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有不押韵的吗?有!但那是读错了!唐诗都是平声韵,无仄声韵

 暮云深 2022-10-16 发布于湖南

聊聊唐诗宋词到底有没有仄声入韵的情况。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是我们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

很多人都自以为懂唐诗,但实际上只是似懂非懂,而大多数人对于宋词则是一片迷茫。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唐诗韵脚的内容,有不少人对唐诗只有平声韵没有仄声韵表示怀疑,还搬出一些所谓仄声韵的唐诗出来佐证。

实际上这些唐诗业余爱好者对唐诗的了解一知半解,多数人对唐诗的基本概念停留在“唐诗是四句,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这个层面。

实际上唐诗分为三种,古体诗(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

其中绝句和律诗出自唐朝,对平仄韵有严格的规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句数不同,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其中律诗第五句和第六句要求对仗工整。

古体诗则既有四句也有八句,相对比较自由,对平仄韵没有严格限制。但是不管那种诗体,对韵脚都有统一的规定,偶数句必须押韵,且都是平声韵,没有仄声韵。

关于平声韵的诗这里就不赘述了,一抓一大把,偏偏都是。

至于有些人拿所谓的仄声韵来说事儿,那是因为他们基本上不懂古人的发音和今人是不同的,他们以现在的发音来套用古诗,只能显示自己的浅薄无知。

如果不信的话,你甚至还能发现古人的诗词根本不押韵的也有,以下这些唐诗就是不押韵的。


王维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杜甫《梦李白》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

水深破浪阔,天使蛟龙得。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读“哭”的音)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读“初”的音)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张泌《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李商隐《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以上这些唐诗如果按照那些对唐诗一知半解的人来看,不仅会得出唐诗可以仄声韵的结论,还会得出唐诗可以不押韵的结论。

实际上这些人对唐诗的理解比较肤浅,只是有一个四句或八句的概念,而对其中更深层次地了解基本上为零。

唐朝距离我们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里的发音早就发生了变化,你用今天的发音去读唐诗,就会得出唐诗可以仄声韵,甚至可以不押韵的结论。

实际上唐朝人写诗是按照当时的发音来写诗的,按照那时候的发音,以上唐诗都是押韵的,而且都是押平声韵,不押仄声韵。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古人的诗是按当时的秦腔来读的,因为唐朝的官话应该是秦地发音,而不能按现在的普通话来读。

今天的普通话读起来感觉端庄正统,而一千年前秦地的读音则听起来有点滑稽,地方口音很重,甚至有点唱戏的味道,这就是当时唐诗的发音。

以上唐诗中我将正确的发音标注在对应的字后面,当你按后面字的读音去读,这些诗都是押韵的。


王维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诗)。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支)?

这里第四句最后一个“未”字,我认为应该是古人流传下来誊写时抄错的字,这个字应该是“枝”的字,王维写的可能是一个通假字“支”。书上解释认为“未”表示疑问的意思,这其实有点牵强。


杜甫《梦李白》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车)。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河)。

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赊)。

水深破浪阔,天使蛟龙得。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哭)。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初)。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银)。


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没)。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雷)。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银)。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win)。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张泌《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霞)。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迟)。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吃)。

“陲”和“期”的读音变化很大,跟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但是有些方言里还能看到这些字的古读音的影子,比如有的地方说“吃饭”叫做“期饭”,这里就能看到“期”和“吃”的发音可能是互换的。


李商隐《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居)。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鱼)?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怀)。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由此可见,古人的发音和现在的发音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写唐诗的人不多,但也不少,有些一知半解的人拿平仄来要求今天写唐诗的人,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古代的发音和今天不同,要严格按平仄来写诗,你必须把今天所有的文字都还原到唐朝时的发音,由此才能严格按照平仄来写诗,否则用今天的发音来套平仄,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因此,唐诗没有仄声韵,都是平声韵,说唐诗也有仄声韵的人,基本对唐诗是一知半解的人。

仄声入韵出现在宋词里,严格说来,宋词的韵没有严格的平仄韵规定,因为宋词跟唐诗不同。

唐诗是用来朗读的,而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宋词中的韵管你是平声韵还是仄声韵,做成曲之后,都是按曲调发音,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平声韵还是仄声韵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宋词打破了对韵脚的限制,于是有了仄声韵,甚至还有转韵,即上阙和下阙的韵脚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韵脚,原因就在于宋词是拿来演唱的,所以平声韵和仄声韵都无所谓。

从创作来看,宋词的形式比唐诗灵活,但创作难度比唐诗高,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现在写唐诗的人很多,写宋词的人很少,原因就在于宋词有严格的词牌规定。

宋词的词牌决定了这首词每句的字数和韵脚,而宋词的词牌数多达2000多个,每一种词牌的句数、字数、韵脚都有严格要求,记住20首词牌规则都不错了,2000多首对大多数人来说早已超出能力范围。

相比而言,写唐诗容易得多,按照七律来算,唐诗最多8句,最多5个韵脚,最多56个字,规则简单易记。

宋词则明显要难很多,宋词长的词牌字数多达200多字,光是句数、字数和韵脚的规则都让人难以记住,所以写宋词的人很少。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宋词被冷落了,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因为太难,众人的能力有限。

对于今天还能写唐诗宋词的人,就不要按照什么平仄去要求别人了,平仄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拿这个玩意儿来说事儿的人,现在看来就是自以为是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

诗词重在意境和内涵,这才是诗词的精华所在。古人和我们的发音已然不同,但依然可以意境相通。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