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孩子会叛逆,通常是父母造成的!面对孩子,千万别说这3句话

 谢耳朵馆长 2022-10-17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之所以叛逆,不是因为他们生性顽劣,而是因为和父母缺乏有效的沟通。我们常看到很多揪心的画面,几岁的小学生哭着对妈妈喊,“你们从来就不考虑我的感受”。

其实这也是无数孩子内心真实的对话,很多父母,真的只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从未和孩子平等相处,在父母眼里,小孩子需要什么感受呢?所以他们也很少考虑对方的感受。

小孩子会叛逆,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想要制止这样的现状,父母千万别说这些话。

别用刀子嘴说话

刀子嘴豆腐心,是很多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但事实上,很多时候父母不经意的刀子嘴,会让孩子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

中国式的父母不像国外父母那样,会很直白地对孩子说:我爱你,中国大多数的父母,尤其是父亲. 都不会或者羞于用语言去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爱意,这和国内整土的语言文化有关,他们总是不善于表达爱。只会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一切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父母都是严厉的,父亲在心中的形象一直都是严肃的,当他们犯了错时,特别害怕遭到父母严厉的批评,父母因为从来不会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爱意。只会“刀子嘴”,喜欢通过批评孩子让他们获得成长。
所以很多中国孩子就会产生误解,心生不满,但有不敢提出来,对父母心生恨意,觉得他们不爱自己。
所以自古以来在描述父爱的时候,一直都是说父爱是无声的。
我有个朋友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那一次,他差点误会他的父母,他初三那年在同学家玩到很晚,因为忘记和父母通知,让父母误以为他逃学了。
当天晚上,父母为了找他,把他所有同学的电话都打了一遍,还向学校反应,让学校出力找,都没有找到他。
后来父母正打算报警时候,男孩回家了。他刚一回到家还一脸懵逼,没想到刚进家门,就迎来母亲的一寄耳光:“你孩子知道回来啊,你不知道我们等了你多久?你下次要再敢这样莫明消失,你看我打不死你。
当时朋友就哭了,嚷嚷道是父母没收了手机,才让他没办法和父母联系。说完啪的一声就把自己反锁屋里了。
朋友的父母就是所谓的“刀子嘴”父母明明很担心,说出来的话却特别地伤人。
他们明明爱孩子,却让孩子误以为是批评指责或是恶意贬低,很多孩子叛逆恨父母就是这么来的。
用“命令式”语气说话
网友7岁那年印象深刻,当时的她在看动画片,因为妈妈在备考证书,就“命令”她把声音关小点:“声音调小一点,不调就不给看。”当时她内心对母亲这样的委屈,十分气氛,于是对母亲视若无睹。
后来妈妈就发怒了:耳朵聋了是不是,你听不见吗?是不是要揍你一顿,才听得见我说话?”
后来,妈妈声音太大把她吓着了,她哭着把声音调小,但是再也没有心思看动画片了
很多孩子无动于衷,其实在默默地与父母较劲。
一味地命令孩子,只会激起他内心的逆反心理,有很多父母都会吐槽:自己不让做什么孩子非要做什么,这是因为孩子形成了“你不要我做,我偏要这样”的对抗心思。
从心理学上来说,命令意味着控制欲,对于父母而言,不对孩子下命令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了命令就意味着不平等,父母在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孩子被动服从,这谈何交流孩子的感受呢?
长期被父母呼来喝去的孩子,刚开始会反抗,因为自尊心不允许他们低头,所以孩子通常心里不服气,要么低头不语冷处理,要么同意就是很勉强、心不甘情不愿的完成父母的命令,,甚至还会和父母顶嘴。
但碍于父母始终是自己的权威,最终孩子还是会服从父母,久而久之,孩子被迫服从,被控制后会慢慢丧失生而为人的自尊。教育中的“协商”能让孩子感觉被尊重,它才能激发孩子被安排的欲望。
说质问的话
“这么简单的事还来问我?教了很多遍了还不会,你脑子是干什么的?”“你是我生的,我不能管你吗?”
心理学家曾经解释过:质问和反问的话语里,通常带有强烈的情绪。父母难以发泄的怒气,只有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对话,并且这种对话还多带有谴责、讽刺,训斥和挖苦。
说到底,还是不愿意在意孩子的感受才如此,久而久之就把孩子培养成了敌人,心理上更是对父母产生恐惧和愤恨,导致他们越来越叛逆。
反问、质问的话,带有强烈的暗示性,暗示了孩子是错误的,自然会引起孩子在心理上的对抗。谁愿意听人讽刺自己呢?
父母不应该用质问的话要求孩子改变,而应该正面表达自己的需求,当然正面不意味着命令,而是用肯定+赞美+感受+期待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也才会给予父母正面回应。
-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刘刘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