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原抽风机”与“高原季风”

 昵称62466872 2022-10-17 发布于山东

来源:羊羊的地理教室  作者:一直

高原怎么会“抽风”呢?简单来说就是高原地形,影响了近地面空气的热力状况,继而对空气的运动方向产生影响。

为了解释清楚这个现象,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高原季风”。



Image 01 Image

高原季风

由于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存在热力差异,所以冬季、夏季出现风向相反的盛行风系,这种情况被称为高原季风

其实光看定义,可能还是有点晕,下面我们就以青藏高原为例,再详细谈谈高原季风的形成过程。

夏季,与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下图点B、C)相比,高原面(下图点A)比热容较小,吸热更快。

【注】高原地面(岩石)比同高度大气的比热容小
Image
夏季高原季风示意图

同时,由于夏季是升温季节,地面温度较高,地面作为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近的大气,会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即相对于点B和点C,点A处气温更高,气流热胀上升,在A点形成低压中心,吸引周围空气吹向高原(图中红色箭头)


知道了夏季的状况,冬季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分析出来吗?

冬季,与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点B、C)相比,高原面(点A)比热容较小,降温更快,气温会更低,气流冷缩下沉形成高压中心,并在水平方向上向四周扩散(图中红色箭头)

Image

冬季季高原季风示意图

我们注意到,由于高原的存在,不同季节,近地面的风向相反,所以被称为“高原季风”。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看高原到底是如何“抽风”的。

夏季高原面上的热低压,会“抽吸”外围气流进行补给,类似一个大型的“抽风机”,这个“抽风机”的存在也深深影响着东亚季风,为形成我国独特的“烟雨江南”做出了它的贡献。

Image


Image 02 Image

高原季风助力“烟雨江南”

咱们先来复习一下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中国地处东亚,面朝最大的洋(太平洋),背靠最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在冬夏季分别形成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

你发现了吗?夏季高原东侧盛行偏东风与东亚夏季风(东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高原南侧盛行偏南风,与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
Image


由于风向一致,高原季风对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起到了加强作用,可以从海洋上带来更多的水汽,增加了降水量,对“烟雨江南”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Image



冬季高原东侧盛行偏西风与东亚冬季风(西北风)风向一致,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我国冬季风的厚度增加,势力增强。

Image

Image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青藏高原的隆起产生了高原季风,加强东亚和南亚的季风,使得亚洲季风气候变得更加典型、突出。

除此之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它的存在也会对大规模的气流产生阻挡和分流的作用。

  • 阻挡作用
  • 冬季,高原北侧的冷空气被阻挡,促使高原南侧印度半岛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更温暖;

  • 夏季,高原南侧的暖湿空气(西南季风)被阻挡,难以北上,促使高原北侧,也就是我国的西北新疆地区更加干旱。
Image

  • 对中纬度西风有明显的分支作用

尤其在冬季,西风带南移,在遇青藏高原后被一分为二,形成北支西风和南支西风,分别沿高原外侧绕行。其中,北支西风与我国冬季风风向一致,路径一致,也会增强冬季风势力。

Image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大规模的地形单元对气候产生的巨大影响。

以上内容来源于羊羊的地理教室;

