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让人笑疯了的喜剧电影,简直骚得不像话!

 旧故麻袋 2022-10-18 发布于浙江

新年好!

文丨旧故麻袋

2017年,《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上线,形成双线效应,将“脱口秀”这一舶来的小众艺术形式推向大众,李诞火了、王建国火了、池子火了,一大帮“脱口秀”演员们前赴后继,如今我们有了庞博、徐志胜、小鹿、呼兰、杨笠、赵晓卉、周奇墨、李雪琴、王越池、王思文、何广智等优秀的脱口秀演员。
但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吐槽大会》越来越形式化,《脱口秀大会》也在第五季跌下神坛,成了黑粉的天堂,微博常常挂着不理想的热搜,从炒离婚梗到内部梗,再到题材重复等问题,让观众从各个方面都感觉到,喜剧和笑果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在如今这个喜剧电影专注玩梗的商业时代,喜剧想要打动人心着实不易,想要从喜剧电影中获取欢乐更是难上加难,但当我们开始选择放弃的时候,有一部喜剧电影悄然而至,让我在2022年第一次笑到胃疼,这就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喜剧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近几年最好的华语喜剧电影,但这么好的华语喜剧电影,出产地竟然是加拿大。
因为某些问题,这部电影并没有在电影院上映,而是选择在B站开播,这部由加拿大华人话剧团演员主创的电影,在B站拥有近200万的播放量,没想到效果比在电影院上映好多了。满屏的“哈哈哈哈哈”,十分和谐,电影里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本事,让人笑不活了,演员骚气、剧本骚气,这么骚气的电影,大家怕是第一次见,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说的是2022年春节前夕,海外某地,一群华人筹办了一场春晚。
说它是电影,事实上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所以这是一部以伪纪录片形式拍摄的电影,记录了这群华人如何筹备一场看似靠谱实则很不靠谱的春晚。
筹拍过程和正经春晚别无二致,从拉赞助、找场地、做宣传海报、海选节目,到排练,再到最后正式演出,可以说是专业的不行,但从细节上看,又特别不专业,全靠演员撑着。
该如何形容这部电影呢?荒诞中带着点讽刺,讽刺中带着点真切,真切中带着点离谱,离谱中又交织着合理,看似是一群不正常的人做着不正常的事,但事实上,这就是失序世界的正常生活状态。
一开场,就是一出采访,采访路人对“春晚”的印象和看法,有年轻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看这东西啊”,也有之后采访小智和皮卡丘,还有去采访一条狗等等。
猛一看,是个正经专家,仔细看,就能发现这个专家的不对劲,首先书房里看似放了很多书,但最亮眼的不是什么类型的书,而是书架上竟放着很多二次元美少女手办,再留意他说的那些话,开始还挺正常,说了华人的春晚情结,但后面就不对劲了,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比如他说:中国人的DNA中,有着在春季来临之际,举办社群文化活动的强烈需求。如果一个地区的中国人数量超过一定指标,这个隐藏在基因里的东西就会被唤醒,一定要举办,不举办就憋得慌…
比如海外春晚一般没有小品,为什么呢?因为小品通常会引起脚趾抠地活动,抠的人多了,就会引起大陆板块移动,导致海底活火山爆发。
再比如为什么春晚主持要用这种做作的腔调?那是为了纪念民国时期一个名为“因吹四汀”的著名组合。
后面更是引用了“李白的AI藏头诗”和“鲁迅没说过的名言”等等。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砖家的名字,原来这砖家名叫“胡毕硕”,引申义就是“胡逼说”。名字谐音梗,在片中也是一用到底,所有人的名字都是有备而来,有的是讽刺,有的是自嘲。
