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里梦外两重山

 水中的石头term 2022-10-17 发布于重庆

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总觉得这诗,对于李白反思人生,后来者理解李白,都特别重要。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梳理全诗,“梦”当然是首选。全诗分三段,按梦游之因、梦游之景、梦游之吟写来,思路清晰,形似散文。

梦游之因又分两点,一是听海客谈起瀛洲,觉得确实不易寻访,李白很清楚,世上不会真有仙山,不会真有神仙,只是为了引出真实可见的天姥山而已,但这样发端,隐含着一个前提,李白是真想寻求仙山。然后听越人说起天姥山,巍峨而有仙气,觉得很不错,便生出极向往之情。可脚下毕竟不易,就别出心裁,来一场梦游。

一夜飞度月下镜湖,到达划溪,找到自己偶像曾住过的地方,青山水依旧。于是脚著谢公屐,开始登山。一路风景美不胜收,留连其间不觉天色已晚。入夜的天姥山上已然发生了突变:熊咆龙吟,山雨欲来,电闪雷鸣。在这样的背景下,仙境之门突然打开,所见神仙境界极尽奢华艳丽。可就在此刻,他的梦醒了,回首身边惟“枕席”,梦里的情景烟消云散,一声“长嗟”,何等怅然。

黄粱一梦之后,他有了深刻感悟,一是“世间行乐”亦如这场大梦,古今多少事,都象这流水一样一去不复回;二是怎么么办?还回不回去?其实他也没有回答,只是暂且骑访名山,也算一条出路;三是无论如何,自己是不能摧眉折腰侍奉权贵,这是他做人的底线。

如果我们站在李白的角度,体会其全诗的情绪变化,应该是这样的:闻“越人语天姥”之时,好向往;

一夜飞度至“谢公宿处”,好轻快;

登上半山便可“见海日”“闻天鸡”,好惊奇;

干岩万转,迷花倚石之间,好漂亮;熊咆龙吟,水青山澹,电闪雷鸣,好恐怖;

在经历了以上这些曲曲折折之后,终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好突然;

所见仙人之境,仙君之奢,好惊艳;

可梦到此处戛然而止,让人好生奇怪。于是惊起长嗟,仙境消失,惟有枕席在侧,好怅惘;

瞬间明白:世间行乐如一场梦,好清醒;梳理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这场梦游的全过程与李白45年来的人生经历可以重叠,而且吻合度很高。

李白早年读书漫游,自信非常,向往成就功业,30岁那年一入长安,虽才学近仙,可惜求仕无果。后出长安,再入长安,一半游山访友,一半积极表现,他曾为玄宗两次写赋,希望引起帝王家的重视,也曾入玄宗御妹玉真公主终南别馆,也曾谒见其他王公大臣,均无结果。终于,在天宝元年(742),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召李白入京了!他以为机遇已到,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入京后供奉翰林,是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但不久就因其狂放的性格和行为触怒了朝中权贵,遭到谗毁。天宝三载(744),李白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下,以“赐金放还”之名被放还出京。之后,除安史之乱里有心报国入幕外,再无求取功名之心。

纵观李白一生,我们再来看看这场梦,是不是可以验证和加深对“世间行乐亦如此”的理解呢。可见,李白梦里的天姥山,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而积极求仕的功名之山,当他以为接近权力中心而有所作为之时,却突然发现,“云之君”的世界与他无关,他只是个旁观者,不可能入列其中,求仕之梦只能在这里醒来。

但他还为自己准备了第二座山。李白一生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访道游仙,天宝三载,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篆

,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不过话说回来,有资料显示,他三十多岁时在《大猎赋》结末大谈道教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因此,在眼见仕途之门被关紧之后,他有瞬间的犹豫﹣“别君去兮何时还?”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照应题目,李白与杜甫、高适游东鲁而别,或许是在模棱两可地回答杜高之问,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这里不隐含着一个问题:还哪里?东鲁?不会;故乡?没道理;长安?应该是了。所以,二是在问自己,到底还能不能再鼓起勇气四入长安。李白没有正面回答。却给出了一个无奈之后的折衷办法:“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即,暂且放下,做个隐士,逍遥快

活。

不想那么多了,有白鹿骑访名山,好出路,好想法;不过,这算是智慧之语?牢骚之语?勇气之语?还是怅然之语?

但无论如何,李白决意不向权贵低头,这应该是他做人的底线,真是好骨气呀!有底线,就不失人格的高尚。

人生是无常的,人心是多面的,纠结的,很多东西不是说放下就真的能放下。为建功立业奋斗终生的曹操也有发出“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的疲累之叹;如隐士陶潜,在归隐田园之后,依然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意难平。

梦里梦外,两重山,两条路,或许也能给学我稲落的中年一点启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