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翔山 2022-10-18 发布于山西

吴旭君,女,福建德化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国防医学院护理科。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74年任毛主席保健护士长,1954年至1964年兼任中央警卫局中南海保健处护士长。1969年至1987年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科主任、副院长、副主任护师。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毛主席与护士长吴旭君在一起

对于死亡问题的思考,伟人一直以来都有着很深的见解。不单单是在人生暮年,在其他不同年代、不同的场合,毛主席对死亡问题都有过很多次深谈。

比如1961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在与蒙哥马利元帅聊天时,他就提到了旁人所忌讳的死亡问题。于死亡,他有着超乎常人的坦然心态。

在1964年举行的一次军队干部会议上,他再一次谈到了死亡问题。老人家说:“原子弹下来,就一条路——见马克思。人年纪大了也会死。一个人如果负担太重,死亡反而是一种很好的解脱。”

1973年,此时已经八十岁,进入人生迟暮之年的毛主席,再一次向澳大利亚总理感叹道:“自己活不到革命结束了。他已经跟上帝打好了招呼。”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1976年,毛主席与尼克松的女儿、女婿在中南海书房会谈时的场景

1976年,毛主席生命中最后的一年,在迎接尼克松女儿的一次会谈中,垂垂老矣的毛主席再一次说到了让人无比感伤的话来:“一个人负担太重,死则是一种解脱。”

毛主席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关注死亡问题?这个问题一时间还不好寻找到源头,或许是青年时代,亦或许是革命年代,这个问题还需要学者专家们去解读。

如今早已经是苍苍白发的吴旭君对后来人说,自己记忆里与主席的众多谈话中,让她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当属1963年罗荣桓元帅病逝以后,那一次,主席饶有兴致的和她交谈了很久。尤其是对于个人的死亡问题。主席那天谈及了很多。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毛主席在罗荣桓元帅的追悼会上,神情哀伤,悲痛不已

1963年12月16日,戎马一生的罗荣桓元帅因病逝世。作为昔日的战友,毛主席得知噩耗,顿时心如刀绞,接连几日都沉默不语。

吴旭君后来回忆道:“主席当时拖动着颤抖的双脚,来到北向罗帅告别。参加完罗帅的追悼会以后,主席情绪低落得很,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那段时间里,他都很少言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但大家又很难猜透主席心中真正所想。”

直到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主席主动向身边的护士长吴旭君攀谈起来。吴旭君清楚地记得,那天主席主动向她提起了自己的母亲。

“我喜欢我的母亲。她是个善良的农村妇女,待人诚恳。”当时吴旭君就在主席的床边坐着,自己就像一个刚懂事的孩子,认真地聆听长辈讲故事一样。

那天主席也不停地抽着烟,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毛泽东三兄弟早年间与母亲的唯一合影

“尽管那时候她不懂什么是群众关系,但她平时的善举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母亲死的时候,很多平日里受到过她恩惠的乡邻,都前来为她送葬,长长的队伍表明了她很得人心,这点和我的父亲死的时候很不一样。他待人平时太刻薄了。这些事,我总是忘记不了。”

吴旭君听完主席这番话有点狐疑,因为在过往看过的报道中,她知道主席父亲去世时,主席正在外面参加革命,并没有在身边呀?带着心中的疑问,吴旭君问道:“您父亲去世时,你不是不在身边吗?”

“我不在就不能听别人说嘛?”主席如此回答道。

“你对你母亲怎么个好法呢?”吴旭君好奇地问道。主席摇了摇头说:“我作为儿子不够格呀。生不能尽忠,死不能尽孝。我就是这样的人。”

“这也怪不得你。您那么早就投身于革命,寻找真理,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怎么大的贡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孝敬了父母。”看到主席如此的责怪自己,吴旭君赶忙这样安慰说。

“你对你母亲好吗?”主席反过来询问吴旭君。

“好”。吴旭君补充说,“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那时候我才七八岁,刚刚懂事。在我的记忆里,依稀记得母亲死后,亲属帮忙把她的遗体从床上搬到了地下,然后用一张白色的床单将母亲的遗体遮盖住了。”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我清楚的记得,母亲去世那天,我特地穿了母亲在世时给我缝制的红色小褂,我就跪在她身边,一边烧纸一边哭泣,我想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母亲。大人们说烧纸是在给母亲送钱,我虽然不理解这种行为,但还是照着去做了,她在一定程度上安慰了当时我悲伤的心灵。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这是迷信的行为。不知道对不对,但总感觉不好。我认为这样的政策,应该改一改。”

“要改什么?”主席听着有点疑惑。

“我认为对一个人好与坏,要在他活着的时候好好对待他,等到人将来不再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反而现在的风气不是太好,人死后又是办酒席又是吹拉弹唱的,我觉得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这样虚假的孝道不要也罢。不知道主席您怎么看待这点?”

