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渝大地展露新颜 绿水青山泽被子孙

 朦胧斋主人 2022-10-17 发布于重庆

两岸青山 千里林带

巴南区丰盛镇油房村彩色森林康养基地

深化“林长制”促进“林长治”

中华秋沙鸭

南岸区广阳镇回龙村枇杷基地

金秋十月,长江两岸群山斑斓,草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一只只南迁的候鸟嬉戏觅食,美好的生态环境引人沉醉。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党中央赋予重庆的重要使命和任务。近年来,重庆林业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学笃用“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并重,在推行林长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绿化等方面持续用力,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放眼巴渝大地,一幅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铺就了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夯实绿色本底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5%

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我市夯实绿色本底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起,我市结合退耕还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防护林等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等,累计完成营造林2578万亩。

秋日的渝北玉峰山林场,一片片楠木、枫香树林亭亭如盖,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原是一片马尾松林,病虫害严重,尤其容易感染松材线虫病。”林场负责人说。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传播性强、致死率高。为了遏制疫情蔓延,当地林业部门组织工人将病、枯死木砍掉,再进行焚烧。由于治理中对部分林木进行了砍伐,郁闭度降低,部分林冠层还形成了较大的林窗。

“这些年我们不断引入楠木、香樟等乡土阔叶树种,将原来单一的针叶树种向'针阔混交’转变。”该负责人说,通过补植补造,使原本斑秃的森林逐渐改善,形成了一片城市绿肺。

我市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严守耕地红线,统筹保护与发展、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数量和质量等关系,着力解决新增造林空间不足,生态“存量”提质难等问题,坚持把“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做大做优提升价值。

在提升森林质量方面,我市采取弃小留大、去弱留强、去密留疏、带状改培等方式,对马尾松、杉木等纯林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林分系统功能退化的有林地、经济效益差的经济林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改造;对生长不良的中幼林和近熟林,通过补植、间伐等措施实施森林抚育,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激活存量。截至2021年底,全市森林蓄积量约2.5亿立方米,近4年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

在森林增量方面,我市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在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道路两旁、水系周边、农户房前屋后等空间种树,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生态空间挖潜力补天窗、生产空间调结构还林草、生活空间增绿量添色彩,同步提升生态价值和绿化效果。截至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5%,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一片片不同色相、季相的彩色森林涵养了长江生态,扮靓了城乡颜值。

聚力改革创新 激活山林资源“一池春水”

“新增的森林能变现,我们种起树来更有劲儿了。”近日,在石柱县国有林场,工人们正在为秋季植树做准备。

石柱县地处武陵山区,森林植被丰富。近年来,得益于我市率先探索建立的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石柱县与南岸区政府签订了协议,通过出售森林面积指标,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激发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活力。

中心城区区县资金充足,可是用地紧张,新增造林空间十分有限,而渝东北、渝东南区县森林覆盖率高,绿化潜力大,可是经济却相对落后。“通过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让保护发展生态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有效解决了跨区域林业生态补偿难题。”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今年7月,渝中区、大渡口区、南岸区、江北区、九龙坡区、璧山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相继与城口县、巫溪县,以及黔江区、石柱县、酉阳县签约了10单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总交易森林面积指标39.6181万亩、总成交金额9.90452亿元。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只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林业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林业系统勇担生态体制机制创新重任,着力补齐制度短板,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激活“责任盲区”,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起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林长制责任体系。“作为一种创新机制,林长制把管山与护林统筹起来,补齐'治理缺环’,从根本上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以来,1.9万余名林长、4.8万多名网格护林员认真落实重庆市总林长令第1号要求,全力以赴开展森林资源乱侵占、乱搭建、乱采挖、乱捕食“四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市森林资源“四乱”突出问题3115件已整改完成2953件,整改率94.8%。在今年夏季森林防灭火工作中,落实重庆市总林长令2号令,带头开展防火巡林56.8万人次,取得了极端高温天气森林防灭火决定性胜利。同时,我市还建立起“林长+山林警长”“林长+河长”等林长制创新工作模式,进一步扩大林长“朋友圈”,奏响了护林治山的“协奏曲”。