志愿者叫“龚举人”,谐音“工具人”;负责节目的“肖点滴”,谐音“笑点低”;负责拉赞助的叫“贾欣欣”,谐音“假惺惺”;负责宣传的“钱木柚”,谐音“钱木有”;找场地的叫“赵补拙”,谐音“找不着”;导演叫“卜健辽”,谐音“不见了”。
开会现场也很真实,乱遭遭的桌面,在会议没开始之前,吃零食的吃零食,唠嗑的唠嗑,讲一些没用的废话。
会议开始后,还要互相商业吹捧,该做的一样没落实,问赵补拙场地找了吗?他说找了,四五个地方,但还没来得及去看,他说:这是下一部要做的事。学到了,什么叫高情商回答领导的问题。
拉赞助的贾欣欣,把微商吹成国际化妆品公司,把按摩店说成是国际保健品公司。
面膜公司承诺给赞助,但后来硬是从给资金变成了资源置换,给了两箱面膜。贾欣欣最后还说:总比啥都没有强,给了两箱,还挺多的。
在春晚的前期宣传环节,负责宣传的“钱木柚”找到设计做春晚海报,春晚筹备组要求海报红色、有虎、字大、喜庆,要不同寻常,够骚,但因为预算有限,钱木柚和设计师斗智斗勇,结果出来的成品成了这样。
所有人都在表演“说废话”的艺术,一本正经的敷衍了事,弹幕一直在问:他们是怎么做到不笑场的?
说到导演卜健辽,他不仅迷路了,还因为英文不好,根本找不到。于是找了另外一个得过“金葵花国际电影节”大奖的独立电影导演,他的背书被小伙伴吐槽说像是野鸡电影节的奖项。
新来的导演一上来就吐槽:春晚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很多人可能活在一种集体的幻觉里,为了排春晚而排春晚,为了看春晚而看春晚,它就是一种媚俗、刻奇的存在。
根据导演的说法你就知道,这个春晚到后面一定会搞砸。可讽刺的是,即使搞得一团糟的晚会,结束之后,大家依然说浙“圆满成功”,自我感动。
电影中没有一个镜头是浪费的,所有不能被解释的事和人到最后都能在电影中找到闭环。
比如说负责宣传钱木柚的脸为什么会变红,一开始大家都猜不透,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贾欣欣拉的微商资源,钱没找来,而是给了两箱三无面膜,起先送了几张面膜给几位主持人,后来又分给同事,结果就······给整过敏了。
关于这个过敏梗,后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伏笔,其中一个女主持的脸也不幸中招。
还好,后来贾欣欣又找到了一家保健品公司,拉来了真金白银的赞助,可对方的要求是要在春晚的舞台上全程展示他们的产品,外加给老总的女友加个唱歌节目。这两个点,也是春晚的笑点伏笔。
看台上放不下的保健椅,被放到了舞台下,老赵被五大三粗的推拿师按摩了几个小时。
采访时,玩轮滑的男孩,是后来晚会上的重要一环。
那两个海选时落选的rap,是晚会的最大亮点,最大笑点,也是最成功的节目。
皮卡丘也不是随随便便出现的。
在捡垃圾的大爷,说话头头是道,想不到原来是失踪的导演卜健辽。
看似不靠谱的盲人演奏,实则很生动。
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一个镜头是被浪费的,所有人的卖力表演都很成功,所有的笑点都能让你笑到不行,清楚的记得,我家老陈在看的时候,笑到滚在地上捶地板。
伪纪录片形式,加上二次元梗,配合B站弹幕,成就了一部“特殊喜剧”。这部电影的每一帧都在用生命恶搞,这就是《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的精髓所在。
每个伏笔都能到最后收尾,这是大部分电影都做不到的,甚至是大片,在某种意义上也会埋下不少坑,但它不一样,完整到不像一部华语电影,荒诞的不像是一部电影。
片中的笑点来自于普通人的笑点,当春晚抽备组在聚餐时遇到落选的rap兄弟,一个在送外卖,一个在厨房忙活,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泪点,每个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啊,他们也渴望能有自己的舞台,唱自己的歌,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可现实总能在不经意间将他们打回原形。
一部电影优不优秀,就在于匹不匹配它的类型,《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是喜剧类型,它的成功在于:起码让我笑的很大声。现在能让人自然笑出来的电影不多了,珍惜吧!这个时代本来就是荒诞的呀,难道不是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