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版与印刷术的故事

 衆妙之門 2022-10-17 发布于陕西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论是学习的课本还是阅读的书籍,都是印刷品。今天我们使用的是现代印刷品,而在古代,同样,人们使用的也是印刷品。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活字印刷术,这是有关古代印刷的科学。

古代印刷的历史,说起来话长——因为,这得先从我们最早的汉字说起。

一、汉字的书写载体

迄今为止,我们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出现在商朝,大约是3200年前。

那时的人们,没有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他们不知道做一件事能不能做成,于是,不论大事、小事,都要问天上的神灵。

把需要问卜的事情,用小刀刻在牛的肩胛骨或乌龟壳上,问题刻好了,就得把这个“问题”送到天上神灵那儿去,还得从神灵那儿得到答案。这就要请一个有特异功能、可以和天上神灵对话的巫师。

文章图片2

巫师的“”就是这样来的,上面一横代表,下面一横代表,中间两人和一竖代表有这样一些可以沟通天地的人。从事这个的人,古代称之为“贞人”。

巫师把刻字的牛骨头或乌龟壳钻上孔,再放到火上烧。在高温火烤的作用下,骨头和乌龟壳会沿着钻孔产生裂纹。答案就来了,展示在这些神奇的裂纹上,只有巫师能看懂裂纹代表的神秘信息,告诉求神的人。

文章图片3

甲骨,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这些甲骨片由于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被埋于地下。直到一百多年前,才被人们无意中发现。

研究者认识到,这居然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汉字,又因为它们是写在乌龟壳和牛骨头上,所以就称这些字叫做“甲骨文”。

所以,中国最早的汉字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刻在牛骨头和乌龟壳上。甲骨文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占卜。

文章图片4

甲骨,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占卜,就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一些针对某事的预先征兆,据此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

但是牛骨头和乌龟壳毕竟太少了,满足不了一个朝代大量的文字书写和记录的需要。

人们开动脑筋又有了新发现:自然界的竹子可太多了,一棵竹子从竹笋开始,一年就长得非常高了,是取之不尽的好材料!

讲真,从甲骨上书写到竹子上书写之间,还有一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书写方式, 那些刻有铭文的先秦青铜器上,记录着王的更迭、战争记事、诸侯联姻等等大事。

文章图片5

逨鼎,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图片6

墙盘,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在整个周朝,人们除了在礼器上刻字以外,一定还有别的书写方式,比如山西出土的侯马盟书,贵族们把盟约和誓词用朱笔写在玉石上。

文章图片7

侯马盟书,图片来自网络

最迟到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简牍作为书写的材料了。

于是,人们把竹子的竹杆劈开,修成长短一样的细条,再放到大锅里煮,把竹子里面的油脂和薄膜都煮下来,再把竹条晒干,这样竹子就不容易变形了。这样制成的写字材料,叫“竹简”。

古人就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一条竹简就是一行字,写的字很多就一条条地按顺序用绳子编成“”,再把这些编好的“”卷起来,就成了书。

文章图片8

“册”字溯源

在“简牍”时代,简与牍并不是一回事,实际上是两种,简是用竹条制作而成;牍则是用木板制作而成。从书写格式上说,简窄牍宽。

文章图片9

木牍,图片来自长沙简牍博物馆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以竹简为书的时代,
古人常用成语“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这时候的“五车”书,指的就是写在竹简上编成册而形成的书。

文章图片10

青川镇战国简,图片来自网络

当人们在以竹简为书的时候,当然还没有印刷这回事,书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在竹片上的。假如写错了,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刮去墨痕重新写,这个小刀的功能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橡皮擦和涂改液。所以,那时候文人随身带的小刀,只不过是个办公用品。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环柄木削,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今天的汉字删除的“就是在编成竹简的“”上用“”去除。

再后来,才出现了纸,纸的出现,是印刷术产生的最、最重要的条件。

大约在2000多年前,供我们写字的纸,终于出现在中国历史中了。

关于纸的制作,蔡伦贡献最大。

蔡伦像

在蔡伦之前,中国已经开始使用纸做为书写材料了,但是那时做纸的原材料是麻,造价成本很高,所以纸特别珍贵,普通人根本用不起。

其实在“纸”的前面,人们还用白色生绢作为书写材料,当然这些都仍然是非常昂贵的。

东汉时,蔡伦在当时的京城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旧麻绳等等,这些可能被视为垃圾的原料,做成了适合书写的纤维纸。纸的成本降低了,纸就越来越便宜了,纸成为逐渐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但是,还没有印刷术,人们想要获得一本新书就相互手抄,所以当时非常流行“手抄本”。

抄写一本书,既费工费时,而且还容易抄错。假如把书抄错了,这本书就变成一本出错的书。可怕的是,如果还人没发现,然后继续传抄,错误的知识将越抄越错。

该怎样避免呢?于是人们想到了批量制作,这就是印刷。

二,雕版印刷术

文章图片15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需要一个标准底版。雕版印刷的底版,一般选用木质细密又紧实的木材,比如枣树的枣木、梨树的梨木等。

文章图片16

图片来自网络

工人师傅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要印的字写在一张薄纸上,反方向贴在木板上,雕刻的师傅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把字或者是图案,雕刻下来,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雕刻好的木板就叫雕版。这时,雕刻好的版是反的。

在印刷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上墨,把墨刷在雕板上,接着,用纸盖在雕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的背面轻轻地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这时显现出来的字和画都是正的了。

文章图片17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一页一页印好以后,集中在一起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做好了。

这种印刷方法,因为是在木板上先雕好固定和字和图案,再印刷,所以称它为“雕版印刷术”。

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佛经《金刚经》,所以人们认为,最早的雕版印刷是用以印制佛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