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美媒:除了毁灭恐龙,小行星撞击地球后还发生了什么?

 水之源处 2022-10-17 发布于广东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17日发表题为《杀死恐龙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发生了什么?》的文章,作者为斯泰茜·基什。全文摘编如下: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潜藏在墨西哥湾的水面之下,是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的撞击点。此次灾难事件最重大的后果是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大约80%的动物物种彻底消失,其中包括非鸟恐龙。但是,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通过研究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以及世界各地的地质情况,科学家拼凑出了这个可怕日子和往后岁月中发生的事情。根据《自然·通讯》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在撞击之前,小行星便已做好制造大规模毁灭的准备,以最具破坏性的角度撞向地球。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教授肖恩·古利克负责领导这项研究,他说,这颗小行星直径约为7.5英里(约合12公里),在地球表面撞出一条124英里(约合200公里)的裂隙,当时时速约达2.7万英里(约合4.3万公里)。更重要的是,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时与地平线的夹角约为60度。这一角度尤其具有破坏性,会使小行星向大气中喷射大量尘埃和气溶胶。

古利克提到了他同事在该地区找到的支持斜角撞击模拟结果的证据,包括陨石坑的不对称结构、风化层向上倾斜、从该地区收集的岩心中独特的沉积物序列,最重要的是,岩心中缺少一种名为蒸发岩的独特岩石类型,例如石盐和石膏。

古利克的研究团队判断,撞击会使蒸发岩石汽化,使3250亿吨气溶胶形式的硫和4350亿吨二氧化碳进入大气。

根据《自然·地球科学》月刊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进入大气的物质主要是岩石粉末和硫酸液滴,这些液滴来自富含硫酸盐的海洋岩石,即所谓的硬石膏。这种由微粒构成的云层笼罩整个地球,减少了来自太阳的光和热。由此带来的长期变冷导致地球气候剧变。《地球物理通讯》月刊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热带地区平均气温从81华氏度(约合27摄氏度)降至41华氏度(5摄氏度)。随着阳光减弱,光合作用减弱,陆地和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崩塌,导致恐龙和其他许多动物灭绝。

2014年的这项研究发现,与此同时,空气中的硫酸引发的致命酸雨在撞击后持续多日,导致生活在海洋上层以及河流湖泊中无数海洋动物死亡。

撞击还引发了大规模海啸,即一种穿越地球海洋的浅水波。根据模型研究,海浪高度最初达到了将近1英里(约合1.5公里),时速达到89英里(约合143公里),其他波浪的高度也较大,大西洋上达到46英尺(约合15米),北太平洋上达到13英尺(约合4米)。此外,路易斯安那州各地的沉积物记录中也保存着巨浪带来的沉积证据。对路易斯安那州地质展开的三维地震勘测显示,存在高达52英尺(约合16米)的大型不对称波痕,指向墨西哥湾的撞击点。

撞击后的岩石粉末和粉尘大量落回地面,还引发了一系列野火。额外产生的烟雾和灰尘可能会加厚云层,进一步减少阳光照射。

地质学家在考察岩层时,很容易就能看出小行星的撞击时间。美国《科学》周刊1980年发表的一项里程碑式研究发现,在世界各地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的岩石中,有一层富含铱元素的黏土层,这种元素在地球上很罕见,在太空岩石中却很常见。尽管野火和海啸等其他重大事件抓住了人们的想象力,但古利克认为,地球大气的变化更为重要,可怕的云层导致气候变冷,这一过程持续了10多年。

他说:“造成物种大灭绝的唯一途径是扰乱某种能影响整个地球的因素。现在你有了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这种情况曾经发生过。”(编译/胡广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