听到小吴的这番话后,主席先是思索了一番,然后说:“当然,在革命队伍里追悼会还是要开的,这也是一种寄托哀思的方法。这不像老百姓们那样办红白喜事一样热闹。不过你的提法有一定的道理,容我考虑下。”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毛主席早年与吴旭君(右二)等人的合影

吴旭君刚刚打开了话匣子,说话也没有保留,说完后才感觉到似乎有点不妥,就带着疑问的语气问道:“主席,您是不是觉得这个想法不对?”

“我还要想想。作为政策,还要考虑。”主席这时还在继续抽着烟,然后沉思了一会儿,突然来了一句让吴旭君很吃紧的话:“我死的时候你不要在我跟前。”

吴旭君被主席的话着实惊到了,主席身体目前还健硕的很,怎么会突然讲这样的话?但出于对主席的尊重,她思索了下说道:“我是您的保健医师,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怎么会不在您身边呢?我的本职工作就是照料您的身体健康,您的身体出现不适,我都要在您身边为您治疗呢!”

“不,我死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在我跟前。”这时主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说话语气。

看着一脸惊愕的吴旭君,主席解释道:“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我曾经对她说,如果将来你有老去的那一天,我不忍心看着您离去,我想把你最美好的样子留在我的记忆中,到时我要离开一会儿。母亲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听了我的话,她表示很理解,也同意了我的观点。所以,在母亲病重的时候我没有第一时间回去,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始终是她活着时候的样子。”“同样,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的生命做到尽头且不可逆转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给你留下一个美好的样子,不希望你们看到我痛苦的样子。”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吴旭君总觉得人活得好好的时候,老谈死,显得特别不吉利。她就想着转移话题,主动开口说:“咱们聊点其他的吧,别老谈死了,多不吉利呀。”

这时主席又展现出自己不一样的一面,他连忙说:“我这个人一辈子就喜欢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别人越是要回避死亡,我越是要谈。革命年代,我有好几次差点要死了,可是我还是幸运的活到了现在。别人都说我是命大。但是,我是不信这种说法的。我是相信辩证法的,在我看来,有胜利就会有失败,有新生就会有死亡,有正确就会有错误。冬天过去就是春天,夏天热完了,就到了春天。平日里的生活中,你都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吗?”

主席最后的这番问话,让吴旭君有点窘迫,她略带羞涩的说:“主席,我们平时的研究都是很小范围内的,不像您这样宽博广泛。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更多研究的是人的生老病死问题。相比于其他,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虽然生老病死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却极为的繁琐复杂,人类医学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解析探索,无穷无尽。比如,如何提高优生率,如何延缓衰老,针对众多的疑难杂症,怎样才能找出更高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医学界去探索与攻破!”

听完小吴的话,主席也极为满意的笑了笑,他掐灭了手中的烟头说:“讲的很不错嘛。看来你是承认生老病死是生命各个时期的必然表现。那么,按照科学规律来讲,我和罗荣桓同志一样,也有死亡的那一天,将来也是要火化的,这点你信不信?”

讲真的,吴旭君当时的心情真的有点郁闷,主席今天到底是怎么了,一直对死说个不停。他的每一次讲话,都让吴旭君很难对答。

就这样沉默了一会儿,主席主动打破寂静,询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不说话了?”

