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膈下逐瘀汤防治肝癌的机理研究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2-10-17 发布于江西
膈下逐瘀汤防治肝癌的机理研究
2022-10-17 09:14  点击:45
  • 【题 名】膈下逐瘀汤防治肝癌的机理研究
  • 【作 者】季幸姝 周福生 侯丽颖 吕志平 廖荣鑫
  • 【机 构】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级博士后,广东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刊 名】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山东), 2008(1): 10-13
  • 【关键词】膈下逐瘀汤 Bel―7402细胞 磷酸化AKT
  • 【文 摘】目的 观察经方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和大鼠肝癌组织中丝/苏氨酸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蛋白的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膈下逐瘀汤抗肝癌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将20只正常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顺铂组、膈下逐瘀汤组、联合治疗组;给大鼠灌胃膈下逐瘀汤、顺铂药液7天制备含药血清,培养Bel―7402细胞。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WB)检测Bel―7402细胞不同时间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及各治疗组对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的影响。体内实验: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癌模型组.顺铂组,膈下逐瘀汤组,联合治疗组。每组7只大鼠。造模参考昊仕九、王锦波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检测正常组、及不同肝癌组织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实验结果发现:膈下逐瘀汤作用Bel―7402细胞至30min P―Akt蛋白水平降至最低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次之为膈下逐瘀汤组,最后为顺铂组。体内实验结果发现: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癌组织P―Akt蛋白表达情况:正常组不表达P―Akt蛋白;与肝癌模型组相比,三种治疗组P―Akt蛋白表达均有所降低,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Akt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膈下逐瘀汤抗肝癌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膈下逐瘀汤与抗肿瘤药顺铂有协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