以下内容由讲地又讲理整合网络资源而成。

Image 03 Image

  做完题再走~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表示青藏高原季风纬向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Image
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2.因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解析】1.从图中看,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冬季高原面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高原面吹向四周,可知高原季风的成因是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正确;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热力差异、高原表面植被季节变化无关,ABC错。故选D。
2.东亚夏季风是东南风、冬季风以西北风为主;南亚冬季风以东北风为主,夏季风以西南风为主;从图中看,高原季风的风向与两区域的季风一致,风向叠加,可以加强相应的季风,因此高原季风的存在是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正确、ABD错。故选C。
【答案】1.D  2.C
【点睛】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相对于青藏高原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来说,冬季高原近地层是冷源,形成青藏冷高压,为反气旋性环流;夏季是热源,产生强大的青藏热低压,为气旋性环流。这种环流系统的季节变换称为高原季风。读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Image
3.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在高原西端受阻,分成南北两只(   
A.高原西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
B.高原西北侧气流有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分量,为冷气流
C.高原西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
D.绕过高原后,气流辐散,高原东北侧为冷气流,东南侧为暖气流
4.夏季,青藏热低压的形成,使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加强,(   
A.削弱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B.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C.削弱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减少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D.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减少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5.下图中示意冬季青藏高原季风环流正确的是(   
A.Image       B.Image
C.Image       D.Image
【解析】3.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在高原西端受阻,分成南北两支,沿高原绕行。高原西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A正确,B错误;西南侧气流有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分量,为冷气流,C错误。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高原东北侧为冷气流,东南侧为暖气流,气流辐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加强了这里冬季的雨雪天气,D错误。所以选A。
4.根据材料信息“夏季是热源,产生强大的青藏热低压,为气旋性环流。”可知,夏季时,青藏高原近地面为热低压,高原季风由四周吹向青藏高原地区,在青藏高原东侧与东南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5.材料信息表明,冬季青藏高原近地层是冷源,形成青藏冷高压,气流应向下沉,选项图中32°N、90°E附近为青藏高原,BD图中青藏高原气流上升,排除BD;冬季青藏高原近地层形成冷高压,高原季风由青藏高原地区吹向四周,C图中近地层气流由青藏高原向东运动,而A图中近地层气流由南向北向青藏高原运动,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答案】3.A    4.B    5.C
【点睛】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冬季在高原上形成冷高压,盛行反气旋式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盛行气旋式环流,高原的盛行风向在冬季和夏季几乎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高原季风。高原季风的水平范围低层大,高层小,夏季比冬季厚度大。
青藏高原在全球大气环流、水循环和热量交换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乃至全球的天气气候都产生重要影响。下图为青藏高原及附近大气环流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Image
6.图示大气环流一般出现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图示环流系统的存在,对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影响是(   
A.增强西南季风B.削弱东南季风
C.增强东北季风D.削弱西北季风
8.若图示环流势力增强,则(   
A.长江中下游平原发生洪涝B.欧洲西北部多暴雪天气
C.我国华北地区降水增多D.非洲撒哈拉沙漠面积缩小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夏季近地面气温较高,利于空气对流上升,由此推断图示大气环流一般出现在夏季,故选B。
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夏季青藏高原的空气对流运动会吸纳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吹向陆地,增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势力, A正确、B错误;图示环流多出现在夏季,与冬季的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8.根据图示环流中大气运动方向可知,若图示环流势力增强,则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利于东南季风迅速北上,华北地区降水偏多,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偏少,A错误、 C正确;欧洲西北部暴雪天气多出现在冬季, B错误;撒哈拉沙漠降水偏少,气候变干,沙漠面积不会缩小,D错误。故选C。
【答案】6.B     7.A    8.C

