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家林】回放黄水避暑游(下2)

 西岳文化 2022-10-17 发布于陕西

文/熊家林 

回放黄水避暑游(下2)

黄水避暑游之十二:赴黄外婆避暑房吃水饺

黄水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大太阳,马上乌云滚滚,从老天爷眼角边挤下几颗毛毛雨,一会儿下起小雨,雨水从屋檐滑落在雨棚上,打得雨棚嗒嗒响,再从雨棚上滑落下来,链成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丝,迷住了我的双眼。

我们带上雨伞,步出“夏都别院”,冒着小雨,沿着“凤凰栖”经往新落成的“凤凰栖”二期避暑房小区公路,去黄外婆家。

刚过黄水消防站,刚才还是小雨,突然下起暴雨,雨水落在公路上,溅起一两尺高的水花,公路两边,顿时水漫金山,即使踩着人行道上的步行板行走,裤腿和脚上的波鞋,仍然被溅起的雨水湿透,来到黄外婆家,已成了落汤鸡。

黄外婆见我们赶到,连忙迎上来,递给我们拖鞋,接过雨伞,撑在屋门前,我们换上拖鞋,跟着黄外婆跨进前年下杈40多万买的,二楼一室一厅54个建面的精装避暑房,加上家具电器,接近50万。

一进屋,刚做完暑期作业的小外孙正看着电视里的少儿节目,茶几上摆满黄水卤豆干、卤花生米、卤猪嘴、卤猪耳、卤牛肉、卤鹅肉,刚煮好的一大锅绿豆稀饭,几大盘包好的韭菜猪肉馅饺子。

黄外婆进到厨房,同女儿忙着烙锅贴饺,烧开的一大锅开水准备煮水饺,石外公为我们递上泡好的茶水,同我们坐在沙发上,一道交流黄水避暑的感受。

一会儿,黄外婆端上两大盘烙得黄熵熵的锅贴饺,女儿端上两大盘刚煮好的水饺,递到我们跟前,打上蘸水碟,石外公准备开啤酒,我们连忙打挡,“我们不喝,看石外公你喝点不。”“我也不喝,那我们吃饭。”石外公搁下酒瓶,为我们舀来稀饭,准备开饭,龚外婆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吃过了,别再等她,叫我们先吃,等雨小了点再过来。

在这雷雨交加,凉风幽幽,空气宜人,情谊浓浓的傍晚,我们同黄外婆、石外公一家人,共进晚餐,酥脆清香的锅贴饺,蒜泥香辣的水饺,一大桌黄水卤菜、卤肉下稀饭,让我们吃得舒舒服服。

傍晚19点过,窗外秋雨小了下来,龚外婆冒雨来到黄外婆家,放下雨伞,换上拖鞋,进到屋里,我们连忙起身对龚外婆说,“龚外婆来晚了,我们刚吃完下桌,黄外婆做的锅贴饺非常好吃,你坐下慢慢吃,我们准备告别,就不陪你了哈。”

说完,转身与黄外婆、石外公分手告别,“谢谢黄外婆、石外公的盛情款待!”“别客气,二年避暑又来。”“黄外婆、石外公,再见!”步出客厅,穿上雨水浸湿的鞋袜,撑开雨伞,穿行在小雨笼罩的暮色中。

回到“夏都别院”,已是傍晚20点过。

黄水避暑游之十三:带动村民入小康

周三,我们陪二表姐前往燃气公司缴燃气费,碰见涪陵车务段职教科长退休的刘哥,一起看望了汽车站小区他家隔壁,同刘哥户型一模一样,建面一样大,剩下的那套35个建面,小户型一室一厅精装避暑尾房。

7年前,刘哥买成12万,现在,开发商老板要15万,添点家具电器即可入住,我们参观后,没感兴趣,下到楼来,准备往回走,碰见居住小区附近的二表姐亲家、亲家母,带着我们参观了亲家、亲家母14年前下杈15万,买的二楼两室一厅55个建面,木板楼二手避暑房,通风,出路,环境,非常不错。

下到楼来,亲家、亲家母带着我们来到“奇遇缘餐馆”吃豆花饭,热情好客的亲家、亲家母拿起桌上菜单,点上土鸡野生菌汤,盐煎肉,泡椒炒猪肝,青椒蒜叶炒老腊肉,炝炒莲花白,凉拌折耳根,5豌豆花……

趁厨师为我们做菜的间隙时间,餐馆老板坐拢来同我们闲聊,介绍了他的发家之路。他说,他今年40出头,坐台的收银员是他年轻漂亮的第二个老婆,大女儿跟着前妻,正在上音乐学院,小儿子上小学。他初中毕业就闯荡江湖,出国帮人打过工,帮人当过二老板,回国赶上乡村振兴,扶贫资助,黄水旅游、避暑房开发,他家老街房拆迁,拿出打工挣回的钱,新修了这幢三楼一底的新街房,底楼开了餐馆,小日子过得黏黏糯糯。

他说,黄水的避暑旅游产业,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家家户户过上了小康生活,像他这样在外打工挣了钱的村民,都回镇修了自己的街房,开超市,开商店,开餐馆,接待避暑、旅游、吃住的客人,好多年没有人出去打工了。

