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中年【纪实文学】南家庄尔村烽火岁月

 凉城文苑 2022-10-17 发布于湖北
南家庄尔村烽火岁月

文//王中年(河北曲阳)
一座村民瞻仰,路人瞩目的烈士亭在南家庄尔村东依山矗立。
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似晨空中隆起的一弧彩虹,焕发着大地的英气。

烈士亭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我村退休老干部王生堂,王登科等同志倡议,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大力支持,村两委班子施工修建的。
本世纪初,曲阳县政府又两次拨款,派专业古建队重塑了亭子,美化了周围环境。
为让大家瞻仰方便,又在亭子的南面砌了阶梯,设了平台,安了护栏。
这慰合民意的暖心工程与扶贫工作一样深深地鼓舞着抗战老区人民的心。

碑上的九名烈士,抗日战场五人,其中有武家湾保卫战中投弹英雄王满岗。解放战场三人,包括当年在热河(承德)开辟工作牺牲的王士荣。抗美援朝在异国他乡捐躯的王立保。
触景生情,南家庄尔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经久传唱在永久的记忆里。

据一位老干部,原任北京市政府招待处处长的郭平(原名葛振科)老人讲述——

一九三七年他时任晋察冀边区三分区灵山片儿的主要负责人。
十月中旬,曲阳县城沦陷。他率分区一班人搬迁到南家庄尔王昧僧家。领导开展这一带的抗战工作。
与区政府一同到达的还有一支教师队伍,校长甄金叶,正值年富力强。另外两人其中一位是当时曲阳县大队队长荀昌五的爱人,名字都记不清楚…
学校设在村东南王天中家,在两间一室的北屋里因陋就简用砖头支起木板,用石头墩儿当坐凳,在周围村子招来农家子弟。开始学些语文,算术的入门知识。然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传教完小课程。
当时的战乱年月,民无宁日,学校同样。师生常为敌人突如其来的扫荡东躲西藏。有时课刚上一半,就有人赶来通知,"鬼子出动!"大家忙收起课本去山间躲避。

随着鬼子据点逐渐增多,扫荡频繁,学校于四十年代初期被迫停办。
虽只有几年办学时间,但这开天辟地的农村学校起到了烽火燎原的作用。这些学生较早地学到了文化知识,受到爱国思想教育,成为解放前后一支基层工作的生力军。
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九三八年我村有王清泉,王墨海密秘建立起村第一任党支部。村中有威信和影响力的王恒德,王振铎,王金海等组建起农会。在村派(Pe)差,号房子,筹集粮物和对外来人士的接待工作。
为保驻村工作队和村民的人身安全,村里挑选身体好、头脑灵活的进步青年组成游击组,平时负责警戒,战时配合部队打击小股敌人。
南家庄尔北靠卧虎山,与笔架山、柏岩山东西相连。山间荊棘丛生,溶洞彼多。
脚下的东西两岔沟为王家沟,上下十几里地沃草肥。
这里冬春是条干沟,夏秋雨水旺盛,有时山间清泉伴着洪水,经九曲十八弯,由东向西再往北汇入通天河,形成独特的风水地貌。

一九三八年初春,独立二团二营和一骑兵队来村整训,分别驻扎在河槽边和打谷埸。
一群来自沦陷区的孤儿,大的十五岁,小的只有九岁。白天安排在学校学文化知识,到了晚上两个小时的加班课目,练习吹军号和写标语。到了睡觉时间,三三两两被村民领回家中歇息。
在那段紧张的年月里,每天晨曦未露村外便传来清淅的出操声和战士激昂的喊杀声。
夜幕降临,村西的大院和街头的大槐树下便高挂起马灯开始了学习动员会,控诉誓师会,英雄模范报告会…

那时军队的纪律十分严明。凡故意违犯群众纪律,被村民指认的,一经查实,没有批评教育,一律就地正法。
严明的军纪,忘我的战斗作风,血浓于水的感人故事,使村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加固了军民团结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这里的村民把党的干部和子弟兵当作亲人,胜过亲人,也经常出现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身边同志安全的感人场面。

郭平老人讲述了那年那月他平生最难忘的一段往事……

一九三九年初春,晋察冀二团二营在厐家洼奉命阻击来犯之敌。并配合友军重创了一日军中队。
日军司令长官十分气恼,打听到给他们造成损失的二团二营营部住扎在南家庄尔,村里还有分区机关。
便集中起一个中队的鬼子和两个小队的伪军在三月二十日拂晓绕道树沟村西前来偷袭。
此时的二营指战员己在庞家洼大捷后转入西面范家庄一带。
鬼子自觉行踪诡秘,不料却被隐藏在河西的游击队员发现,急忙推倒"消息树"。
村边的哨兵在来不及通知大家的情况下忙鸣枪示警…
郭平区长听村西传来枪声,感到情况不妙。急令区干部与民兵率村民向东北转移。自己带领留校师生向东北的王家沟躲避。又专派一腿脚利索的青年干部绕道高尔沟去西山区找部队联系。

那天上午鬼子在东河槽烧了十几间房屋。
在东、西两岔沟的入口处捉住了几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威逼区干部的藏身之处。
老人都摇头不知,被鬼子活活用刺刀刺死在路旁。
鬼子沿着河沟一路搜索到卧虎山与笔架山的侧峰间,遥观险处,荆棘丛生、山峰壁立,羊肠小道曲径狭隘。无法展开大规模搜查
便在沟边的凸丘处架起重机枪疯狂扫射,妄图让区干部和游击组在山洞显身…
但除了山间的回音,没发现任何迹象。


