左右结构---列形类取

图片

1.列:

①结构:左重右轻,左低右高。

左侧横画倾斜度很大,右侧竖线略有倾斜。

②用笔:整体笔势顺畅,线条圆润饱满,转折时方中带圆。

右半部分长竖线,侧锋转中锋。

③重点:左右两侧的高低关系,横折间的疏密关系,左右空间

的留白。

图片

2. 形:

①结构:上下边缘线较平,右侧三点画方向不同且上密下疏。

左侧两竖画左细右粗,形态有内擫之势。

②用笔:笔画尖锋入笔多,入笔后多铺锋行笔。③重点:横画一长一短,左放右收。左侧向右上倾斜,右侧向

左下垂坠。

图片

3. 类:

①结构:左宽右窄,整个字形较正,左侧外轮廓线呈弧形,横

画与撇画间左疏右密呈放射状。

②用笔:整体用笔圆转中带有方折感,整个字用笔举重若轻,

左侧回环之势强烈。

③重点:注意整个字左侧下方的舒朗感,和右侧页字封闭空间

里的留白。左右间距很近。

图片

4. 取:

①结构:左大右小,左密右疏,左侧上宽下窄,右侧上窄下宽。

左右留白较大。

②用笔:轻重分明,用笔的正斜倾侧提按幅度很大。

③重点:左右两侧的互相镶嵌,提按和疏密的对比。

图片

虽:

①结构:左低右高,左侧横画倾斜角度大,右侧横画较平稳。

左右之间留白较大。两边竖线作为各自轴线,方向平行但竖画

有轻微波折。

②用笔:书写速度和用笔的提按变化大,左侧环绕之势强烈且

力点表现明确。

图片

录:

①结构:左重右轻,左放右收,左斜右正,两侧间距上疏下密。

上下边缘线较平。

②用笔:多横线,铺毫和提笔表现分明,避免横画间距和方向

雷同。右侧笔意连带强烈,书写时毛笔摆动明显。

图片

图片

【第 10 节】包围结构---痛虚气迹

图片

1.痛:

①结构:半包围结构,内部线条较重

右下部分甬上下有错位,不要对的太正

②用笔:干脆厚实,行笔速度稍快,决不能迟滞

③重点:整体直立中,略有倾斜分离之感

图片

2. 虚:

①结构:整体右上倾斜,上重下轻,上下稍有错位。

②用笔:节奏变换明确,上方方折之感多,下方多圆转之感

③重点:整体的倾斜的姿态,上下的疏密对比。

图片

3. 气:

①结构:右包围结构,注意上部三个横画形态变化,横折钩向

右伸展,中间米字稍微靠左,字势舒展且左倾斜。

②用笔:弯钩弧度夸大,向内出钩有力。

③重点:整体的倾斜的势态和疏密中米字右上方的空间

图片

4. 迹:

①结构:左包围结构,注意中间部分与走之底的留白,走之底

较平缓。

②用笔:笔意连带性较强,轻重分明,注意提按,

③重点:亦与走之底的距离

图片

可:

①结构:上方倾斜,下方较为平正,长横与口部的横向线保持

等距且平行

②用笔:从横线起笔开始呈现出逐渐加重之势

图片

趣:

①结构:左大右小,上方较为紧凑,穿插明显

②用笔:笔画粗细变化很大,重笔画和细笔画用力大致相同,

所以重笔画铺锋去写,举重若轻;细笔画聚锋去写,举轻若重。

图片

图片

【第 11 节】包围结构---向风幽固

图片

1.向:

①结构:整体字形宽博,字势倾斜,左低右高。

②用笔:,用笔粗重,注意细微的提按变化。

③重点:整体的密集处理

图片

2. 风:

①结构:半包围结构,整体字形较长,上边缘线左低右高,

收下放。

②用笔:起笔轻盈凌空入笔,行笔较稳,线条圆润饱满。

③重点:外框的收放角度,中间“虫”字部分略超出左边的

图片

2. 幽:

①结构:半包围结构,整体字势左低右高。三个竖画粗细长短

的形态各不相同,中间绞丝旁左重右轻,左紧右松,右边稍留

空间。

②用笔:轻重缓急分明,普遍来讲左侧用笔更厚实,左侧更放

松。

③重点:绞丝的书写时由左向右书写的方向角度

图片

3. 固:

①结构:全包围结构,外框笔画粗重,中间古字靠左,笔画粘

连,右边留出空白,重心较稳

②用笔:重笔画不迟滞,整体外实内虚

③重点:重笔画的书写

图片

同:

①结构:半包围结构。左低右高,左轻右重。中间部分靠右侧,

左上角和左下角留白较大。

②用笔:提按分明,轻重对比明显。右侧钩画和口字框用笔铺

毫写出,圆润饱满。

图片

因:

①结构:外紧内松,外部坚固厚重

②用笔:因此用笔万不能闷塞,所以对用笔柔和铺锋

图片

图片

图片

喜欢就关注分享,一起学习!

墨之缘书画社群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