【点睛】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也对我国气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影响有:1、加强东亚季风,形成东部湿润气候。2、造成西北干旱,形成沙漠。3、形成高原季风,加强高原季风环流。4、造成四川盆地易出现梅雨季节。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我国科学家创立的青藏高原气象学,是研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中国青藏高原这个特殊地区气象状况的科学。青藏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复杂。研究表明,高原上大气热量的收支包括:地面辐射、湍流输送、太阳短波辐射、水汽凝结潜热、大气长波辐射。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全年平均每平方厘米每天向四周大气输送约335焦耳的热量;冬季从四周大气吸取热量,最强时段每平方厘米每天向四周大气吸取约586~627焦耳的热量;夏季向四周大气输送热量最多,其中6月每平方厘米每天向四周大气输送约879焦耳的热量。高原地表面的冷热源作用,对亚洲气候和环境有重要影响。下图为青藏高原与周围区域大气环流简图。
Image
(1)说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2)推测图中热力环流势力最强的月份,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3)简析图示热力环流对亚洲夏季风形成的影响。
【答案】(1)太阳辐射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大气厚度薄、密度小,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气温低: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小。
(2)最强月份:六月。形成过程:(从全年平均尤其是夏季热量收支看,)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四周的热源,(依据热力环流原理,)青藏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四周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高空是低压,水平气流近地面四周流向青藏地区(高空反向),形成青藏地区与四周地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六月份势力最强。
(3)图示青藏高原近地面的热低压与夏季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叠加在一起,使得低压势力更强,吸引太平洋、印度洋湿润气流,进入亚洲大陆,加强了亚洲夏季风的势力。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与周围区域大气环流简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与热力环流对亚洲夏季风形成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青藏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大气厚度薄,并且密度小,因此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所以太阳辐射强。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因此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所以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青藏高原地热系统是四周的热源,依据热力环流原理,青藏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四周空气冷却下沉,近地形成冷高压,高空是低压,水平气流近地面从四周流青藏地区,高空气流近地面从青藏地区流向四周,形成青藏地区与四周地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夏季向四周大气输送热量最多,其中6月每平方厘米每天向四周大气输送约879焦耳的热量,可以判断出六月份青藏高原与周围地区的热力差异最大,所以图中热力环流势力最强的月份是六月份。
(3)图示青藏高原近地面的热低压与夏季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叠加在一起,使低压势力更强,吸引太平洋和印度洋湿润气流进入亚欧大陆,由于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能够加强亚洲夏季风的势力,所以图示热力环流促进了亚洲夏季风形成。
10.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中,以青藏高原季风最为典型。青藏高原季风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环流产生巨大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环流。
Image
(1)图中abcd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在下图中将冬季青藏高原季风环流补充完整。
Image
(2)解释高原季风环流形成原理。
(3)说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影响。
【答案】(1)bc;Image
(2)由于高原面与周围同高度的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夏季高原面升温较周围大气快,气压较低,风从周围吹向高原面,冬季相反,形成了高原季风环流。
(3)高原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方向基本一致,两者叠加起来,使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势力更强盛。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季风环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图的绘制、热力环流的原理以及季风环流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的绘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1)根据材料“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可知,夏季时,同海拔自由大气由于流动性强,升温慢,气温偏低。青藏高原由于面积大,地势不平导致热量难以消散使得高原面较周围自由大气气温偏高,形成热源。高原面气温偏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自由大气流向高原面,如图所示的b和c。冬季时,同海拔自由大气由于流动性强,降温慢,气温偏高。高原面相对于同海拔自由大气而言则是气温偏低,形成冷源。此时高原面高空气流下沉,高原面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原面流向同海拔自由大气。故冬季季风环流如图:
Image
(2)根据上题可知,夏季时,同海拔自由大气由于流动性强,升温慢,气温偏低。青藏高原由于面积大,地势不平导致热量难以消散使得高原面较周围自由大气气温偏高,形成热源。由于高原面与周围同高度的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夏季高原面升温较周围大气快,气温偏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自由大气流向高原面,形成了夏季风。冬季相反,形成了高原季风环流。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亚冬夏季风风向分别与a、b一致,东亚冬夏季风分别与d、c一致,即该地高原季风冬夏季风的风向均与该地区的东亚、南亚季风的冬夏季风风向基本一致,两者叠加起来,使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势力更强盛。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面积约260万平方千米,它不但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高寒气候,而且其高原地形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东亚大气环流产生深刻的影响。冬半年,青藏高原所处的位置属西风带,西风自西向东吹,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产生爬坡和绕流。2009~2010年冬春季节,蒙古高压势力强大,北支西风的强度较往年弱,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比常年低,同时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下图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西南地区大气环流形势图。
Image
(1)正常年份,青藏高原对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分析冬季青藏高原气压中心对我国西南地区大气环流形势的影响。
(3)分析2009~2010年冬春季节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的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加大了南亚地区由海陆分布所奠定的热力对比,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季西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为西南季风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冬季,巨大的高原地势很高,冰雪覆盖面积大,成为了一个低温高压中心,加大了高原与南侧自由大气间的温度梯度,导致西风南支气流加强南侵;西南地区受到南支气流的影响形成低压槽。
