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麻

 草药君 2022-10-17 发布于贵州

有粉丝留言要看升麻,今天安排了!想要了解什么药材,请在文末写留言告诉我,给您安排哦!

别名

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

性味归经

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时疫火毒,齿痛,口疮,咽喉肿痛,头痛寒热,麻疹不透,中气下陷,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妇女带下。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升举透发的功用与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较强,配柴胡则用于升提,配葛根则用于透疹。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本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齿痛、牙龈浮烂、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临床常与石膏、黄连等配伍;对热病高热、身发斑疹、头面丹毒以及疮疡肿痛,升麻又可配银花、连翘、赤芍、当归等同用。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补气药党参、黄耆以升阳举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用于升阳,3-6g,宜蜜炙、酒炒;用于清热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含漱;或淋洗。

注意

上盛下虚、阴虚火旺、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之证忌服。服用过量可产生头晕、震颤、四肢拘挛等证。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茎苗和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用火燎去或用竹筐撞去须根,晒干。大三叶升麻在我国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生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兴安升麻在我国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生海拔300-1200米间的山地林缘灌丛以及山坡疏林或草地中;升麻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西部和山西。生海拔1700-2300米间的山地林缘、林中或路旁草丛中。

性状

干燥根茎,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以个大、外皮黑色、无细根、断面白色或淡绿色者为佳。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为不规则的厚片,厚2~4mm。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的可见须根痕或坚硬的细须根残留,切面黄绿色或淡黄白色,具有网状或放射状纹理。体轻,质硬,纤维性。气微,味微苦而涩。

经方选

1.升麻酒《千金翼方》

益气止血。用于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口疮,喉痛,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等症。主治产后恶血不止气虚,不能摄血,故血下不止:升麻100g,清酒1000ml。把升麻与清酒一同放入锅内,大火煮沸,文火煎至一半;过滤去渣,装瓶备用。每次30~5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服后当吐下恶物,勿怪。

2.升麻葛根汤《奇效良方》

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发热,及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升麻、芍药、甘草,各二钱半。干葛,三钱。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3.升麻葛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冶大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已发及未发,疑贰之间,并宜服之:升麻、白芍药、甘草(炙),各十两。葛根十五两为粗末。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小儿量力服之。

4.升麻葛根汤《医宗金鉴》

治心火炽盛,更兼浩饮嗜热,致患心痈,巨阙隐痛微肿,寒热,身痛,面赤,口渴引饮:山栀、升麻、葛根、白芍、柴胡;黄芩各3克,黄连、木通、甘草各1.5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40毫升,不拘时服。

5.升麻散《太平圣惠方》

治伤寒,身体疼痛,头面如火,心胸烦躁,背膊壅闷,不思饮食:川升麻22克、葛根30克(锉)、前胡30克(去芦头)、马牙消30克、子芩15克、知母15克、赤芍药15克、犀角屑1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玄参15克、麦门冬30克(去心)、大腹皮30克(锉)捣粗罗为散。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6.升麻顺气汤《医学入门》

治忧思过度,饮食失节,面色黧黑,心悬如饥,不欲饮食,气短而促:

升麻1.4克 ,葛根、防风、白芷、黄耆、人参各3克,白芍药1.8克,甘草、苍术各1.5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7.加味升麻汤《古今医鉴》

预防麻疹。主小儿麻疹初起:升麻5钱,玄参5钱,柴胡5钱,黄芩5钱,干葛4钱,赤芍4钱,独活1钱,甘草2钱每锉3-4钱,水煎服。

8.加味升麻汤《医学心悟》

头痛属胃火上冲者,其脉洪大,口渴饮冷,头筋扛起:升麻1钱,葛根1钱,赤芍1钱,甘草1钱,石膏2钱,薄荷3分。加灯心20节,水煎服。

9.升麻和气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疮疥发于四肢,臀髀痛痒不常,甚至憎寒发热,攻刺疼痛,浸淫浮肿。又癞风入脏,阴下湿痒,耳鸣眼痛,皆治之:

干姜、熟枳壳,各半钱;干葛、熟苍术、桔梗、升麻,各一两;当归、熟半夏、茯苓、白芷,各二钱;陈皮、甘草,各一两半;芍药七钱半,大黄(蒸)半两。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灯心十五茎,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摘录

10.升麻鳖甲汤《金匮要略》

治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升麻28克,当归14克,蜀椒(炒去汗)14克,甘草28克,鳖甲1片(手指大,炙),雄黄7克(研),上六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

