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中国好种子”,山西农民选育“珍珠玉米”100余年,如今喜获丰收

 老陈聊科学 2022-10-17 发布于安徽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2年前,山西翼城一位老人选育的“珍珠玉米”入选“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传承100多年的本土种子终于不会灭绝。这也让一段保护百年本土优质种子的故事,徐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2019年10月,我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普查到了关键节点,山西省农业部门组织的工作组队伍开始下乡入户,某农业公司负责人李学峰刚好随行。
一行人在翼城的古村落里走访,破败的房子里,不少农户都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自己的种子。他们将种子放在陶瓷或者陶土做成的罐子中,工作组来访以后,农户会小心翼翼地端出来,展示给工作人员看,神情如同展示传家宝一样。
当李学峰一行访问后最后一家农户,天已经黑了。正当他们准备起身回去时,村民随口问了一句:“老刘家你们去过没?”,老刘名叫刘怀智,70多岁,本来不在这次入户走访的范围。但是工作组一听村民这样问,紧接着就去了老刘家,没想到收获很大。
老刘家的房子位于村东北角,四间瓦房估摸建于20年前,与之前的古院落相比十分的不起眼。工作组一行到了老刘家天已经黑透了。
一进门,李学峰就注意到老刘家粮食和种子的摆放位置和方式很特别,给人感觉就是老刘十分珍惜。墙上挂着几捆谷穗和十几穗带着苞叶的玉米,在灯光的照耀下,那玉米居然在闪光。
这让李学峰很好奇,就问老刘这是什么品种,刘怀智说:这种“小玉米”是用来炒玉米豆的。说话间就拿出一把玉米粒放在平底锅里,端在炉子上,不一会儿就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现场能感觉到这种玉米的爆破率很高。果然,最后竟然没发现一粒不开花的玉米粒。
虽然玉米粒大小不一,但是爆出来的爆米花却大小均称,颜色很白,形状也基本一致。一般来说,普通玉米在平底锅里不好爆裂,而做爆米花的一般要使用高压锅才行。
李学峰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爆裂玉米”,我国引进类似品种“黄玫瑰”是从80年代才兴起的,最终选育出来,才算是大规模推广种植。
于是,李学峰就问老刘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老刘说,他从小就和爷爷、父亲在田里中国,到他这代已经有100年了。他还记得祖父辈的叮嘱:咱家的玉米“胆小”,要和大田玉米远一些。所以每次种植季节,他都会特意选稍微偏僻,与大田玉米距离较远的地块种植。他还每年选最好的玉米穗留种,延续至今。
李学峰好奇地问,这种玉米产量怎么样?为什么一直种专做爆米花的玉米呢?
老刘说:“小玉米”是家里的零食,每年一般只种几分地,很多时候种1分地。因为做爆米花好吃,所以就一直保留着。
是啊,很多时候,一种老品种的选育和保留有太多的机缘巧合,尤其是种子商品化包装之后更难能可贵。能留存下来的老品种,一般只会在山区等偏远地区,当地村民为了延续老一辈传下来的口味才保留种子,不断选育,延续至今,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要不是几代人的执着,很多古老的农作物种子很难被保留至今,这也是我们发掘“小品种”、“老种子”的魅力所在。现在很多商业品种因为各种原因,都在包装物上注明:不能留种。早年村里比较普遍的留种和换苗活动已经越来越少。
“爆裂率很高,种植有100多年……”这些关键信息被李学峰牢牢记住了,后续的走访过程中,却没有发现有其他农户种植,只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们回忆,小时候也吃过这样的“小玉米”,但是产量低就家里很早就不种了。一圈走下来,李学峰一行就发现爆裂玉米只有老刘家在种。
2021年,工作组来到老刘家现场鉴定,该“小玉米”爆花率99%以上,每一粒都能爆开,爆米花体积大,花瓣洁白,颜色、形状一致,香气浓郁……
各方面都比主流品种要高。极具开发价值!李学峰团队给这种玉米起名:“珍珠玉米”。
中国的玉米种子从新中国诞生以来,历经七次品种迭代,能让农户们甘愿种产量低的小品种实在难能可贵。
几代人的执拗,默默留下了爆裂玉米的老品种,并且通过选育产量也和一般玉米差不多。专家鉴定后说:“相当于玉米的一个纯系,”这意味着在后期育种时,中国拥有了培育更好的爆裂玉米品种的机会。
刘怀智的心血终于要为我们的种子芯片贡献一份力量,亩产200斤,相当于普通玉米产量的1/4,恐怕只有爱好和执着才能保留下来这珍贵的“珍珠玉米”。
为了进一步保护“珍珠玉米”的种子数量,刘怀智的种子从山西来到了海南,在海边繁育,2021年5月再次回到山村里。
在刘怀智和农技人员的努力下,“珍珠玉米”喜获丰收,颗粒饱满,全穗结满玉米,籽粒排列整齐、结实……
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作物10大优异种质资源: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海萝卜……此外还有10大畜禽和鱼类。
2022年,山西翼城县在海拔700米的山上选出一片百亩繁育基地,如今喜获丰收,保护着这一珍稀、濒危、特有种质资源。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品尝到该品种的爆米花。
第三次普查,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
在笔者的老家安徽合肥,也是传统的杂交稻制种之乡,近些年来,一些“小品种”也进了保护和繁育区,试验田里的作物有自己的名片,种子芯片保卫战,我们一直要努力。

感谢各位阅读,您的支持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
有时间的帮我点亮“点赞”和“在看”
文章末尾右侧,发财的小手点击一下就可以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