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与《四季恋歌》

 冬歌文苑 2022-10-17 发布于北京

我与《四季恋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冬歌文苑”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岁月。如果说当初的“冬歌文苑”是文学森林中的一棵小树,那么,六年的阳光雨露,六年的辛勤浇灌,已经使这棵小树渐渐长高长大。如今,它的枝头已经挂上了丰硕的果实。

2017年,应“冬歌文苑”创始人黄玉东大校之邀,我成为这个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年的11月9日,“冬歌文苑”推出了我的散文《又见萤火虫》,虽说我此前曾在全国全军级的报刊杂志和一些公开出版发行的纸质媒体上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但在微信文学公众号上发表作品却是第一次。这种新的文学传播形式引起了我的兴趣,它使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更加便捷顺畅。因此,但凡有了自己满意的稿件,我大多投给“冬歌文苑”,作品发表后,受到读者和文友们的好评,其中一些作品被纸质媒体登载。后来,黄玉东总编邀请我担任“冬歌文苑”文学顾问,我欣然应允了。

2018年,“冬歌文苑”计划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我当即表示支持。我觉得,这既是对文苑作者队伍的一次检阅,也是对文学爱好者的一次激励和推动。

得知“冬歌文苑”要出版散文集,文友们踊跃报名并自荐作品,经筛选汇编,散文集雏形初现,取名《四季恋歌》,我应邀义务担任此书的副主编。按公开出版的要求,我对其中的部分稿件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审校,从内容增减到字句斟酌,费了很多功夫,力求尽善尽美。

不久,散文集《四季恋歌》书稿通过言实出版社审核通过,黄玉东主编将完整的书稿发给我,并请我写一篇书评。

要写好书评,必须对120多篇近30万字的书稿认真研读分析,况且,我并不擅长文学评论。然而,为了支持“冬歌文苑”,为了“冬歌文苑”的文友们,我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并不轻松的任务。

阅读书稿的过程,其实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作者们来自天南海北,分布于多个行业,其中有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有科技工作者、教师、工人、农民和个体从业者,年龄跨度则从40后到90后,有些作者已经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更多的则属于文学新秀。他们之间虽然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对文学的爱好和追求使他们集结到了“冬歌文苑”的旗帜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依然有这么多人没有放弃精神层面的追求,坚守着文学的家园,令我十分感动。

收入书稿的作品,是作者们的用心之作,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乡情,不管是追忆、感怀还是赞美,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散文品质的关键所在。虽然有些作品在艺术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少有“假大空”的通病。因此,我在书评结束语中写道:“作者提供给我们的是真材实料真感受,读者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他们的呼吸,听得见他们的心跳。这些作品不同于心灵鸡汤,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作品不是挤出来的,而是喷出来的。”

废寝忘食,认真研读,反复修改,那几天里,我完全沉浸于文友们的作品中。当我将约4000字的书评《缕缕清风扑面来》发给黄玉东主编时,才算松了一口气。

书评《缕缕清风扑面来》首先在“冬歌文苑”推送,继而成为“冬歌文苑”第一本散文集《四季恋歌》的序言,受到了读者的普遍好评。同时,书评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这本散文集的艺术特色,对《四季恋歌》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8年8月,由言实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四季恋歌》在全国公开发行,并在厦门和云霄两地举行了首发仪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距《四季恋歌》出版发行又过去了四年多,“冬歌文苑”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作者队伍日益壮大,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一些作者脱颖而出,加入了各级作协。继《四季恋歌》之后,文苑又先后出版了三本散文集和一本诗集。

作为“冬歌文苑”的文学顾问,我能尽绵薄之力,为这棵文学之树培点土浇些水,从内心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

祝“冬歌文苑”越来越好!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王树宾,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居海口。在海军某部服役2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海南省作协会员。先后在《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北方文学》《新华日报》《海南日报》等杂志和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近百万字。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上海有个吴权民》、散文小说集《寻找儿时的月亮》等专著,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并数次获奖。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