“主席,咱们不要谈这个问题,换个话题吧。”此时的吴旭君想极力地想转移话题点。

然而兴趣正浓的主席怎肯中途停下,他再次用坚定的语气说:“你不要回避话题喽。这个话题不能断,我们要把它讲透。今天看来你有点局限,思想不是放得很开,就给你一点时间去思考下这个问题吧。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书叫《形式逻辑学》,你拿着去读下,明天我们再接着这个话题聊。”

令吴旭君难以畅快表达的聊天虽暂告以段落,但凭借她对主席多年的认识,知道主席向来说话做事认真,说要检查就一定会检查的,为了不至于第二天回答不上来,她赶忙去主席书房的书架上找到了那本书,借着休息的功夫,认真地读完了整本书。

第二天,吴旭君陪伴主席用完午餐以后,已经是当天下午,那天主席没有选择午休,还是直接从餐桌走向了沙发。坐下没多久,主席就开口问道:“怎么样,昨天推荐你看的那本书看完了吗?我们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聊吧。”

因为有昨天的铺垫,且做好了心理准备,小吴今天的状态比昨天好上不少,对于主席的问话,她也是有条不紊的回答说:“看完了,就是看的不够深刻,有些问题看的还是似是而非。”

“形式逻辑讲的是什么?”此刻的主席像个严格的老师似的发问。

就在吴旭君想要把逻辑学的定义背给主席听时,主席似乎觉得自己问的有点太笼统,就补充说道:“既然你对全书都有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你就根据概念、判断、推理举个例子,看看你能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毛主席与吴旭君的合影

嘿!主席真是个严厉而又“刁钻”的老师,小吴没想到主席会这样问。她思索了会说:“所有金属都是导体,铜是金属,所以铜是能导电的。”

听到这里,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主席表示:“讲得不错,那你再结合昨天我们谈的例子,举个例子我听听。”

主席这个例子实在让吴旭君难堪,从情理上来说,作为毛主席的护士长,她的唯一工作职责就是保护主席的身体健康,尽自己专业的最大可能,确保主席长寿,不被疾病所困扰。虽然是一名医生,也知道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逃脱不了的历史宿命。但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愿意从自己嘴中说出对老人家不吉利的话来。当下的中国,实在是太需要他了。相比于残酷的死亡,她从内心的情感中多么希望伟大的领袖,能够长命百岁。

她实在无法从残酷的“形式逻辑中”找到运用,所以她直接坦率的回答道:“昨天的事情,我本人实在是无法找到例子来。”

看到小吴如此的难堪和不知所措,主席主动接过话来,既然你不愿意举例子,那还是我自己来说吧。这时只见主席洋洋得意的掰着手指做出比喻来:“是人都是要死的,无论早晚,这是一个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毛泽东是人,这个判断是没有错的,所以由此可以直接推测出,毛泽东将来有一天也终究会死的。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说完这段沉重的话以后,主席似乎觉得还不够充分,继续补充着说:“我曾经不止一次设想过自己的死亡,我的死法不外乎五种。第一种是我在两年前就对蒙哥马利元帅说过,是被人开枪打死;第二个,是我外出巡查的时候,不小心火车发生意外,火车行驶在铁路上,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这是在所难免的;第三种,我比较喜欢在江河湖海中游泳,可能会在水中淹死;第四,就是发生病菌感染,被小小的细菌杀死,可别小看这些杀人的病菌,厉害得很哩!;第五种,坐飞机发生空难而死。”

说到最后一条的时候,主席自己都忍不住的笑了,他说:“这些年来,中央考虑到我的安全,一直不叫我乘坐飞机,怕发生危险。飞机是一种很快的交通方式,我想将来有一天,还是会乘坐的。总之,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喽。”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人生晚年的毛主席

看着主席笑得如此开心,吴旭君却一点也笑不起来。作为主席的护士长,听了老人家说了怎么多不吉利的话,内心很不是滋味。她看着主席无奈地说着:“主席,咱能不能不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了?”

主席听了却不以为然,她指着小吴的鼻子:“你这个人还有点迷信呢。你还是个搞自然科学的呢,更应该知道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

老人家紧接着又说:“等我将来死了,你们开个庆祝会。你还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穿着鲜艳漂亮的衣服,要开开心心的去参加庆祝会,然后大大方方地上台去讲话。”

“讲什么?”吴旭君一脸茫然地问道。

“你到时候就讲:同志们,今天我们来开一个庆祝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是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如果不死人,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可能是说累了,也可能是在重新思索问题,沉默了一会儿,主席便认真地看着小吴对她说:“我活着的时候比较喜欢吃鱼,将来我死了,你们就把我的遗体火化了,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海湖泊里。你就对那些鱼儿说,快点吃了他吧!毛泽东生前吃你们,他死后你们就吃了他吧,吃肥了好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干部的合影

嗨!听到主席的这番话,让吴旭君一脸的茫然,主席这是在说什么胡话,她赶忙急速的摇着自己的头说:“不能,这万万不能。平时我什么都能听你的,但这件事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干的!”

