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肠道容易长息肉?医生总结:多半与这几个因素有关

 mjx1234图书馆 2022-10-18 发布于河北

2022-10-05 11:11·鹏宇医生科普

你知道什么是息肉吗?息肉有不同的类型,如炎症性和腺瘤性,炎症性和炎症有关系消除后一般能够消失,但是腺瘤性不会自行消失,有时还可能有癌变倾向。

现在的医疗设备非常完善了,很多人的体检意识也提高了,所以在去医院体检的时候,有些人会发现肠道中长了息肉。

面对肠息肉不同的人可能应对的办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查出肠息肉之后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其实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01

肠道有息肉,身体可能会有3种症状

1、便血、黏液便

肠道中长了息肉之后,受到息肉的刺激,肠道黏液会增多,容易导致大便出血,有时还会带有肠道黏液的症状,但是出血量一般不多。

2、腹泻

肠道长了息肉之后,肠道的蠕动速度会变快,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会减弱,大便会变稀,排便次数会变多,出现腹泻的症状。

3、腹痛

肠道长了息肉之后,左下腹或者右下腹会隐隐作痛,但是一般能够忍受。

出现上面这三种症状要尽快去医院检查,若确诊为需要切除的肠息肉,要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02

为啥肠道容易长息肉?医生总结:多半与这几个因素有关

长期便秘、腹泻

受到饮食和生活习惯差等方面的影响,有可能会出现频繁便秘和腹泻的问题,排便异常后,肠道黏膜频繁受到刺激,容易诱发肠息肉,息肉的出现也是在提醒大家要尽早调理肠道健康了。

饮食不节制

经常保持高脂和高蛋白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人体当中的肠道粘膜受损,刺激肠道之后容易诱发肠息肉。经常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饮食不节制也会导致频繁腹泻,这种情况还可能诱发肠道病变。

遗传

肠息肉的形成和基因突变以及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平等的。

炎症刺激

若直肠粘膜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粘膜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后疤痕会逐渐收缩,然后形成息肉状。

年龄不断增长

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肠道内长息肉的风险会更高,比如50岁后的人出现肠息肉的风险,大约是20%到百分之50,七十岁之后,大约有一半的老人都可能出现肠息肉。

提前了解这些长息肉的诱因,能够尽早发掘肠道病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所以大家不要大意了。

03

肠息肉手术切除后,仍需防复发

发现肠息肉之后,医生会根据病理性质决定是否需要切除,良性的息肉长大后也会有腺瘤化的可能,所以还是切除为好。

肠息肉切除之后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息肉的复发率较高,肠道内仍然有可能长出新的息肉,而且因为肠腔弯曲的构造更容易形成视野死角,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息肉漏诊,所以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做肠镜。

一般来说,每年都需要做一次肠镜复查,如果2~3年之内没有复发,可以每3~5年复查一次,有家族史的患者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验血等检查。

对于息肉高危患者来说,平时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红肉以及辛辣腌制的食品,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