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药浴对皮肤病的治疗

 蔚蓝色淼 2022-10-18 发布于河北


梅斯皮肤新前沿 2022-10-17 20:05 发表于北京

中药药浴疗法是指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病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中药,加入沐浴水中,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疗法是通过不同药物与物理治疗效果相协同,达到清热解毒、养血润肤、软坚散结、杀虫止痒等作用。一般来讲,可分为全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全身药浴又可分为擦洗、淋洗、浸洗、熏洗等;局部药浴又可分为擦洗、淋洗、浸洗、熏洗外,还有荡洗、头面浴、手足浴、坐浴、目浴等多种。

图片

药浴功效

药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加速组织的再生和细胞活力,促使组胺样物质排出,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肌肤、孔窍深入腠理,疏通汗孔,从而达到驱逐风寒,疏通淤滞,祛风止痒的目的。

《礼记》记载:“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到明清时代,药浴已发展得颇为成熟而被人们普遍应用。

吴师机在《理淪骈文》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虽治在外,无殊治内”等论断,从理论上指导中药药浴在日常治疗中的作用。

药浴方法

1.将中药材装入棉纱布袋中,加5L左右的水,用大锅煎煮后,将药液放至浴盆,加入适量温热水,水温调至40℃左右。

2.患者将躯体及四肢浸泡于药液中,浴时可用软布或毛巾轻轻拭洗,禁用肥皂。

药浴机理

药浴的整体作用是指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近些年来,人们对中药药浴外治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认为药浴外治除药物直入血液循环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外,还有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有人研究中药经皮肤吸收的途经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药物通过皮肤粘膜吸收,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细胞间质扩散)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另外角质层经水合作用,使药物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其二,药物对皮肤局部的刺激,通过药浴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退肿作用;另外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促使机体某些抗体的形成,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总之,通过皮肤的刺激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防治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图片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辛味药多含有挥发性物质,易于水煎浸出,适合于皮肤给药,如白芷、藁本等;苦味药大都含有生物碱和苷类,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如苦参、黄柏等;甘味药主要含有机体代谢所需的氨基酸、多糖类等营养物质,以扶正祛邪,如地黄等。

通过配伍,相互协同,中药药浴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疗效稳定、副作用小、温和无痛苦等优势,患者接受度普遍较高,尤其适合各类不适合系统用药的皮肤病患者。

药浴适应证

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瘙痒症、结节性痒疹、荨麻疹等
来源:青岛金肤康皮肤病医院 
编辑:niya
声明:本文转载,仅用于学习交流,非营利性目的,喜欢本文章可以关注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