文献摘录

1.《证类本草》

味甘、苦,平、微寒,无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身长年。一名周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甘苦,平、微寒,无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 ,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药性论》云,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 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痈肿,豌豆疮。日华子云∶安魂定魄,并鬼附啼泣,游风肿毒,口气疳 。今医家以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解伤寒头痛,凡肿毒之属,殊效。细锉一两,水一升煎取浓汁,服之入口即吐出毒瓦斯。

3.《药笼小品》

甘辛微苦。能引参、芪补力入于脾胃,表散风邪,升散火郁,能升清阳治下痢后重,久泄脱肛,崩中带下,痘疮斑疹。若阴虚火升者忌。

4.《新修本草》

味甘、苦,平、微寒,无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入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身长年。一谷周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有。今惟出益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间亦有,形大味薄,不堪用。人言是落新妇根,不必尔。其形自相似,气色非也。落新妇亦解毒,取叶作小儿汤浴,主惊忤

5.《中药炮制》

去杂质,洗净,冬春用热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1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分厚斜片,晒干或烘干。若增强升浮之效,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撒入药内,润1小时,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药片,拌炒至黄黑色为度。若取其缓和上升,则用蜜炙,每斤药片用蜜2两,倒入锅内炼开,投入药片,拌炒至深黄色摊冷,以疏松不粘手为佳。若取其治崩漏便血,可炒炭用。

6.《本经逢原》

升麻能引清气右升,足阳明本药也。《本经》治疫瘴蛊毒,取性升上行也。治中恶腹痛,取开发胃气也。治喉痛口疮者,取升散少阳、阳明火热也。同葛根则发散阳明风邪。同柴胡则升提胃中清气,引甘温之药上升,故元气下陷者,用此于阴中升阳,以缓带脉之缩急。凡胃虚伤冷郁遏阳气于脾土,宜升麻、葛根以升散其火郁。故补脾胃药非此引用不效,脾痹非此不除。升麻葛根汤乃阳明发散药,若初病太阳便服之,发动其邪,必传阳明,反成其害也。又升麻葛根能发痘,惟初发热时可用,见点后忌服,为其气升发动热毒于上,为害莫测,而麻疹尤为切禁,误投喘满立至。按∶升麻属阳性升,力能扶助阳气,捍御阴邪,故于淋带泻痢脱肛方用之,取其升举清阳于上也。古方治噤口痢,用醋炒升麻,引人参、莲肉扶胃进食,大有神效。凡上盛下虚,吐血衄血,咳嗽多痰,阴虚火动,气逆呕吐,怔忡癫狂诸证,皆在所禁。

7.《本草求真》

升麻,似与葛根一类,但此辛甘微苦,能引葱白入肺,发散风寒出汗,引石膏能治阳明顶巅头痛、齿痛,引参、芪能入脾胃补脾,且同柴胡能引归、芪、白术甘温之药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不似葛根功专入胃,升津解肌而不能引诸药以实卫气也。但升麻佐于葛根,则入阳明生津解肌有效,同柴胡升气,则柴胡能升少阳肝经之阳,升麻能升阳明胃经之阳,一左一右,相须而成。

8.《药品化义》

升麻,善提清气,少用佐参、芪升补中气。柴胡引肝气从左而上,升麻引胃气从右而上,入补中益气汤有鼓舞脾元之妙,使清阳之气上升而浊阴之气下降。其味苦辛,多用亦有发表解肌之助,又善引参、芪益气聪明,合柴胡治火郁五心烦热。若劳碌伤神及肺有伏火者,恐升动阳气,助火生痰,忌之。

9.《本草正》

升麻,凡痈疽痘疹,阳虚不能起发及泻痢崩淋,梦遗脱肛,阳虚下陷之类,用佐补剂,皆所宜也。若上实气壅,诸火炎上及太阳表证,皆不宜用。且其味苦气散,若血气太虚,及水火无根者,并不可用

10.《医学启源》

升麻,若补其脾胃,非此为引不能补。若得葱白、香芷之类,亦能走手阳明、太阳,能解肌肉间热,此手足阳明伤风之药也。《主治秘要》云,其用者有四:手足阳明引经一也;升阳于至阴之下二也;治阳明经分头痛三也;去皮肤风邪及至高之上四也。脾痹非升麻不能除。

本内容参考《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文献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号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播,文章可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毕竟收集整理编排需要时间,谢谢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