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颍上诗人曹淇,文凭来路不正,但写诗堪比陶渊明

 村庄物语 2022-10-18 发布于安徽

或在颍上,或在蒙城,或在别处,

还有《二山集

道光《颍上县志》卷十一为《人物志》。其中《文苑》中“国朝”部分,有“曹淇”条。其云:

曹淇,例贡生。性无他好,耽为诗。与蒙城招崇谦友善,庐、凤、泗、滁之间,士多称之。尝合刻两人诗。淇字号山,崇谦字地山,名曰《二山集》。

这算是关于曹淇的一个小传。

我想查一查曹淇详细一点的信息。比如他究竟是颍上的何方人士,清代哪个时期的例贡生等等。但我在该书《选举志》中,没查到任何信息。

《选举志》中,列有“国朝诸贡年表”。其中分为恩、拔、副、岁几个类别。但查而无踪。

我当时的想法是,这部书怎么“前言不搭后语”呢。我的潜意识中,例贡生,也该是贡生之一类吧。

于是我查“例贡”。

网上给出的解释说,它是清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为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不算正途

这样我就明白了。

那时候的曹淇,不擅八股,不习科举那一套。但他或者他的家族又爱面子,而他又不在科考中下功夫,只好“援例捐纳”,弄了个“例贡”。也算是个功名吧。

用现在的话说,曹淇这个例贡,差不多就是花钱买买来的。呵呵。

但曹淇又非纨绔子弟,也非一无所长之辈。他的诗写得好,尤其工于五言诗。该部旧志中,引了他的几首诗,且都是五言。

一题曰《途中早发寄王古常》。诗云:

鸡声乱如雨,揽衣独踟蹰;

生年已过半,忽忽靡定居;

策马东南路,日月共驰驱;

霜雪满蓬鬓,风尘盈衣裾;

寄语匡居者,襟期近何如。

一题曰《冬日杂咏》。不知道全诗有几首,而旧志中只选了其中的两首。其三云:

木落村墟静,牛羊自为群。

被褐几农父,向暖依柴门。

今岁稻粮好,因以肥鸡豚。

出粟易筒布,儿女早毕婚。

其八云:

终岁驰周道,近日方闭庐。

风尘良足愧,补读昔年书。

览之不盈卷,心复驰江湖。

浩漫不自得,清歌酾酒壶。

该志最后,如此评价曹淇的诗:

颇冲淡,有陶韦风

陶韦者谁?一是陶渊明,一是韦应物。

陶渊明在晋,韦应物在唐。后人把他们并称“陶韦”。他们都是田园派诗人,走的都是清新脱俗的冲淡之路。

细品曹淇的几首诗,确能感到,有一股“陶韦风”,扑面而来。

我对今人写的古诗,一直有一个偏见:没有古人的诗有味道,有一样“寡味”。田园诗,偏走晦涩的路子;非田园诗,除了口号外,读不出来意思。

我写这篇短文,也是有个小心思的。我想找寻曹淇与赵崇谦合著的那本《二山集》。不知道哪里还能寻得到?

或在颍上,或在蒙城,或在别处,还有《二山集》的线索。如果真的还能寻得到,可真就是我们皖北地方一段跨越时空的佳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