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大观 | 天上人间诸景备:圆明三园胜境

 十一贝子 2023-03-08 发布于北京

御园概览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挂甲屯以北地段,原本是康熙帝第四子胤禛的藩邸赐园。学界一般认为,此园与其他几位皇子的花园同时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胤禛继位为雍正帝后,在原有基础上大加扩建,构筑了一座庞大的离宫御苑,从雍正三年(1725年)开始在此园居理政。
乾隆帝即位后,两次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添建和改建,并先后在东侧和东南侧开辟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又将绮春园以东的熙春园和长春园以北的春熙院纳为附属园林,形成“圆明五园”的格局,设圆明园总管统一管理。
嘉庆年间对绮春园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和改建,使得圆明园达到最鼎盛的境地。嘉庆七年(1802年)和道光二年(1822年),春熙院和熙春园被分别赐与庄静固伦公主和惇亲王绵恺,“圆明五园”就此变成了“圆明三园”。道光、咸丰年间对圆明三园仍有局部的增建、改建和修整,但规模相对较小。
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三园惨遭英法联军焚掠,同治、光绪年间清廷均曾计划重修,但因为耗费过大而中止。三园此后又历经各种劫难,最终彻底沦为废墟,被视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国耻纪念地。
圆明三园平面图
圆明、长春、绮春三园以倒品字形彼此相连,是平地建造的大型山水园林,总面积约350公顷。外围宫墙总长达10公里,设有19座园门,园内通过山丘、水系、游廊、围墙的分隔形成各有主题意趣的不同景区,相当于若干园林的集合体,因此被称为“万园之园”。
三园水面大至福海,小至溪流,聚散离合,萦回曲折而又彼此相通,形成完整的水系。开辟水景的同时以土石堆叠假山,脉络连贯,蜿蜒起伏。山水之间培植数以万计的花草竹木,修造大小建筑群总计120余处,主要以厅堂楼榭等游赏性的景观建筑为主,同时拥有相当数量的宫殿、居所、佛寺、祠庙、戏楼、市肆、藏书楼、陈列馆、船坞等特殊性质的建筑,类型极为丰富,全面展现了清代皇家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宫廷匠师的杰出智慧。