听完餐馆老板的闲聊,老板娘为我们端来厨师刚制作好的热菜、凉菜、豆花、土鸡野生菌汤,摆满一大桌,亲家、亲家母同我们共进午餐,一家人吃得舒舒服服。

饭毕,与亲家、亲家母分手道别,陪同二表姐回到“夏都别院”。

黄水避暑游之十四:黄水五大怪

云南有十八怪,黄水避暑一周游,让我感觉到黄水有五大怪,只是当地人没有注意罢了。

黄水的天气变脸快。黄水一周避暑游,让我们亲眼目睹了黄水的天空变脸快,刚才还是乌云滚滚,下起毛毛雨,正准备去拿雨伞,还未转身,马上又是大太阳,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牛头下雨牛尾晒。同是黄水一块天,这边下雨那边晒,“夏都别院”下着胯子雨,“天上黄水大剧院”却是大太阳蕃番,形容“牛头下雨牛尾晒”一点也不过分。

干菌没得生菌贵。干菌没得生菌贵,让我们难以置信。按理说,生菌带有许多自然水分,一斤干菌要好几斤生菌才能晒成,而黄水的野生牛肝菌要百多块钱斤,普通野生杂菌也要八九十块钱斤,野生干菌只要四五十块钱斤,黄水老乡道出了谜底:怪就怪避暑旅游的人买贵了,在没有开发避暑旅游之前,卖四五块钱斤都没有人要。

观光车当公交开。为什么黄水没有公交车?观光车当公交开。当地老乡告诉答案:黄水只有这么大点地盘,方圆两三平方公里,各大避暑楼盘连接场镇的几条街道,开行有三条线路的观光车,以此代替公交车开,统统上车2元,人们只能乘坐观光车出行了。

二手房没得新房好卖。黄水一周避暑游,看了不少新旧楼盘,依据遍布黄水的二手房广告,登门参观了不少二手房,卖房的原因:在异地买了避暑房,但更多的是以小换大。二手房不好卖的主要原因:卖家总想卖回成本价(房价+装修成本),但往往很难成交。一位成都的老大姐,10年前在“夏都别院”下杈15万买的5楼端头40个建面的电梯避暑房,加上5万装修费,喊价25万,卖价23万,想卖了买套两室一厅的新房,但卖了两三年都没卖脱,买房人宁愿去买新避暑房。

租房避暑比买房划算。笔者这些年避暑游走了重庆武隆仙女山,綦江丁山、横山、高庙,丰都方斗山,南川金佛山、长青林,贵州桐梓枕泉翠谷,习水陶都、寨坝,湖北利川等避暑旅游景区,走访这些避暑人群,他们算了下买房、租房的比例:各占一半。买房者评说住自己买的避暑房实在。租房者评说买房避暑不划算,花几十万闲置的时间太长,还是租房划算。两种评说各有千秋,只有读者最清楚。

黄水避暑游之十五:打道回渝

周三下午,二表姐收到表侄女发来的信息:表侄女已为二表姐、二表姐初中同学,网上买好周四下午15点05分,石柱县开往重庆北的D619次动车电子客票。

下午陪同二表姐、二表姐初中同学,上街买好大包小包的黄水野生菌干,黄水豆豉,黄水有名的“土耳其帅哥烧饼”等土特产。

周四上午,我们会同二表姐、二表姐初中同学收拾房间卧具,棉絮、窗帘、坛坛罐罐、锅碗瓢盆归仓,床单被套带回重庆清洗。

二表姐初中同学巧手安排,购买一周的食料刚好用尽,干饭,回锅肉,炒肉片,一大碗土鸡菌汤,炝炒藤藤菜,提前超额完成黄水最后一顿午餐,收拾完碗筷,与黄师傅约定好,13点钟,轿车开进“夏都别院”,准备打道回渝。

13点钟,楼下传来“嘟嘟”的喇叭声,黄师傅驾驶的“本田”轿车,准点停在“夏都别院”楼下,我们关好门窗,二表姐给邻居打声招呼,一路下到楼来,随身行装,采买的土特产,把后备箱装得满实满载。

“夏都别院”,再见!黄水,再见!

每人50块钱车费,乘坐黄师傅驾驶的“本田”轿车,迎着灿烂的秋阳,一溜烟向石柱县高铁站驶去……

一个小时车程,提前40分钟,来到石柱县高铁站,下车顿感石柱的气温升高了许多,有一种火炉般烘烤的感觉,没有了黄水的凉爽。

15点05分,乘坐石柱县开往重庆北的D619次动车,一个半小时行程,平安抵达重庆北,结束黄水避暑游。

回到重庆,继续与“秋老虎”抗争,只能让黄水的“凉爽”,悄悄留在心底。

作者简介:熊家林,笔名。1956年5月8日生,法律函授本科,重庆綦江区人,居南岸。当过车间书记,党群室主任,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享受副处级待遇,现任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涪陵工务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重庆市南岸区作协会员,上千篇通讯、论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在报刊、网络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