(3)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原因是,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重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对季风气候的影响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青藏高原对南亚及西南地区夏季风的影响,冬季青藏高原对西南地区环流的影响,西南地区持续干旱的原因,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解释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能力,蕴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太阳辐射量丰富,地表增温比同海拔周围大气快,高原形成热源,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加大了南亚地区由海陆分布所奠定的热力对比,从而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得到加强;夏季西风带北移,南支西风消失,高原不再对西风产生分支作用,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为西南季风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冬季,巨大的高原地势很高,冰雪覆盖面积大,空气很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了一个低温高压中心,这样高原比周围自由大气冷,加大了高原与南侧自由大气间的温度梯度,高原有向外的空气输送,结果导致西风南支气流南侵作用加强;西南地区受到南支气流的影响,形成低压槽。
(3)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原因是,青藏高原东南部、中部上空有西北气流异常,北支西风势力强劲,使得南支西风(孟加拉湾来的水汽)不能流向我国西南地区,造成了在该区域降水严重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1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一 “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材料二:
Image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3)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二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________,B图表示________。
(4)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_______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________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2)同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副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旱。不同意,3000万年来,海陆分布大体没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直存在,仍具备形成季风的条件。
(3)     冬季     夏季
(4)     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风##冷空气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隆起对季风气候的影响等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板块构造学说、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考查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大陆地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和高原。
(2)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该题即可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若同意,可以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副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旱的角度回答。若不同意,主要从3 000万年来,海陆分布大体没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直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背靠大陆,面向大洋,仍然具备形成季风的条件的角度回答。
(3)考查海陆分布对季风环流的影响。图A中,陆地气流下沉,说明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出现在冬季;图B中,陆地气流上升,说明温度较高,陆地为低压,出现在夏季。
(4)结合上题以及图示信息可知,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同时,结合青藏高原隆起后的环流状况图可知,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冬季风东移南下,冷空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影响增强,导致冬季气温降低。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热力及动力效应,对亚洲季风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如果将青藏高原移除,则主要影响北半球大气层获得的净辐射能量,从而对全球的热量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
【材料二】∶青藏高原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Image
【材料三】∶移除青藏高原后全球各纬度温度变化曲线图
Image
(1)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所产生的热力作用对我国东部季风的影响。
(2)据图描述青藏高原移除后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
(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移除后30°N附近气温变化的原因。
(4)简述移除青藏高原后北半球气温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答案】(1)青藏高原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2)30°N附近气温升高最明显;40°N及其以北地区降温明显;南半球各纬度的温度变化不显著。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青藏高原移除后,地势变低,大气密度增大,空气中水汽、CO2含量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且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温度升高。
(4)北半球高、低纬度间气温差异增大,加强了三圈环流的强度;季风环流减弱。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以及移除青藏高原后全球各纬度温度变化曲线图为情景,考查青藏高原对全球各纬度气温变化的影响、原因以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青藏高原隆起产生的热力作用对我国东部季风的影响,要从其隆起产生的气温变化导致的气压高低,对季风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冬季高原面上的气温更低,从而形成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而夏季则形成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上的东部盛行风也为东南风,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夏季风风向相同,二者产生叠加作用,导致我国东部夏季风的势力更加强劲。
(2)考查青藏高原移除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整体而言,青藏高原主要是对北半球的影响明显,对南半球的影响较小,因此南半球的影响较小;青藏高原移除后,北纬30度地区由于大气密度增大,吸收地面辐射的数量增多,加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加,使得气温增加;而使得40°N及其以北地区降温明显。
(3)考查青藏高原移除对近地面气温变化的影响,由于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的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直接影响气温的高低;当青藏高原移除后,北纬30度地区海拔降低,大气的密度增大,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寒含量增多,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加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得气温增加。
(4)青藏高原移除后,冬季高纬度的寒冷气流会影响到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增大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加强三圈环流的强度;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既有热力作用,又有地形的动力作用;青藏高原移除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减弱,使得南亚的季风现象减弱,使得季风环流减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