圆明风光

圆明园是三园的核心,规模最大,景区最多,乾隆帝于乾隆九年(1744年)钦定了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并一一题诗,宫廷画家唐岱、沈源合作绘制了一套《圆明园四十景》。这套图画当年被法国侵略者劫走,至今仍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此外还有若干其他图画、设计图样和老照片传世,成为我们今天领略昔日圆明园胜景主要的图像依据。
圆明园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包含宫廷区、前湖、后湖以及后湖以北的景区,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分布若干景点。由于建设时间漫长,全园整体性较弱,但每一景区都有非常精彩的手笔,值得称道。
正大光明
西部的宫廷区和前湖、后湖区形成了明显的中轴线。南端设大宫门和二宫门以及朝房、各部值房和茶膳房、药房等生活辅助机构。二宫门内的七间正殿名为正大光明殿,是四十景中的第一景,也是圆明园中最重要的朝会空间,地位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皇帝园居期间,照例在此举行万寿节朝贺庆典、臣藩筵宴和科举考试。殿左右各有五间配殿,东侧设游廊而西侧不设,故意表现出不完全对称的形式。殿北以剑石叠成大假山寿山,形如屏风。
正大光明殿的东侧是勤政亲贤景区,由四组并列的院落组成。最西为五间勤政殿,前出三间抱厦,室内分隔复杂,清帝园居期间,一早就在此批阅奏折、接见大臣,到中午才休息。
九洲清晏
正大光明殿后有一片湖面,称作前湖,湖北岸即为九洲清晏景区,由东、中、西三路复杂的庭院组成,是清帝和后妃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中路最北的九洲清晏殿为清帝在圆明园最主要的寝殿。东路是嫔妃生活区,从南至北依次布置宫门、天地一家春正殿、七间后殿和十五间泉石自娱殿,咸丰年间慈禧太后做懿妃时就住在正殿中。西路主要构筑了一些书斋和楼阁。
正大光明殿的西侧是长春仙馆,雍正时期皇子弘历曾经在此居住,弘历继位为乾隆帝后将这里改为太后寝宫区。
镂月开云
九洲清晏北面的一大片水面是后湖,湖沿岸环列九岛,除了九洲清晏之外,还有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八景。这些景致大多在康熙年间就基本建成,雍正继位后另加扩建。其中镂月开云原名牡丹台,位于九洲清晏之东,前殿梁架以珍贵的楠木建成,屋顶铺设蓝绿两色琉璃瓦,周围培植几百株牡丹,灿若云霞,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亲王胤禛曾经侍奉康熙帝亲临此处赏花,见到皇孙弘历,祖孙三代天子汇聚一堂,传为佳话。
坦坦荡荡金鱼池遗址
坦坦荡荡原名金鱼池,辟有一个方形的水池,四面以汉白玉栏杆围合,池中建水榭、方亭和平桥,池中堆叠山石,蓄养很多珍贵的金鱼,清帝经常在清晨时分来此喂鱼取乐。
勤政亲贤东侧的洞天深处是皇子的生活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以“田”字形平面布置四所庭院,整齐划一,分供各位年幼皇子居住;西面的建筑用作皇子读书处,其间流水穿插,亭台交错,颇有意趣。
后湖以西有大片空地,东侧堆筑山阜,西侧长河纵贯,在此设有山高水长一景,作为清帝骑马、射箭的场所。主体建筑是二层七间的山高水长楼,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在楼前搭建大蒙古包,场景类似避暑山庄万树园,同时还摆设花灯,燃放烟火,大摆宴席,举行各种娱乐表演,蒙古王公、外国使节以及朝廷重臣欢聚一堂,是清廷最重要的节日仪典之一。
万方安和建筑烫样(模型)
后湖之北散布着万方安和、武陵春色、月地云居、濂溪乐处、水木明瑟、日天琳宇、汇芳书院等景区,水面以分散为主。万方安和是一座“卍”字形的建筑,居于水面之上,以独特的平面形式寓意“天下太平”。
