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话素本】拾遗当年(15)

 简心素文 2022-10-17 发布于江苏

编者按:

有一首特别有名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编辑这组小文的时候,就不停地想起这首诗:那些“亲切的怀恋”,让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拾遗当年15)

见着别人写的回忆录生动感人,我也萌生了动笔的冲动。默默回想过去的日子,发现很难有连续的记忆,只好捡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说。

(十二)家庭渊源

拾了这么多遗,再不交待一下家庭渊源,有点说不过去。也方便大家整体了解我的回忆。

我的祖籍是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现为长治市屯留区)上村镇南辛庄村。祖父在我父亲十四岁上,帮别人伐树时,被倒下的树木砸中亡故。生前只留一张日本良民证上的照片,模糊不清。祖母在一九五五年,也是姐姐出生那年腊月,因为半夜出去找接生婆,受了风寒和惊吓,竟一病不起,一个多月后也病故了,也没照片留下。我们这一代能面对的爷爷奶奶,仅仅一座土坟头。

我的父亲一共兄妹四人,二男二女。伯父在爷爷亡故后不久,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就跟本村一个在太原下窑的长辈来到西山大虎峪下窑,解放后转到西铭矿。

当时,伯父在外打工,父亲在家种地,养活全家七口人。因为我四爷爷没有儿子,我父亲给他顶门,他是中共地下党员,负责为八路军筹粮,职务就是钱粮。除了不能给家里提供支撑,还得多搭工夫。他一家三口——四爷爷、四奶奶、一个姑娘。就是这个四爷爷身体也不好,解放不久就去世了,四奶奶走的时间也差不多。

家里种的七亩薄田,日子勉强维持。我小时候不懂事,还问过父亲,有七亩地,咋还是贫农。父亲说,地不好,打不下粮食。父亲曾多次向伯父提出,也要去太原下窑。伯父坚决反对。他说,那是个有今天没明天的活计,如果我没了,还有你;咱俩都没了,对不起祖宗,我也没法向爹交待。

可能是命中注定吧,一九五三年,家乡遭了雹灾,冰雹把地都砸实了。父亲说,他本来想补种点粟谷,到地头一镢头下去,只刨了个白印。本来是指望秋收了不饿肚子,这下全家都没了活路。也不管伯父反不反对,父亲揣了几个蒸疙瘩(窝窝头),步行五天来到了太原。现在公路距离是二百二十公里,当时人们都说是五百多里。那时也没钱住店,就是看有卖饭铺子,靠在人家搭在外面的灶火边囫囵身睡一觉。到太原后,伯父仍是不同意,父亲说回去也是饿死,在这儿也许还能活下去,就这样兄弟俩都当了煤矿工人。

我的父母是一九五四年结的婚,一九五六年奶奶去世后,父亲把母亲和我姐接到太原。开始租住在化客头村的土窑洞:地方狭小,进门就上炕;味道难闻,过去是拴牲口的地方;做饭就是外边搭个雨遮,垒个土灶。连我,都是出生这个土窑洞。不过,我还是有点福气的,出生不久,家就搬到了矿上的家属宿舍。先是后沟石头房,后是双倍宿舍,离父亲上班的采煤队队部不足百米。

两个姑姑都在家乡嫁了较好的人家,我那个堂姑嫁了个当兵的。本来随部队去了河北唐山,还是坦克部队。谁知,部队一次行动,统一上闷罐子车。坐了七天七夜,到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又坐了五天汽车,到了库尔勒。在库尓勒一个命令整编,成了。全家在那里发展得很好,山西亲戚只有我大弟弟去新疆旅游时,专程租车去看望过她。

等我真正懂事的时候,祖屋的“耕读”牌匾虽然还在,房子已成了不能住人的危房。回老家就是直奔姥姥家,姥姥家离我家祖屋也就是三里路,是同属上村镇的北宋度村。姥姥家村虽然比爷爷家村小,但风景却好多了。姥姥家背靠土坡,面朝小河。河岸绿树婆娑,河里魚虾游弋,颇有江南韵味。

小时候,住姥姥家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姥姥姥爷对我非常亲昵,在那里,我可以全天候尽情玩乐,不用做任何家务,而且吃的粮食也比自己家的香甜。美中不足的是:当地人不吃鱼虾,嫌有腥臭味。口头禅是:山东人才吃那号臭东西。爷爷村里有超过一半的山东移民,而姥爷村里是清一色的本地人。相比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长寿,姥姥活了六十七岁,姥爷享年八十岁,在他们那一代人里边是高寿。我们在姥姥姥爷家,享受到了祖辈的亲情。

乡音亲切,久传难变。我从小在太原生长,家中也没有都说家乡话的传统,自己也没专门学说父母口音,回老家的次数也没几次,自认为不会说家乡话。可一次我在省人民医院附近的双塔东街口的鞋摊修鞋,却被听出来是屯留人。

修鞋师傅是个五十左右的山东人,我只是和他聊了下鞋怎么修,他一边修鞋一边说:“小伙子是屯留人吧?

我惊诧问道:“你怎么知道?

他说:“你口音中带着呢,我就是屯留山东人。

于是我们亲切地聊了一会儿。

我庆幸自己无意中留下的乡音痕迹,它是对父母、对那么多溺爱过我的长辈亲人的些许怀念。

作者:山民

    

◆山民:【简话素本】拾遗当年(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