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思政:利用古代典籍在物理课堂中渗透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一)

 豫见物理 2022-10-17 发布于河南

1 引言

中国是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在浩瀚的古代典籍中,记载了不少物理现象,能让我们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引起物理学原理上的思索。

在新高考改革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以古代典籍中描绘的真实物理场景为背景设计课堂教学和试题创编,在物理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与新高考改革所倡导的文理兼修也是不谋而合的。

2 示例

在学习“共振”这部分时,我会为同学们背诵南北朝刘敬叔在《异苑》一书中的生动描绘:

晋中朝有人蓄铜澡盘,晨夕恒鸣如人叩。乃问张华。华曰:“此盘与洛阳钟宫商相应。宫中朝暮撞钟,故声相应耳。可错令轻,则韵乖,鸣自止也。”如其言,后不复鸣。

——南北朝·刘敬叔

这段古文形象、生动、全面地记录了古人发现共振、解释共振和消除共振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声音共鸣现象的认识正确、全面、深刻。

3 感悟

近期,笔者在河南师范大学参加培训期间,小组活动时做了一个“大思政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项目,在培训和研讨中加深了大思政与物理学科教学融合的认识和意识。大思政主要针对除去思政课程之外的其他科目,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设法挖掘大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合二为一,逐渐在日常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

作为物理教师,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协同效应,而笔者早期开展的“利用诗词歌赋在物理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恰恰暗合了国家目前大力倡导的“大思政”理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