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会感激“牺牲型”的父母吗?听到孩子的心声,你可别失望

 IF枕边育儿 2022-10-18 发布于山东
大刘初三的女儿丽娜给我发信息:“阿姨,你让我妈妈找个工作吧,我不希望她天天对着我说自己有多辛苦,这样只会让我感到'恶心’,我太累了”!孩子的一句话,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大刘成为全职妈妈,至今已经15个年头。与其他的妈妈们一样,大刘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家庭上。孩子培养的很优秀,大家都称赞大刘是育儿高手,纷纷讨教经验。
只是,孩子越大对大刘越疏离,母女之间的争辩,也越来越大。
别做“牺牲型”父母
女儿对自己的疏离,大刘认为是自己付出全部养出来的白眼狼,殊不知正是自己一再强调“付出”才是关键原因所在。“我是为你好”、“为了你我付出那么多,你一定要听话”等等,是类型父母的口头禅,可以将他们归纳为“牺牲型父母”。
我曾看到一个话题:孩子会感谢牺牲型父母吗?
“不会,那是一种枷锁,一种沉重的负担,一种贫乏,一种另类的自私。直到我死去,这都会成为我挥之不去的阴影。”
“不会,牺牲型父母有一个错误的思维方式,他们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是被迫的,是没有办法的,是为了孩子的,这很糟糕。因为这样的结果是把自己归为付出着,把孩子沦为索取者,这样不好。本来家人是平等的关系,因为付出和索取沦为不平等的关系,心态会失去平衡”。
这不仅仅是两条回答,而是很多人的心声。可见牺牲型的父母,自我感动的付出,换来的并不是孩子的感谢,而是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来自血缘的“道德绑架”
经常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付出了多少,牺牲了什么的父母,他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孩子因为感激而变的听话,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却不知,这是一种道德绑架,孩子为了让自己减少愧疚,为了能让父母开心,不得不去做迎合父母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大多都是讨好型人格。
Tips:讨好型人格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孩子会一味迎合别人,失去自我,一生都过得非常累。
“我是为你好”这种牺牲型的父母他们的付出是要求回报的,会不断的告诉孩子自己付出了多少,这些话语无形中让孩子内心产生了负罪感。“如果没有我,爸妈一定会过得更好”、“都是我不好,拖累了他们”等等,内心的负罪感会像消失不去的影子一样,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
这类型的孩子内心自卑,他们看不起自己,更不指望别人能够对自己另眼相看,甚至会因强烈的负罪感产生抑郁情绪。
Tips:若孩子真的产生抑郁心理很难走出绝境的,那时父母后悔就晚了!
正常的家庭孩子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父母的关爱,但牺牲型父母的家庭中孩子永远不能享受到无私的关爱,在他们的认知里,父母一切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年龄小孩子会出于愧疚不得不听从父母的一切,等有了反抗能力后,会出现严重的爆发。就像大刘的女儿,恨不得一秒都不靠近妈妈,不是孩子白眼狼不懂得感恩,而是自己一手将孩子推开。
Tips:所谓的牺牲型父母,只不过想通过牺牲交换来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而已,并不是爱子女。只会让孩子有心理负担,根本没法快乐生活。别感动了自己却拉垮了孩子。
爱自己才能更好爱孩子
纪伯伦的《致孩子》,强调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不会因为你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拥有了支配他们的权利。
父母若能明白这一点,自己活的轻松快乐,孩子也能获得幸福。我也别喜欢papi酱对于自己规划,一档综艺节目中,她提到:对自己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永远是自己,其次是伴侣,然后是孩子,最后是父母。
她这样的排序,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通透的明白,作为母亲需要先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孩子。
多花一些时间用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是不是就会疏忽对孩子的关爱与教育?并非如此,当你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从内而外得到提升,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自由与快乐,还能更好的给孩子引导教育。
父母不是为孩子而活,孩子更不是为父母而生,谁都不是谁的附属品!
所以,不要做自我感动的牺牲型父母,不然你总是在计较自己付出那么多,为何孩子总是不理解?要如何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听话…与其这样天天碎碎念,不如花些时间爱自己!
枕边育儿寄语:
尊重自己,尊重孩子,感到累了,你就休息一下,尊重自己的感受。没有谁生来就是为谁而活,父母、孩子都是独立个体,你该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圈子!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