当时郭区长和一些师生在一名游击组员的引领下,就隐藏在离敌人不远的一处山洞里。
洞子较大,足足挤进去二十多人。
重机枪飞出的子弹把洞口的荆叶打的纷纷扬扬,碎石哗哗脱落。
村民王福生夫妇和不滿周岁的女儿也在洞中,孩子见此光景吓的刚要啼哭,被母亲用奶头死死把嘴堵住。
洞中的人都捏着一把冷汗,心里叨念着:"…千万别出声,合(Ke)洞的人命都在你口里噙着哩一"
福生老婆含着泪水不敢有半点儿松懈。
孩子开始用鼻孔喘着粗气,小腿儿乱蹬,后慢慢地动作迟缓…

此时西山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是二团侦察连来造势解围。
敌人才慌忙撒退离开。
人们对孩子掐人中、捶后背、进行人工呼吸,孩子脸上才有了血色,慢慢缓过气来。
郭区长向王福生夫妇深鞠一躬,热泪淌下,感念尽在无言中…

据我村王恒德老人生前回忆——
一九三八年深秋,他当时密秘担任村长职务。
那日傍晚他刚忙完村务回家,一分区领导便领着一黄头发、高鼻梁、身穿褪了色军装的高个医生来到他家。后面跟着一警卫员和一名翻译。
医生一进门,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自我介绍说:"我是加拿大人,名叫白求恩,是来帮助你们抗日的,欢迎不?"
"欢迎!欢迎!"王恒德忙上前接过医疗包说:"我们盼还盼不到哩!"说着忙招呼老伴整理客人的房间。
白求恩知道主人要为自己忙活,赶忙上前制止。并吩咐警卫员和翻译用随身携带的支架和篷布在院中支起帐棚,摆好床铺。
虽已深秋,蚊虫依然很多。
王恒德忙从杂间抽出几条用紫蒿编成的火绳,在帐棚两头点燃。
浓浓的烟焦味儿弥漫了整个小院。
白大夫用鼻闻了闻,高兴地称赞说:"不错!还是主人想的周到,今晚就在这里宿营。"
一觉醒来,天色已亮,白大夫一边起床,一边询问翻译,昨晚有无情况?有无伤员送来?
翻译回道,昨天八路军和县大队在高门屯儿与鬼子激战,后半夜有不少伤员送到这里。边区医疗队正抢救包扎。
白求恩赶忙抄起手术包快步向村边临时搭建的手术棚走去。

手术棚里,医疗队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棚边几具血淋淋的残肢格外引人瞩目。
白求恩问医疗队长是怎么回事。
队长回答是来不及处理又怕再度感染釆取的截肢保命措施。
白求恩大为恼火,通过翻译训斥道:"胡闹!这是对战士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都是孩子,是我们的亲人,没有了手脚如何战斗和生活?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能让他们流了血再流泪!"
医疗队医生深感内疚,战士们感动地哭起来…

接连两天,战斗频繁,重伤员一批批送达这里。在白大夫的督导下,类似事情再没发生。
在当时,南家庄尔村民因遭战祸,生活极度困难。因当地不生产水稻、小麦。老百姓常把一袋袋小米、玉米面堆放在手术棚外。用收集来的黄豆磨成豆腐给医生和伤员食用。把舍不得吃的鸡蛋,新鲜疏莱给他们改善伙食。
白求恩大夫看到这动人的埸面,高兴地伸出握拳的右手大声说道:"中国必胜!共产党、八路军必胜!"

我村王新贵,兄弟二人,哥哥参军后他接替别人于一九四二年负责我村向前线的征粮征物工作。
据他生前讲述…
抗战时期,南家庄尔七十多户人家,近四百口人。耕种不到一千亩山丘地,多是谷子、棉花。
每年向前线运送三至四万斤粮食,军鞋按分区所标尺寸限期制做。任务下达后,村妇救会召集村老少妇女,夜以继日赶时间完成。她们唱着新学的革命歌曲或村里流行的秧歌小调。在那个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年月里也真是苦中有乐。
次次部队补充兵员,按每个家庭男丁二比一征召。
但实际入伍的人数远远超出这个额数。其中王小福兄弟三人全部去了抗日战埸,二人牺牲,一人伤归。

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的抗美援朝。我村先后入伍五十三人次。家家都有参战人员,人人都有支前行动。
在解放战争初期,我村又抽调一批在村任职的干部和曾在本村上过完小的有志青年。随解放大军北上或南下,在刚刚解放的城乡开辟工作,也有的当了教师,有的直接去当地社,乡任职。

在当时,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理念一囯家是大家,有国才有家。

因祖国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对一个近世纪文化积弱的大囯,要实现民族振兴,亟待一批有文化知识的进步青年去各地发挥作用。南家庄尔当时优厚的文化条件,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也被当时誉为曲阳县北的"文化村"。
—— 编审:赵志云 ——
作者:王中年,网名山间小草,河北曲阳县人,一九四八年生,当过民办教师,在四川服兵役六年,退伍后任县镇农技师,已退休。爱好文学,曲阳县作协理事,诗词楹联会员,多次在中国《作家故事》及地方刊物发表《小说》《故事》《诗歌》等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