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所喜爱的儿子曹彰,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了曹丕?

 小姐姐讲史 2022-10-17 发布于河南

曹彰是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老二、曹丕是曹彰一娘同胞的亲大哥,是曹操的嫡长子、曹植是曹彰一娘同胞的亲弟弟,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理应由自己的哥哥曹丕继承。

一、不能反

1、曹丕是曹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且很有能力。

曹丕自幼天资聪颖,曹操也很注重对他的培养,文武全方面发展,对他的教育很严厉,在曹丕6岁曹操教会他射箭,8岁时教会他骑马,10岁开始就把他带在身边去亲临战场和敌人厮杀,每天让他读诗、论,学习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使他博文多才,勇猛刚强,这和朱元璋培养朱标有一拼。

建安二年(197年),10岁的曹丕随曹操南征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张绣,张绣这个人也挺能耐,是汉末军阀,群雄之一。他本来投降了曹操,后来因曹操抢了他的婶母,恼羞成怒直接反了。在宛城之战中,曹操的长子,20多岁曹昂和曹丕的堂兄曹安民遇害,曹丕在乱军中很机灵,乘马逃脱。

曹操本来有25个儿子,他起初看好的储嗣候选人有:曹昂、曹冲、曹丕、曹植。

而在这四人中,曹操最看重的是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曹冲就是小学课本里学的“曹冲称象”里的神童曹冲。可惜,曹昂战死了;就在曹操准备传位给自己最宠爱的儿子曹冲时,曹冲却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病死了,年仅13岁。曹操仰天大哭,恨不能随他而去。

当时,21岁的曹丕连忙上前劝慰曹操,曹操哭着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大幸。”

这话的暗含之意就是:操冲死了,储嗣人选也就是你了。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如若曹冲仍然健在,将没有我的太子之位。”

有了曹操的暗含,加上曹丕的嫡长子之位,曹操的手下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的坚强集团,例如贾诩、司马懿、崔琰、桓阶、陈群、邢颐、吴质等都坚定不移地认定曹丕是合法继承人,始终站在曹丕一边。

虽说竞争储嗣候选人的还有曹植,但曹植的拥护人是:杨修、丁仪、丁廙、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辅佐军师是杨修,这些人怎能斗得过曹丕集团?

2、曹丕的继位,由“君权神授”来合法化。

传闻,曹丕出生之时天降祥瑞,就在他的出生地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的上空出现形状如车盖的青色云彩,一整天都在环绕,望见祥云的人都以为曹丕将来非人臣之命。

这则传闻在向天下证明,曹丕继位都是上天的安排,是神的指示。古人比较迷信神鬼之说,对这些心存敬畏,自然从心里认同曹丕继位的合法性,曹丕继位是民心所向。

到了建安十六年(211年),24岁的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成为魏国世子。

二、曹彰本人不想反

曹彰虽比曹丕小两岁,从长幼秩序看,只要有曹丕在,曹彰其实和曹植一样,无权继位。

曹彰上不如大哥曹丕,下不如小弟曹植,也没有那个反叛的条件,他本人也不想去争位。

曹彰虽然武艺过人,20岁前就能赤手斗猛虎,他臂力过人但他能武不能文,是一介莽夫,他所崇拜的偶像是卫青、霍去病。

当他还年幼时,曹操问及:你长大了要干什么?

他回答说:“好为将”,意思就是不想当继承人。曹操说:“作将军干什么呢?”曹彰回答说:“披坚甲,握利器,面临危难不顾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大笑,他的回答得到曹操的赞赏。

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三国志》

曹彰长相很特别,他的胡须是金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果然,在曹彰成长的过程中,他走的也是自己的理想路线,他将心思都用在行军打仗上,而且他很听曹丕的话。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有什么造反的行为,或从他行为的蛛丝马迹上也没有发现他有任何非分之想。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封曹彰为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封他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加给他兵权,让他率军征讨北乌桓无臣氐(能臣氐)。

临出发以前,曹操告诫曹彰让他看清自己的位置,不可越雷池一步,他说:“我们在家虽是父子,既然接受军令就是君臣了,国有国法,不可违规!”时刻要曹彰引为儆戒。

曹彰也做到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在打仗上很有一手,在北征进入涿郡境内时,以少胜多,用一千步兵对乌丸族几千骑兵,使敌人溃败逃散。

曹彰没有因一时的胜利放弃前进,分析敌情后,决定乘胜追击。

严下军令: “落后者斩!”,他手下的士兵如猛虎一般,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追上了敌人,虽然身中数箭,仍然奋勇杀敌,他率军斩首俘虏了几千人,大获全胜,用丰厚的钱财犒赏三军。

曹彰的勇猛和指挥军事的才能直接将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吓得直接投降。

曹丕得知夸赞曹彰说:“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鸱衔腐鼠耳!”