武陵春色再现了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之景,平时需要乘船沿着桃花夹岸的溪流,穿过一个8深的石洞才能进入其中,见到朴素的农家小院,体验壶中天地的乐趣。
安佑宫
武陵春色西侧的月地云居又名清净地,是一座大型佛寺。月地云居西北的鸿慈永祜又名安佑宫,与景山寿皇殿一样属于皇室祖庙性质,格局端严,殿堂高峻,红墙黄瓦,古柏森森,与圆明三园其他建筑风格差异很大,正殿九间,采用重檐歇山顶,其中供奉历代清帝画像,后世皇帝园居期间定期来此参拜。
澹泊宁静田字房
往北有多处空地开辟了稻田,其间建造了一座“田”字形的建筑,俗称“田字房”,景名为“澹泊宁静”。其西的映水兰香设有观稼轩、稻香亭、多稼轩,都以农田为主题。其北的水木明瑟临水建平台,曲池中蓄养游鱼,雍正年间另在一条溪流上建造了三间风扇房,室内以西洋水法装置推动翎毛风扇,可供皇帝在此纳凉避暑。水木明瑟北面的庭院中建有藏书楼文源阁,与紫禁城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一样,都以宁波天一阁为蓝本,采用两层六开间的形式。
曲院风荷是圆明园仿杭州西湖十景的实例之一,位于后湖东侧,南部辟为大片水面,水中遍植荷花,中央横亘一座九孔长桥,桥东西两端各竖一座牌坊,北面小岛上布置一组建筑。
坐石临流
后湖的东北侧为坐石临流景区,范围较广,雍正年间仿浙江绍兴兰亭在西部蜿蜒曲溪之上修建了一座重檐方亭;东部设有同乐园大戏楼,主体建筑清音阁共分三层,用作戏台,阁北为观戏殿,是清帝与后妃、大臣看戏的场所。大戏楼西侧有一条长长的买卖街,两边设有各种店铺,吃喝穿用应有尽有,每逢正月十五前后开市,以太监扮演店员,皇帝、嫔妃和宠臣光顾购物,热闹之极;其北的舍卫城是一座大型佛寺,其北侧的西峰秀色在一个大岛上布置格局灵活的大小院落,西面对岸假山耸秀,形如江西庐山,称“小匡庐”,以西洋水法引水形成瀑布。
紫碧山房遗址
圆明园的北部以虎皮石墙分隔出狭长的一区。西北角堆有全园最高的假山紫碧山房,象征着昆仑山。西峰秀色之北的鱼跃鸢飞景区跨水建造了一座正方形平面的楼阁,与长河、村舍、林木相依,景致富有生气。鱼跃鸢飞东侧的北远山村在河两岸设有鳞次栉比的村舍,以北部的大片稻田为背景。再东的若帆之阁以楼阁、耕云堂、碧澜亭等建筑临水而居,其东数十步另建武圣祠和土地庙。东北角的小景区名为天宇空明,南临河流,北倚园墙,登上其中的清旷楼,可以俯瞰园外的大片农田。
蓬岛瑶台
圆明园东部的大湖形状接近正方,水波澄净,象征着东海,定名为“福海”,湖中央筑有三岛,一大二小,形成摹拟海上仙山的蓬岛瑶台之景。福海周围散布着平湖秋月、涵虚朗鉴、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等景区,彼此各据水面,岗阜回萦,形状曲折。
北岸的平湖秋月同样以杭州西湖同名景点为模仿对象,北依土山,南接福海,松散地点缀了一些楼阁、水榭、亭轩,其中有一座重檐方亭高居石台之上,悬挂“两峰插云”匾额。
涵虚朗鉴位于福海东北岸,建筑疏朗,南端有一座三间小轩面西而立,悬“雷峰夕照”匾额。涵虚朗鉴以南为接秀山房,再南的别有洞天又名秀清村,很有江南山村水乡的韵味,雍正帝在位时曾经在此秘密烧制丹药。
夹镜鸣琴位于福海南岸,主体建筑是一座亭桥,南北两侧临水,如夹明镜之中;其东侧山巅建有一座广育宫,坐南朝北,正殿供奉主生育的女神碧霞元君,宫中的后妃、公主经常来此祭拜求子。
福海西南岸的澡身浴德临水设有几组建筑,格局分散,每年五月端午节期间,福海中照例举办龙舟表演,清帝经常光临本景区的澄虚榭和望瀛洲亭观赏龙舟。澡身浴德北面的廓然大公景区规模较大,中央辟有形态近方的水池,池南建廓然大公正堂和双鹤斋,与大片柳树相依,池北模仿无锡寄畅园堆叠假山。
方壶胜境
涵虚朗鉴的北侧是方壶胜境,其名源自东海三山中的方丈,规模宏伟,由9座重檐楼阁和3座重檐亭子组成“山”字形平面,屋面铺设黄、蓝、绿各色琉璃瓦,梁枋彩画绚丽,下部砌筑汉白玉栏杆和台基,恍若琼楼玉宇,是圆明三园中最华丽的一组建筑。西侧建有三潭映月小景区,以游廊串联一组建筑,水中仿杭州西湖筑有三座小石塔。
四宜书屋景区位于三潭映月之西、平湖秋月之北,格局简单,乾隆二十年(1755年)遭遇火灾,乾隆帝南巡后下旨在此改建了一座安澜园,格局模仿浙江海宁陈氏园。

