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凡人的无私奉献,上交所有文物,因此有了这段长达32年的不了情

 综合历史 2022-10-18 发布于广东
1985年的秋冬之交,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村里村外大家都忙着出红薯,唯独一位默默无闻的农民,他将挖掘出来的十九件宝贝,一一捐赠了国家,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唯一可惜的是,他一生命运曲折,让人扼腕叹息。
根据农民何刚的口述,当时他只想将祖上的磨豆腐技术传承下来,同时赚取更多收入补贴家用,于是在家挖坑准备支石磨,却不想挖出一口大土缸,打开后发现,里面有瓶子、盘子和小船,这些物件看起来都很精美。
何刚虽然是小学毕业,但在当时来说,属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隐隐懂得文物的含义,于是找到了村副支书刘红恩,并一同商量如何将这些宝贝安全的上交国家。
经过商量,何刚和刘红恩决定找于东汉,因为于东汉不仅是兵员转干部,并且有个战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当警卫。经过两天准备,他们三人一同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他们带上文物前往北京的路上一直提心吊胆,总害怕出现意外,幸好并无意外发生,于东汉的战友联系故宫的管理处,并顺利地见到了管理处的梁金生。
何刚等人将文物搬进故宫,并经过专家的鉴定后,其中被定为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因为元代遗存银器较少,其中又有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很好填补了此类藏品空白,因此这批文物的价值得到了一致的肯定。
虽然这批文物很珍贵,但都有一定伤残,然而事后故宫依旧给予了捐赠证书,还有9000元现金奖励(包含路费),作为感谢。
何刚回到家后,发现自己上交文物的事情传遍了村里村外,时常有文物贩子找上门,因为他们都不信何刚会将文物全部上交。
此事折腾了何刚数月之久,文物贩子才认清现实,不再上门打扰,何刚也过上平静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几年后何刚的妻子患上了尿毒症,将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但依旧没能治好妻子的病,而何刚只能依靠干工地、捡破烂、干杂活、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
2003年,何刚妻子的尿毒症已经到了晚期,但何刚不想放弃,但借遍了亲朋好友依旧不够,万般无奈之下向故宫写了份申请,希望得到一点救济。
原本何刚并不抱希望,却不想故宫博物馆同意了这份申请,并给予了5万元现金。这笔钱解了何刚的燃眉之急,但很可惜人力不敌天时,何刚的妻子最终还是去世了。
妻子去世后,何刚整个人变得浑浑噩噩,几乎精神崩溃,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走出这个阴影。在重新振作之后,何刚为了还清外债,于是再度背上行囊外出打工。
但仅仅过去两年,噩耗再度传来,何刚的父亲患上骨头坏死症何刚因此再次欠下4万元外债,依旧没能跟上父亲的疗程,别无它法之下,在故宫管理处的梁金生的帮助下,再次拿到5万元救助款,使得何刚的父亲支撑下来,最终顺利康复。
造化弄人的是,何刚本人却被这些苦难拖垮了,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下,他过度劳累的身体终于承受不住,于2017年,他在山东济南打工时,突然猝死,就此撒手人寰。
而故宫得知何刚不幸去世的消息后,专门给他举行了一次追悼会,这是故宫博物馆第一次为普通百姓举办追悼会,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他无私奉献的事迹传遍开来。
而何刚不仅在故宫博物院的捐献名录上有其名,在网站上也有这么一段介绍:何刚先生,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村民。1985年在自家挖出元代银器数件,遂主动捐献给博物院。这种自觉保护出土文物的行动值得我们大力弘扬。1986年,又捐献元赭釉大缸1件。
故宫的种种举动,让何刚的事迹得到极高的赞誉,因此也有人认为文物本身就属于国家的,他不过是“上交”而已,算不上无私奉献,但文物管理员则认为:相比一些人在发现文物后,以各种手段据为己有,何刚毫无保留上交,为何不能是“捐献”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凡人的无私奉献,虽然不会惊天动地,但他的付出会有人记得,因此才会有这段长达32年的不了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