在长安的曹操听到胜利的消息后,连忙召见曹彰。曹彰路过曹丕所在的邺县,停下军马,专门去拜见曹丕。曹丕对自己的这个弟弟是很爱护、信任的。

他了解弟弟曹彰是个莽撞的直男,就教给曹彰面见父亲时该怎么说话。

他耐心地对曹彰说:“你刚立了功,父亲召见你,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辞,注意不要骄傲自夸,回答父亲的问题要谦虚。”曹丕还教给他一定要把功劳都归给手下将士。

曹彰见到曹操后,完全按照大哥教给自己的话去说,曹操为曹彰的出色感到很高兴,禁不住捋着曹彰的胡子说:“黄须儿居然大不简单!”

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三国志》

如果曹丕认为曹彰会反自己的话,怎会教曹彰在父亲面前如何说话更好呢?让他的自然天性在曹操面前暴露,让多疑的曹操反感曹彰不是对自己更有益处吗?

曹丕和曹彰之间的种种,也从侧面表明曹彰没有反曹丕的心思,他从心里是认可大哥曹丕做曹魏继承人的另外,曹彰的情商、智商都不是太高,连话都说不好还得让曹丕手把手去教,正因如此曹丕对他没有任何怀疑,一言一行都为曹彰考虑到位。这也是曹彰不反曹丕的原因。

另外,曹丕和曹植之间的嗣位斗争,曹彰都看在眼里,难免会想,曹植才华过人,出口成章,而且还经常跟随父亲亲历战场,曾得到过父亲特别的宠爱,但最终他都没有斗过曹丕。

还有,曹丕的才能曹彰也是看在眼里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丕作为储君驻守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时,有个叫魏讽的能人,据载,他“以才智闻”、“有惑众才,倾动邺都”、“名重当世”,密谋攻邺发动变乱,最终被曹丕平定并诛杀。

相比这俩人,曹彰一介武夫还是算了吧。

三、曹彰注重孝道,反曹丕违背父亲的意思。

当曹操在汉中要与蜀军对战时,刘备躲在山头上,让他的义子刘封来对决曹操,曹操觉得是一种耻辱,就骂刘备:“你个卖破草鞋的,竟然派你的义子来抵抗我,你看着,我叫我(亲生)的黄须儿来。”

曹彰接到命令,日夜兼程奔跑赶来,可是当他赶到长安时,也没能参加上战斗,他老爹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曹彰没有任何怨言,可见曹彰是个孝顺的孩子。反曹丕违背其父的本意,因而曹彰不会反。

四、就算曹彰想反也没有那个条件。

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让他守护曹魏江山。不过,那时曹操没有留给曹彰那么多兵马,起码不会有十万兵马。

公元220年,曹操到洛阳后突然病倒,他担忧曹彰会生出事端,就急忙下令让曹彰来洛阳见自己。

曹彰去面见曹操按规定是不能带领大量兵马的,而当曹彰走到半道上时曹操就病逝了,所以他就算想反也没那个条件。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三国志·魏书》

演义中,曹操病逝前也明确指出让曹丕继位。就算曹操病危时不明确指出,曹丕是太子也理应继位。曹丕继位名正言顺,有众多大臣支持,曹彰反曹丕就是自不量力。

“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卿等宜辅佐之。”《三国演义》

曹彰并没有什么朝臣支持。朝中大臣基本分为两拨,一方站在曹丕那边,一方站在曹植那边,没有多少大臣认可他,再加上他目前没有多少兵马,他指望什么去反呢?

曹彰再没有智商,也会想到老爹刚去世,外患林立,他若挑起内患起兵反曹丕的话,就会给吴蜀两国可乘之机,岂不是自取灭亡?再说,他曹丕哥哥对他也够宽厚慈爱的,他怎么下得去手去反?

曹丕即王位后,让曹彰与诸侯各去各自的封国。曹丕善待曹彰,称他之前北伐,平定朔方有功,给他增加食邑五千户,连同以前的共一万户。

总结:

曹彰一介莽夫,刚猛强悍,有勇无谋,一心追求做大将军,对王位没有什么欲望;他与曹丕的关系和睦,无论从他自身的条件来说,还是从周边的动态来看曹彰都没有反叛曹丕的可能。另外,说他拥兵十万,是不切合实际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