听完小吴的一番话,主席不开心了,脸上顿时显现出一丝不悦。他说:“你在我身边工作,当然也不能例外。你要知道,我是在协议里签过字的。我一直以来主张的是火葬,你是我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应该要理解支持我的呀。我是带头发起人,如果我自己都不实行这一点,还有谁会执行?”

“你还订了什么协议,跟谁订的?”小吴惊奇地问。

“和中央的同志们,在怀仁堂签的名,不信你去查。照此办理大有好处,留下我的遗体会增加人民的负担啊。”

也是多年后,吴旭君才知道主席空中的协议是什么。

现摘录全文如下: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第一个签名的是毛泽东。日期是1956年4月27日。签名的还有其他中央领导及党内外同志136人。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了。当时出于国家的局势稳定,中央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永久保存,并在第二年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做,是否有违主席生前火化的遗愿?但从当时的大局来看,从全国人民当时内心的愿望来看,这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就像邓小平在1980年8月21日和23日,接受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提问时,说得一样。他说:“粉碎四人帮集团以后,在全国人民的呼声下,从大局出发,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五十年代,毛主席本人曾率先提出火化遗体,自保留骨灰,不留遗体,而且不修建坟墓。毛主席是首先的倡议者。当时中央和全国各地的高级干部,包括我本人在内,都在这份倡议书上签了名的。现在这个签名册还都在。粉粹“四人帮”以后做的这些事,是根据当时的历史状况做出的一个求稳的决定。”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静卧在水晶棺中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如今,伟大领袖已经离我们远去45个年头了,再过几日就是老人家的忌日了,这是多少中国人难以忘却的日子。无论我们这个民族遭受多少苦难,只要看着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内心就充满了力量。老人家也一直用他那充满睿智的双眼,凝视着我们这个民族。

老人家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的“生死观”作为他的思想,也成为了他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在这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的博大胸怀和对死亡无所畏惧的精神食粮。

毛主席逝去多年后,吴旭君仍然清楚地记得1963年12月的某天下午,老人家睡在床边和她攀谈时的情景,她依然清晰地记得主席的那句话:我死的时候你不要在我跟前,我不想让你看到我痛苦的样子。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人生晚年的毛主席

从1953年到主席身边担任护士长,到1974年离开,吴旭君整整陪伴了主席21载春秋。1976年主席去世的时候,虽然吴旭君已经离开主席身边两年了,但在主席病重的时候,吴旭君还多次去探望主席,并和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陪伴老人家度过了人生最后一个春节,但她也确实没有见到主席临终前的样子。

正像13年前主席对她当初所说的那样,他确实留给了吴旭君一个美好的样子。在后来几十年的岁月里,吴旭君的脑海里还时常浮现毛主席灿烂微笑的样子,它是那样的亲切和让人怀念。于吴旭君而言,主席美好善良的想象将永远留在他的心中。

主席生前和死后都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进入人生晚年的主席同衰老、疾病做了顽强的斗争。在1976年9月9日,老人家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那一刻,他终于得到了自己口中的解脱——一个人如果负担太重,死亡则是一种解脱。这句话多少年后,依然时常浮现在吴旭君的耳旁。

13年前与毛主席的一个约定,76年主席去世以后,吴旭君执行了45年

人生晚年的吴旭君

如今早已经白发苍苍的吴旭君,再想起当年自己和主席对于“生死观”的观点她早已接受。与主席当年的约定,每逢主席生日和祭日的时候,她都会穿着鲜艳的花衣服或红衣服,到毛主席纪念堂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一做便是45年。她要让他看到,自己是在履行诺言。

如今人们更多地接受了他那辩证法的思想,毛主席他老人家知道后一定会含笑九泉。

文末的最后,笔者想感叹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你离去的第四十五个年头里,人们真的很想念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