长春奇趣

圆明园东侧的长春园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间,主体部分以洲、岛、桥、堤将一个大水域划分为若干水面,建有澹怀堂、含经堂、淳化轩、玉玲珑馆、思永斋、海岳开襟、茜园、如园、鉴园、狮子林诸景,山水建筑彼此呼应,浑然一体。
长春园南侧建有宫门,其北设有一道牌坊门,门内建五间正殿澹怀堂,尺度明显小于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东西设配殿各五间,殿后建有一座方形的众乐亭。此堂是清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另一处重要场所。
含经堂遗址
含经堂位于长春园中央位置,是全园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也是乾隆帝精心打造以备退位后养老闲居的寝宫,地位类似紫禁城中的宁寿宫。此组建筑采用东中西三路并列的格局,中路正殿为七间含经堂,殿后淳化轩的形制与紫禁城宁寿宫的乐寿堂很相似,面宽七间,进深三间,室内设有东西暖阁和二层仙楼。轩前庭院中布置取自太湖的奇石和移自天台山的奇松,还有两株梅花,直接栽种在地上,以花罩遮蔽,是北方极为罕见的花木之景。院两侧回廊中镶嵌根据北宋《淳化阁贴》重新镌刻的石碑,展现了历代名家书法的风姿。
含经堂东侧岛屿上设有玉玲珑馆,其中包含正谊明道、林光含碧、鹤安斋、澹然书屋等建筑,还设有西洋水法。玉玲珑馆南侧的映清斋是一组书斋建筑。含经堂西南大岛上建有思永斋院落,主体建筑是一座前后七间的工字形平面大殿,其北以游廊环绕一个八角形平面的水池,池北建泠然阁;东部五间林屋的北侧有一个小院,其中堆叠假山,以模仿杭州南屏山慧日峰,还以一组锡铸的建筑模型摹拟南屏山下的汪氏小有天园。
海岳开襟位于思永斋北侧水面的圆台上,圆台直径约90,建有一圈游廊,中央为三层楼阁,比拟仙山楼台。
狮子林遗址
长春园四周沿水岸分散布置了一系列的景区。西南岸上的茜园是一座很有江南韵味的园中园,空间曲折,又从大湖中引水为池,池上架设曲桥和过河廊,西部院中竖立的大型湖石青莲朵来自杭州德寿宫遗址。
西岸的得全阁又名天心水面,面东向湖而立,其南北两侧分别建有宝云楼和远风楼。北岸从西往东依次为法慧寺、宝相寺、泽兰堂、转湘帆,规模都不大,东北岸的狮子林仿自苏州同名园林西南岸还有两处写仿江南园林的园中园,一为鉴园,以扬州趣园为原型;一为如园,以江宁瞻园为原型
谐奇趣遗址
长春园的北部有一片特殊的西洋楼景区,平面呈“T”字形,其中包含谐奇趣、方外观、养雀笼、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等建筑和大量的喷泉、雕塑、植物,由供职于宫廷的欧洲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蒋友仁等与中国匠师合作设计完成,主要表现为欧洲18世纪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风格,兼采中国传统建筑手法,是中国皇家园林中首次大规模仿建西方园林与建筑的重要实例
首先建成的谐奇趣位于西部,以三层水法殿为主楼,左右以弧形游廊连接两座八角亭,楼前辟有海棠形的喷泉水池。其北为黄花阵,仿欧洲园林中的迷宫,以砖墙分隔成复杂的路径,中央建有一座西式穹顶八角亭。东侧的养雀笼设一座西式牌坊门,门内库房中蓄养孔雀等各种观赏鸟类。再东的方外观是一座二层小楼,传说是乾隆帝所宠的维尔族香妃的礼拜场所,其对面建有五座竹亭。
海晏堂铜版画
方外观东侧的海晏堂是西洋楼组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西部为十一间水法楼,东部为蓄水楼,同时在西面设大型喷泉水池,池岸竖立十二生肖铜首坐像,按十二时辰顺序依次喷水,近年来经常引起社会关注的拍卖会上的“圆明园铜兽首”就来自这里。中央位置沿南北中轴线设观水法、大水法和远瀛观三处景观,其中观水法是一座石屏风,面北背南,前设宝座,供清帝在此欣赏喷泉。
大水法与远瀛观遗址
大水法依托一座巨大的西洋石龛,前设椭圆形水池,池中的梅花鹿和池边的铜狗、铜兽可一起喷水,左右另有两座十三层的喷水塔,水花四溅,蔚为壮观;远瀛观采用倒“凹”字形平面,面宽十一间,梁柱拱券雕饰精美,中央圆卷中刻有时钟图案。大水法东侧的线法山是一个圆形的土台,以黄绿琉璃矮墙围合出盘山小道,可供清帝骑马登山,东端的方河是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其东岸南北对称竖立七道石墙,呈“八”字形,墙上悬挂西洋油画,称“线法画”,具有深远的透视感,成为一道特殊的布景。
这座西洋楼的建筑密度很大,以集锦的方式展示了各种欧式楼阁、亭台、喷泉的形象,植物修建整齐,与中国传统园林风貌迥异,反映了清代帝王猎奇的心理,艺术成就有限,却是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例证。

