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寨峁梁遗址发现史前粮仓,出土“谜”样种子,破解古人的饮食之谜

 历史解密坊 2022-10-17 发布于辽宁

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强盛,吃糠咽菜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很多人都已开始通过健身来应对肥胖。那古人都吃些什么呢?寨峁梁遗址中,藏着一把解开四千年前古人食谱的钥匙,他们究竟吃些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现在我们都说五谷杂粮是我们人类的食物,那么究竟是“五谷”还是“六谷”呢?其实我们无需纠结,因为数词有时是一种泛指,表示多个,而《三字经》中此六字的含义也是众说纷纭,较为大众化的解释为“水稻、小米、豆类、小麦、黄米和高粱”。

之所以大家会对粮食的种类有争议,主要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区气候有很大区别,南方多水田,主要以水稻为生,那水稻自热要排在五谷之首,而北方黄河流域的居民,很长一段时期没见过水稻,东汉末年儒学家郑玄曾道:“五谷,麻、黍、稷、麦、豆也。”虽然不同的地域给百姓带来了不同的粮食,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我国古代的先民发现了很多种粮食作物,餐桌上的食物总是五花八门。

再久远一些远古居民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刚经过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腹中的食物相对原始没有充足的经验制造农具,无法高效地完成垦荒和种植,那他们都是吃什么呢?要想知道如此古老的事情,我们只能着眼于古遗址的文物出土,陕西省榆林市的寨峁梁遗址就藏着一个答案。

寨峁梁遗址位于榆林市榆阳区房崖村,它具体的位置十分不起眼,只是一块椭圆形的山峁上,三处临近悬崖,中心微微凸起,所谓的山峁就是指小山头,这也是寨峁梁名字的由来,就是这样一个小山头,考古人员们却在这里发现了一个远古的村落级遗址。

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发掘,寨峁梁遗址的全貌终于展现了出来。这是一处椭圆形的古遗址,前后共发现房址66座、圆坑10座、方坑3座,这个规模的遗址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小村落,最令人兴奋的是,经过碳十四追踪技术的测定,这座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远古时期的遗址中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专家们一点点地除去厚重的黄土,遗址中珍贵的文物得以展现,这里居然埋藏着大量的种子。在数千年的风化中,这些种子都已碳化,但它们依旧是珍贵的文物,专家们细心地一粒粒将它们挑选出来,这个过程一共重复了5493次!在史前遗址中能挑选出如此多的种子,这绝对不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因此,寨峁梁遗址的研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这一大批的古粮食种子,总共被分为了十三个物种,其中粟和黍共计有2411粒,占了总数的43.89%,从数据的角度阐述了,远古时期陕北先民的主要饮食来源。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些种子中,专家们还浮选出了1650粒藜,而且它们被放在了同一个坑内,专家们认为这就是先民有意采集,当作食品储备起来的。藜是个什么东西呢?它可以作为粮食食用吗?

“藜”为藜科藜属的植物,它有一个大众化的名字——灰菜,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把它视为杂草,因为它常见于路旁、荒地及田间,农田处理杂草时,它就是主要被防治的对象。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藜性味甘、平,微毒,其毒性表现在幼苗作野菜食用时,有人食用后在日照下,裸露皮肤部分即发生浮肿及出血等炎症,局部有刺痒、肿胀及麻木感,严重的还会出现水泡,甚至并发感染和溃烂。

现代医学将这种疾病称为“藜日光过敏性皮炎”,那藜是一种不可食用的杂草吗?实际上也并非如此,藜有着清热,利湿,杀虫。治痢疾和腹泻等药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填饱肚子,只是它绝对不好吃,《韩非子·五蠹》中记载:“粝粢之食,藜藿之羹”,意指为粗糙的饭菜。寨峁梁遗址中藜种子的出土告诉了世人,在远古时代,陕北先民为了不至于饿死,只能挖野菜充饥。

如果按照比例来算的话,陕北先民的食谱中,有五分之二都是难吃的灰菜,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委屈自己的口腹,现代生活中,大多数的人们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吃得均衡。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为活在当下感到幸福!

引用资料:《民俗历史中的饮食》作者:李易安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