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 野生动植物有了温馨、和谐的家

重庆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为保护重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我市着力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夯实重庆生态之基。

截至目前,我市优化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95个,约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4.9%,其中,自然保护区35个、风景名胜区29个、地质公园9个、森林公园83个、湿地公园29个,另外有世界自然遗产地3处。

围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我市积极开展以生物多样性为主体的保护对象评估论证,以合并同类项的思路不断打破地域、行政壁垒,统筹协调跨地区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比如,去年五里坡自然保护区通过边界微调纳入神农架自然遗产地范围后,该保护区与毗邻的神农架、巴东成立了自然保护地联盟,建立起联动、联保、联防的大保护机制,有效畅通了大巴山的物种走廊。

与此同时,我市还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珍稀濒危物种专项调查以及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等,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纳入自然保护地等重点保护区域,布设红外监测设备、落实巡护巡查人员、试点电子围栏建设等,通过构建“平台发现—现场核查—监督执法”的主动发现监管体系,系统提升了自然保护地治理能力,为野生动物们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在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前些年,有着“植物物种基因库”之称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紧临城区,多头管理,保护区内农家乐发展粗放无序,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聚焦突出问题,我市实施了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拆除违建、探索生态搬迁、谋划产业升级等务实举措,使保护区生态得以恢复。

以缙云山整治为契机,我市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大排查、大整治,加快推进铁峰山、黑山等自然保护地突出问题整改销号,举一反三推进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旅游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等问题整改。以“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为依托,紧密衔接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完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有效减少对保护对象的人为扰动影响,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休养生息。

通过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分布90%以上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截至目前,市内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2种,分布天然原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去年,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回归野外的崖柏结出饱满的果实。

打通绿水青山转化路径 美了生态鼓了腰包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近年来,我市围绕“生态+”“+生态”的思路,大力推进生态惠民产业发展,不断激活绿水青山的富民效应。

金秋时节,开州区长沙镇回龙村,一棵棵柑橘树已陆续挂果。

“以前这一片都是荒坡,如今新栽的柑橘树成了'摇钱树’,美了生态,也鼓了腰包。”回龙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刚喜上眉梢。

回龙村山高坡陡,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曾是市级贫困村,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挣钱,土地撂荒严重。回龙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园地、荒地入股合作社发展柑橘种植,不仅能在合作社务工,年底还能获得效益分红。

保护生态与发展产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以退耕还林工程、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重点工程为牵引,我市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增强生态产品价值,做长产业链,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我市持续推进了林业“三变”改革,累计流转林地821万亩,林地入股面积12余万亩;探索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改革试点,目前我市已在12个区县的重点生态区位实施非国有林生态赎买5万余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得到加强。

为了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市林业局还组建起笋竹产业、木本油料、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林业科技帮扶专家组,选派了林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对乡镇、村社和林农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指导工作;支持城口、奉节、巫溪、酉阳、丰都、黔江等区县开展了核桃良种繁育与低效改造、油茶良种繁育与低产改造、油橄榄丰产栽培、叶用枸杞繁育及丰产栽培、油橄榄提质增效、五倍子高产增效、药林兼用型连翘栽培等技术推广示范,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生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发展油茶、核桃、花椒、板栗等经济林1700万亩左右,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经济林基地230个,培育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近100家。引入中林集团有序推动重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该项目已签约落地385万亩,收储林地239万亩,带动13.78万户林农增收。同时,大力发展起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业,已成功创建1570个绿色示范村、3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3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3750个森林人家,向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森林生态服务产品。据市统计局核算,2021年全市林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比重5.6%左右。

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幸福。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市林业系统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汇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续,让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