绮春秀色

绮春园位于长春园之南,乾隆年间在合并了一系列王公大臣的赐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因此表现为若干小型园林的集锦,通过曲折的大小水面与连绵的山冈构成松散的整体。园内设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凤麟洲、含辉楼、澄心堂、湛清轩等近30处建筑群。嘉庆年间加以进一步的扩建,道光、咸丰年间主要用作太后、太妃的园居之所。同治年间慈禧太后试图重修圆明三园时,将绮春园改称为万春园,预备用作自己的养老之地,还曾经亲自勾画设计草图,但是未能重建完成。
绮春园东南侧设大宫门和二宫门,门内为五间正殿迎晖殿,原名勤政殿,东西设有配殿,其北为七间后殿中和堂。中和堂以北地段为寝宫区,其核心建筑为工字形平面的敷春堂,前后各五间,中间以穿堂连接,曾用作嘉庆帝的临时寝殿,道咸时期为太后寝殿。
敷春堂周围院落交错,格局灵活,设有集禧堂、凌虚阁、协性斋、澄光榭、问月楼、蔚藻堂、镜绿亭、蔼芳榭、淙玉轩等建筑。其东的东二所和东南所均由若干并联的院落组成,主要供一些太妃、公主和已故王爷的福晋居住。
复建的鉴碧亭
敷春堂西侧水面上的鉴碧亭是一座重檐方亭,现已在原址重建。迎晖殿东侧的小岛上建有心镜轩,周围岸边点缀了一些水榭、亭子。敷春堂北侧的水面称作东湖,湖中筑一大一小两个岛屿,名为“凤麟洲”,被嘉庆帝誉为“避暑最佳处”。东湖西岸涵秋馆的主体建筑是前后两座七间殿宇,二者之间以两条游廊串联,围合成庭院,院中辟有方形小池。
涵秋馆西侧的展诗应律、庄严法界都是小庭院,再西的春泽斋包含三路院落,南邻曲池,北倚后湖。南侧的生冬室由30多间房屋拼合成曲尺形平面,室内建有戏台,清代的太后、太妃有时在此聆听学戏的幼童表演“小人戏”。生冬室的西面是四宜书屋,格局规整,用作太妃寝宫。西北隅另有松风萝月、喜雨山房、知乐轩等点景建筑。再西的延寿寺是一座佛寺,又名竹林院,由山门、前殿吉祥云海、后殿妙观察智和东西配殿组成。
延寿寺的西面是清夏斋,其南侧地段旧名含晖园,嘉庆初年曾经赐予庄敬和硕公主,公主去世后又重新收归绮春园,一度改称南园,并将位于西爽村的含晖楼移建于此,前临马道,嘉庆、道光二帝均曾在此骑马、射箭,并亲自检阅皇子、王公、侍卫表演各自的骑射技艺。
含晖楼西南侧的岛屿上设招凉榭,南侧水面又筑南北二岛,南为畅和堂,北为绿满榭,南岸并列设有两座小庙,东为惠济祠,西为河神庙,均模仿清江浦的同名庙宇形制。
绮春园河道
绮春园水系较为分散,假山多以青石与土山相间叠成。南部水面称南湖,中央大岛上建有澄心堂,采用“山”字形平面,北侧设东西配殿。对面的湖岸上有云漪馆,东北侧的小岛上另建湛清轩。
正觉寺文殊亭
园南侧中央位置有一座独立的喇嘛庙,名为正觉寺,山门直接开在绮春园外墙上,门内为五间天王殿,左右分设钟鼓楼,其北为七间正殿三圣殿,殿内供奉楠木雕刻的三世佛像;再北为重檐八角形的文殊亭,最北为七间最上楼。这组建筑幸运地躲过了历次大劫,山门、文殊亭等部分建筑一直幸存至今,近年来得到重修,是圆明三园除西洋楼遗址之外唯一保存相对完整的建筑群。

历史印迹

圆明园及其附园中包含大量相对独立的主题景区,山水之清佳、建筑之丰富、花木之繁盛,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景观继承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中的各种造园题材,又仿建了全国各地大量的园林和山水美景,还经常搭建蒙藏风格的毡帐,并且营造了一组西洋楼建筑群,集中展现了清代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方方面面,宛如一部古典园林的百科全书。
今天的圆明三园只剩下少量的残垣断壁和大量的旧基废墟与颓山剩水可供凭吊,昔日的盛况难以想象,留给世人无限的遗憾和反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