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根玉米引发的“口水战”,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真相?

 北方农资传媒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近期,因为一根6元钱的玉米引发大众争议,有人认为农产品不应该有这么高的价格,有人则认为价格低了,农民挣不到钱。这根高价玉米出自东方甄选直播间,主播辛巴质疑将其成本7毛的玉米卖6块,其是打着助农旗号牟取暴利,为此,对方回应收玉米的成本是2元一根,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效应。从表象看,这是农产品的价格战之争,但其反映的本质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之变,这到底透露了什么?




品牌化建设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通知》,部署实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优质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优质农产品消费促进行动和达标农产品亮证行动。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和管理环节的改革力度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我国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低廉状态,背后有三大原因支撑。首先,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国家一直采取扶持补贴的政策,对产品价格有严格的管理标准,如果价格过高,不利于大众的生活消费;其次,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科技化、秩序化、机械化的产业结构,尤其科技含量较低,依然采取传统的种植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造成农产品品质不高;最后,农业市场的供需关系是供过于求,我国农产品具有较多库存,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大物博的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其具有先天优势。基于以上三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定位一直比较低,农民的收入也并不高,同时他们还要受到天气灾害的威胁,收入面临不稳定情况。然而,这并不利于现代化农业发展,同时也不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中国的农产品在满足数量要求、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已经由短缺向剩余跨越。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和生产结构的重新调整升级,创建农业产业化的知名品牌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文化价值理念输出

饮食承载着文化,文化影响着饮食。农产品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消费品,要想走得持久长远,必然要和其本身的文化价值产生密切联系。与农产品相关的文化资源包括:消费者认知、消费习惯和饮食习俗,比如,食品概念、饮食习俗、口味方法等;其还包括人文历史资源,比如,产品传说、名人故事等。

打造产品的特色差异化

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管理方式各具特色,这使得农产品具有不同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农资人要根据当地特点,针对性地将产品独特的差异性与品牌相连,使之成为品牌特征,像标志标签一样成为消费者辨识这个品牌的依据。

依托互联网的传播平台

品牌化的核心是产品和营销平台。近年来,电商直播成为三农领域的新赛道,一个个品牌的响亮名字被大众熟知。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还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其匹配到更有意愿的消费者,凝聚更多流量,快速实现变现和传播。与此同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方式多维度展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帮助消费者打破时空限制,更有效树立起品牌形象。



消费升级促进双循环流动



2020年,党中央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几年,我国陆续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到重提扩大内需,再到现在的“双循环”。这表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整发展战略的紧迫性需要尽早提上日程。

俄乌冲突不断、疫情反复无常、极端天气灾害等国内外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各国经济不断下行,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了不小冲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严重威胁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双循环”立足我国国情发展,依据当前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提出,其是抢占国际话语权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我国经济增量的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搞闭关锁国、内卷化的经济循环,而是强调世界范围内实现经济循环。这意味着我国消费结构将进行战略性调整,从国际贸易转移到国内外双向配合的动态化关系。农产品作为基本的消费品,价格方面必将迎来重要改变,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昂的农产品价格之争背后,其透露了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转型,这并不意味着无节奏、无限制、无原则地提升产品价格。

价值和价格相辅相成,产品价值决定了其相应价格,产品价格是其价值的外在体现。因此,消费升级必然需要农产品质量和品质提升作为支撑点,唯有此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新战略。

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根基 

民以食为天。对于农产品而言,如果质量不安全,那么产业发展水平再高,最终都会回到原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需要“产”出来,更需要“管”出来,而管理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完善的农产品检测体系。能部门需要构建以部级检测机构为龙头、省级检测机构为骨干、市县级检测机构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严格把握每一条生产链条和每一道环节,“严”字当头,才能“安”字兜底。

树立农产品绿色消费风向标

目前,国内绿色食品产品年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大中城市消费者综合认知度超过73%。绿色食品品种日益丰富,显著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职能部门要创建一套符合国情农情、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科学完整的标准体系,在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保持绿色农产品的独立性和纯粹性,提升管理机制的活跃性。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拥有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市场。昂贵的农产品价格之争背后,更重要的是提升其内在,从而与外在配套交相辉映。无论是品牌化建设,还是消费升级,其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托。因此,这需要加强我国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


原料成本猛增226%涨势难停,大批企业倒闭!

分析|冬储即将启动!何时才是“抄底”良机?

港口化肥“爆仓”,进口磷肥再转出口?

小心!这七家肥企列入黑榜,抽检不合格!

10月起,涨价潮来临!


沿/
作者/编辑:李倩
转载请注明作者以及原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